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建福 通訊員 孟丹丹
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熊灣村位置偏僻,兩面臨河,是市氣象局的定點幫扶村。近日,筆者探訪了這個小鄉村的大變化。
農民喜:「改村建居享受市民好政策」
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9月13日,熊灣村格外熱鬧,村改居掛牌儀式在這裡舉行,村裡廣場上由本村村民自發組織戲曲愛好者向現場群眾表演豫劇唱段,表達著他們的喜悅之情。
在這裡世代生活的村民怎麼都沒想到,曾經貧窮落後的小山村經過城鎮化建設會讓他們變成了城裡人,能和城裡人享受同樣的政策。古塔街道辦事處負責人握住市氣象局主要負責人的手感謝市氣象局對熊灣村扶貧工作的支持和付出。市氣象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市氣象局將一如既往地搞好幫扶工作,以高質量氣象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農民富:「氣象科技帶來農業聚寶盆」
挖掘氣候資源,找準特色產業。今年5月15日,為助力幫扶村順利開展特色種植產業,市氣象局在熊灣村建立氣象站,以精確的地方氣候數據精準地推動特色種植業的發展,填補了熊灣村沒有氣象數據的空白。
氣象站裡的設備可以實時監控與農作物生長密切相關的水氣、風量、熱量等,以及對農業生產活動相關的環境、農作物生長狀態進行綜合監控,及時掌握農作物生長情況。當農作物因這些因素生長受限,村民便可快速反應,採取應急防範措施,把天氣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熊灣村黨支部書記孔令賀看著一車設備激動地說:「這可都是聚寶盆啊,以後種地有氣候『鬧鐘』了!」
市氣象局專家還對當地農業氣象條件進行認真分析,選擇適合當地的農作物讓村民種植,比如往年都種植玉米,今年改種花生及新增的朝天椒都獲得了大豐收。他們還舉辦培訓班,讓村民在培訓中學技術、學管理、學防禦。
此外,市氣象局還在熊灣村免費安裝了價值12萬元的電子顯示屏,自動對接國家城鎮化天氣預報,精準推送,適時播發天氣預警預報信息,經常發布農業科技知識,切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農民美:「村村通上水泥路」
「熊灣村曾經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晴天是一身土,雨天是一身泥,遇到急病、急事啥的,那是真能把人急哭!村裡過去賣豬的時候,拉豬的車都進不來,要把豬趕到7公裡外的大路上才能裝車。」熊灣村村民趙龍回憶起昔日的熊灣村無奈地說。
市氣象局為該村的各項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通過合力幫扶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村內主幹道美化、亮化、綠化,安裝太陽能路燈207盞,解決了村民的出行難問題。
家住房樓村民組的72歲的趙妮告訴筆者:「做夢都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走上水泥路,黨的政策好,黨的幹部頂事兒!」她邊說邊豎起大拇指稱讚。
常年在外打工的秦莊組村民楊朵說:「我兩年沒回來了,回來後都不敢相信有了大教學樓,孩子不用跑老遠去上學了,上次街道領導給我們直播代言的鹹鴨蛋現在都供不應求。再說我是個黨員,現在每個月都要參加黨員大會學習,鄉村振興我也要出力。這次就不準備出去了,我在家好好幹,守著娃幸福著呢!」
1、凡本網註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駐馬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