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豐潤區高麗鋪村、娘娘廟、披霞山和西那母莊的由來
中國鄉村旅遊網消息:唐山市豐潤區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從曹雪芹到張愛玲,再到許多的國家領導人都從這裡走到了共和國的舞臺,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豐潤幾個古老的村莊。
先說說豐潤鎮高麗鋪村
豐潤鎮高麗鋪村,高麗鋪村村東有曹雪芹酒廠,村南有還鄉河,地勢北高南低。早在商朝就有人居住。村西望馬臺發現有舊石器時期遺址,到了唐代已經有王、周、陳姓在望馬臺上修有大佛寺、烽火臺、當時的村名叫荒草坡,唐代高宗李治徵東,打敗了高麗,村北開發種植高粱、大豆、玉米,收成較好,故改名為皇糧坨。公元663年,高麗人向唐王進貢,皇糧坨就成了高麗人的中轉站,因而改為高麗堡,後定名為高麗鋪驛站,到明代正式定名為高麗鋪村。高麗鋪村至今仍有高麗鋪驛館,1949年以前還有高麗將軍的墓和他們開發的稻田遺址以及用過的遺物等。
接著說說張兵馬莊
豐潤區張兵馬莊始建於宋代。據傳在宋朝時代,在當朝當兵馬司的二位兄弟,原是本縣神仙觀的人,在此住過一個時期,得莊名為兵馬莊。他們在此打過石井,種過花,後來從山東逃難來了張氏家族,一致同意改村名為張兵馬莊。後來由於還鄉河漲水,將該村一分為二。經上級批准以還鄉河為界分為兩個村,居住在的南面的村取名河南張兵馬莊,位於河北的莊取名為河北張兵馬莊。
再說說西那母莊
那母莊據傳此村始建於元朝末年,原名是那姆莊,「那姆」二字系蒙文詞語。普通話是「琢磨」「思考」的意思。後來那母莊劃分為四個村,分別是東那母莊、西那母一村,西那母二村,西那母三村。又有說法是,西那母莊原名西騾馬莊,土地肥沃,財產較多,騾馬成群,因此得名騾馬莊,後改名為西羅馬莊,元朝時有史姓母女討飯落戶到這裡成為史家祖先,史家為大戶後,更名為西那姆莊,解放後為書寫方便去掉了女字旁,改為西那母莊。西那母莊是蒙元風情的鄉村旅遊示範村。
然後說說豐潤城北的娘娘廟
現在曹雪芹公園北側的娘娘廟村是城中村了。娘娘廟村東鄰還鄉河,南與縣城隔河相望,北依燕山餘脈,豐丘公路自南向北穿越而過。很早以前,幾位郝氏人家來此地拓荒種糧,繁衍生息,故而得名郝家莊。傳說,本縣較近的海邊漁民常去遷西景忠山進香拜佛,有一天眾人抬著一尊三霄娘娘的神像,行至本地想歇宿一日。第二天,當人們準備啟程,抬起神像去景忠山時,而神像卻再也抬不起來了,無奈人們放下神像,徑直去了景忠山,當時的豐潤縣令命令本地豪紳大戶出資修建了娘娘廟,名字叫碧霞元君宮,每年4月18和10月15為廟會,廟會很熱鬧,有唱戲的,做生意的,有燒香拜佛的,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廟宇的規模也比較宏偉,前殿、後殿、東西配殿、牌樓、鐘鼓樓等都隱映在蒼松翠柏當中,因廟中供奉的是三霄娘娘,娘娘廟的名字從那時起一直沿用至今。該廟宇一有1958年拆除。
最後我們說說披霞山
披霞山位於豐潤縣城北1.5公裡處,還鄉河北岸村北是豐潤縣古代八大景之一的披霞山,解放前這個村的名字叫不下山,解放後改名為披霞山,所謂豐潤八景之一的第一景「披霞晚照」是指每天的傍晚,山西面披上彩霞,美不勝收。解放初期,村裡曾成立過評劇團,民間花會有秧歌等。現在披霞山已經開闢為曹雪芹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