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女裝市場已經是各大品牌廝殺的紅海市場,那麼男裝幾乎還處於一片藍海。有數據表明, 2016 年二季度,中國服飾品牌 TOP 50 中, 17 個是女裝品牌,僅有 5 個男裝品牌。而與此同時,男性自主審美意識也正在崛起:在過去的 3~4 年內,男裝消費已經佔到了整個服飾消費市場的 46%,與女裝差距不大,同時,購買量還在以每年 12%~20% 的速度增長,客單價較女裝高出 20% 左右。但從品牌數量來看,男裝市場的需求與供給正處於斷層狀態。
提到男裝市場最大痛點,大概就是選擇太少,真正能夠做到時尚、強實穿性的品牌很少。同時,男裝品牌與用戶年齡、著裝場景的結合度很高:正裝、運動、商務休閒,多數品牌只能夠滿足某一年齡段男性在某一場合的著裝需求,能實現一站式採購的男裝品牌很少。
說完男裝市場,再來說說明星創業。明星 IP 變現的方式有很多,但大部分都與個人形象聯繫緊密:美食系的有黃磊的黃小廚、林依輪的飯爺調味醬;潮人系有陳冠希的潮牌 CLOT、潘瑋柏的潮牌 NPC 等等;體育界則有劉璇的平衡派。
成立於 2016 年初的男裝品牌 JUNbyYO 也屬於明星創業項目,創始人胡軍有鮮明的硬漢、軍人形象,而按照明星創業邏輯, JUNbyYO 也是一個個人風格很強烈的品牌:目前產品線中,大量服裝有金屬、皮革、拼接、軍裝等硬朗元素。而比起傳統服裝品牌受年齡、著裝場景的限制, JUNbyYO 試圖打造一個「風格化」的品牌——喜歡硬朗風格的人年齡跨度很大,二十幾歲到四十幾歲的都會有。
目前, JUNbyYO 第一季產品有 45-50 個 SKU,定價在 1000 元至 8000 元不等,比起強調新奇風格的、面向年輕男性的設計師品牌, JUNbyYO 在設計上更強調實穿性,以及能應對正式、休閒等多種場合。
供應端方面,設計師王怡鷗稱,品牌籌建前期花了很大精力去篩選優質供應商,目前有三家供應商為品牌出貨。對於庫存方面的問題,王怡鷗稱,目前品牌首個系列 SKU 數並不太多,暫時不會出現庫存問題;而隨著品牌發展,會採取小量快跑的柔性供應鏈來穩定庫存。
此前,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曾聯合天貓發布了一份《2016全球潮流生活消費趨勢報告》,報告顯示,「高曝光率的偶像明星是線上穿衣風格的『風向標』,對線上服裝潮流影響巨大」,從明星街拍到影視劇造型,都可能成為消費者模仿的對象。而隨著明星從為品牌拍攝廣告片到參與品牌設計,甚至推出自己的品牌,明星效應已經不僅僅停留在IP層面,而是進一步到達資本層面。
提起競爭壁壘,自帶流量的 IP 無疑是大多數明星創業的主要優勢。對於 JUNbyYO 來說,除了關注度和粉絲效應帶來的早期用戶外,最明顯的一點是,胡軍個人 IP 為品牌帶來了最優質的資源: JUNbyYO 北京上海兩地均選擇了連卡佛作為首發的線下渠道。而跨界做男裝的,也並不只有演藝圈:蔡崇達創辦的男裝孵化平臺名堂 MAGMODE 也是近期男裝領域的跨界項目,第一家店開在北京三裡屯太古裡。
除了胡軍, JUNbyYO 合伙人、設計師王怡鷗被稱為「明星跨界設計推手」,她曾經創立了 Coart Designer Club(後稱 CDC)。 CDC 把明星、設計師、藝術家放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跨界組合。
JUNbyYO 電商部分正在籌建當中,目前已經於天貓確定合作意向。而對於 JUNbyYO 未來發展,胡軍希望品牌能夠有好的延續性,第一季做好品牌和影響力後, JUNbyYO 會繼續擴充更多產品形態,向更多城市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