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把不過九,過九砍了自己的手」這句木工行話有聽說過嗎?
斧、錘的木把柄, 一是要選擇堅韌的雜木,二是木把柄的長短要適度。斧、錘把柄究竟以多長為好呢? 一般以350-400mm 長為好。現在介紹一種簡便的度量辦法,斧、錘的把柄可以根據使用人的前臂長度而定,也就是人的手心到肘部的長度再加2-3 指。
木工斧及其使用
用斧子「砍削」是傳統木工的基本功,「一世斧頭三年刨。」要掌握刨子不容易,用斧比用刨更難。
現在做板式家具,斧子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太用得上了。但如果你要玩實木,還是少不了要用到斧子的。
斧子是鑿榫眼的最佳敲擊工具,比錘子好使的多,斧子橫過來,底面積比錘子大得多,不容易敲偏打到手,重量也比錘子重得多(1KG左右),更帶勁。
「快鋸不如鈍斧。」用斧子砍邊,木料紋理較直時,三兩下就可砍好,比鋸子快得多。斧子削木楔也很好用。
在沒有電動工具的時代,斧子是木工的利器,木匠是很看重自己的斧子的。老話說的「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跑腿的行李大姑娘的腰」,都是不讓別人隨便碰的。
斧子裝柄
斧子眼深一般為60mm左右, 安裝深度還要少10mm。民間有斧子把不安滿眼之說,據說是魯班爺傳下來的,表示一個匠人虛懷若谷,永不自滿。
斧柄宜選用有韌性且紋理通直的硬木,以黃檀、檵木、柞木、白蠟木、水曲柳、油茶木等為佳。木工斧柄一般長40cm左右,粗3cm左右,呈橢圓形,尾端稍粗。
安裝前,將斧眼口邊用板銼或角銼銼平倒稜。
斧柄最好用鋸開榫,力求一次成榫,最好不用斧砍制或扁鏟切削,以免形成榫面不平或光滑面或大小頭。制榫時,可以先試製成10mm長的,試插一下,以能用力打入為宜。榫寬應比眼寬多出3mm左右,榫頭制好後再用錘子輕敲木榫, 意是收緊,注意將榫頭的四個稜角打鈍,然後榫尖倒稜。
打入前最好在斧子眼裡抹點鹽水,這樣容易生鏽,更牢固。切忌塗油,塗了油,打入方便,滑出也容易。打入斧柄時,斧眼另一邊應墊好木塊。尾端也應倒稜,以防安裝時把木柄砸裂。由制榫長度來控制入眼的深度,打至榫肩為止,削去榫肩處由於擠壓產生的毛邊。
還可以利用木材「幹縮溼漲」的特性使斧柄安裝更牢固。把準備做斧柄的木材人工烘至透幹,然後立即做好榫頭,安裝到位,幹透的木柄在空氣中慢慢吸溼後膨脹,會更牢固。農村木匠常常把做斧柄的木棒晚上放到灶頭的爐膛裡利用餘熱烘到透幹,或者包起來埋到熱灰裡烘乾。
如果對自己的裝柄技術心裡沒底,為了保險也可以再加個楔子。安裝前在斧柄前端中間橫著鋸開一道口子,斧柄裝入後再打進一個鐵楔子,或者木楔+白乳膠也行。一般不需要在斧子上鑽孔加銷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