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呂沁蘭 記者 | 劉寶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全面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一周年——2019年8月,中共中央出臺了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而今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肯定了深圳「創造了發展史上的奇蹟,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賦予了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新使命新任務。
那麼,深圳市將怎樣做、如何做呢?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採訪了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
全面謀劃挑重擔
中國經濟導報:請問深圳將如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切實肩負起新時代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歷史使命?
郭子平: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繼興辦經濟特區後深圳迎來的又一重大歷史性機遇,是深圳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重要裡程碑意義的大事。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再次強調深圳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新時代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歷史使命。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作為先行示範區建設的統籌部門,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起而行之勇挑重擔,圍繞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這一時代命題,謀劃推進一系列重大戰略、重大改革、重大平臺和重大項目,為深圳提前15年打造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範例打下堅實基礎。深圳將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重點鞏固提升創新發展優勢。制定實施深圳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實施方案,高標準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加快布局建設稀缺性綜合粒子設施、腦解析與腦模擬、合成生物研究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中布局建設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科研機構、研究型高校、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加速補齊深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短板弱項。
二是以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為重點全力推進綜合改革試點落地實施。加快落實《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中的各項改革舉措和首批授權清單事項,重點推進好由深圳市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的完善要素價值市場化評價機制、制定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清單、探索公共服務多元化供給等改革任務,推動出臺一系列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政策文件。
三是以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為重點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堅持以法治引領和保障營商環境建設,積極開展營商環境立法。深圳今年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率先推出或修訂了科技創新條例、個人破產條例等特區法規,而接下來,重點將是通過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實現規則公開透明、監管公平公正。
四是以前海、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大平臺建設為抓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質量推進前海開發開放,紮實做好深港合作這篇大文章,圍繞更高水平的投資貿易便利、跨境資金往來便利和人才等要素供給便利,持續深化首創性、差別化改革。加快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與港方協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園區運營管理,布局一批香港優勢學科重點實驗室等高端科研項目。
五是以綠色低碳和共享發展為抓手打造宜居宜業的幸福城市。要持續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建立綠色標準支撐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同時,宜居宜業離不開高水平文化服務和民生保障支撐,要加快落實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全力推進「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開工建設;要把「民生七有」要求落實落細落具體,用改革創新舉措,把教育、醫療、社保、住房、就業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
兩方面發力擴內需
中國經濟導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那麼,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在擴大內需方面,有什麼重要的抓手?
郭子平:對發展改革部門來說,擴大內需就是要發揮好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而政府抓投資的重點在於基礎設施建設。為此,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將重點從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兩方面發力:
一是抓好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市民群眾對高質量公共服務的需求。以城市軌道交通為例,目前深圳市運營線路共11條,運營裡程超400公裡。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將加大投資力度,預計到2022年,深圳市城市軌道將形成16條線路、裡程達到570公裡;到2025年,深圳市將形成16條線路、裡程達到650公裡。
二是抓好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深圳市政府出臺了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計劃2020~2025年要完成4000億元新基建投資。截至10月底,已完成865億元投資任務。接下來,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將繼續超前部署信息基礎設施,構建覆蓋「5G+千兆光網+智慧專網+衛星網+物聯網」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一批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綠色數據中心,打造一批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力推廣5G應用場景建設。
改革創新添活力
中國經濟導報:近年來,深圳在堅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已經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未來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還有哪些謀劃和部署?
郭子平:深圳科技創新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市場化創新,善於把新技術轉化成新產品、新服務,進行市場化、產業化應用推廣,並配套相關產業扶持政策。早在2009年,深圳就在全國率先規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7848億元增長到2019的超萬億元規模,佔全市GDP比重近40%,擁有華為、騰訊、大疆等一大批創新型企業,深圳已發展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策源地和標杆城市。
接下來,深圳市將持續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力度。一是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如在原有的智能網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政策基礎上,出臺支持5G應用相關扶持政策。二是持續用好戰略性產業扶持資金。深圳市將繼續實施專項扶持計劃,面向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直接資助、股權資助等多元化專項資金資助體系,支持企業建設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創新載體。三是創新實施重點產業「鏈長制」。目前,深圳市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梳理了8條產業鏈,通過鏈長制的方法,促進產業上下遊實現生產和供應一體化。四是前瞻謀劃培育未來產業。當前深圳市重點在量子科學、區塊鏈等領域預研謀劃未來產業的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深圳是國內營商環境最優、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未來如何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郭子平: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深圳企業不斷成長壯大的肥沃土壤。近年來,深圳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持續出臺營商環境20條、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試驗區行動方案等文件。今年又出臺了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清單及增補清單,精準推出275項改革舉措,不斷將營商環境改革向縱深推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開辦企業實現「一網一次一日一窗零費用零跑動」,小型低風險社會投資工程審批時限壓縮至9個工作日,小型工程水電氣接入零成本,進出口環節核驗證件從86種精簡至44種……正是在這種良好的營商環境帶動下,深圳的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得以充分釋放,即使在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今年1~9月深圳淨增企業數量仍然逆勢增長6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7.7%。
接下來,深圳將按照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有關部署,加快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目前,深圳正在制定《深圳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事項清單》,著力抓好8大領域70項創新改革事項,打造全球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的最佳首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