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灣村農民的幸福生活

2020-12-14 駐馬店網

記者 張建福 通訊員 孟丹丹

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熊灣村位置偏僻,兩面臨河,是市氣象局的定點幫扶村。近日,筆者探訪了這個小鄉村的大變化。

農民喜:「改村建居享受市民好政策」

推進城鎮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9月13日,熊灣村格外熱鬧,村改居掛牌儀式在這裡舉行,村裡廣場上由本村村民自發組織戲曲愛好者向現場群眾表演豫劇唱段,表達著他們的喜悅之情。

在這裡世代生活的村民怎麼都沒想到,曾經貧窮落後的小山村經過城鎮化建設會讓他們變成了城裡人,能和城裡人享受同樣的政策。古塔街道辦事處負責人握住市氣象局主要負責人的手感謝市氣象局對熊灣村扶貧工作的支持和付出。市氣象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市氣象局將一如既往地搞好幫扶工作,以高質量氣象服務助力鄉村振興。

農民富:「氣象科技帶來農業聚寶盆」

挖掘氣候資源,找準特色產業。今年5月15日,為助力幫扶村順利開展特色種植產業,市氣象局在熊灣村建立氣象站,以精確的地方氣候數據精準地推動特色種植業的發展,填補了熊灣村沒有氣象數據的空白。

氣象站裡的設備可以實時監控與農作物生長密切相關的水氣、風量、熱量等,以及對農業生產活動相關的環境、農作物生長狀態進行綜合監控,及時掌握農作物生長情況。當農作物因這些因素生長受限,村民便可快速反應,採取應急防範措施,把天氣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熊灣村黨支部書記孔令賀看著一車設備激動地說:「這可都是聚寶盆啊,以後種地有氣候『鬧鐘』了!」

市氣象局專家還對當地農業氣象條件進行認真分析,選擇適合當地的農作物讓村民種植,比如往年都種植玉米,今年改種花生及新增的朝天椒都獲得了大豐收。他們還舉辦培訓班,讓村民在培訓中學技術、學管理、學防禦。

此外,市氣象局還在熊灣村免費安裝了價值12萬元的電子顯示屏,自動對接國家城鎮化天氣預報,精準推送,適時播發天氣預警預報信息,經常發布農業科技知識,切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農民美:「村村通上水泥路」

「熊灣村曾經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晴天是一身土,雨天是一身泥,遇到急病、急事啥的,那是真能把人急哭!村裡過去賣豬的時候,拉豬的車都進不來,要把豬趕到7公裡外的大路上才能裝車。」熊灣村村民趙龍回憶起昔日的熊灣村無奈地說。

市氣象局為該村的各項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通過合力幫扶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村內主幹道美化、亮化、綠化,安裝太陽能路燈207盞,解決了村民的出行難問題。

家住房樓村民組的72歲的趙妮告訴筆者:「做夢都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走上水泥路,黨的政策好,黨的幹部頂事兒!」她邊說邊豎起大拇指稱讚。

常年在外打工的秦莊組村民楊朵說:「我兩年沒回來了,回來後都不敢相信有了大教學樓,孩子不用跑老遠去上學了,上次街道領導給我們直播代言的鹹鴨蛋現在都供不應求。再說我是個黨員,現在每個月都要參加黨員大會學習,鄉村振興我也要出力。這次就不準備出去了,我在家好好幹,守著娃幸福著呢!」

版權聲明:

1、凡本網註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駐馬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汝南縣古塔街道熊灣村舉行了村改居掛牌儀式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吳國華 通訊員 王付雲)9月13日上午,汝南縣古塔街道熊灣村舉行了村改居掛牌儀式。在當天的掛牌儀式前,村部廣場上由村裡農民自發組織的戲曲愛好者向現場的群眾表演著豫劇唱段。
  • 招遠夢芝張華張家村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點亮鄉村幸福生活
    水母網12月6日訊(通訊員 韓本蘭 記者 彩梅)一曲曲歡快的樂曲,唱響了農民璀璨的夜生活;一間間農家書屋,敲開了農民致富的大門;一場場群眾文藝演出,點燃了群眾對文化的熱情……。近年來,夢芝街道張華張家村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設施建設日益完善,群眾文化活動紅紅火火,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勾勒出一道道靚麗風景,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了文化所帶來的真真切切的實惠,奏響了群眾文化生活的「幸福旋律」。
  • 回龍人家的幸福生活
    正是一年春好處,回龍山上新茶綠。正在茶園裡採摘鮮葉的瞿生達高興地告訴筆者,現在每年的茶葉收入讓家裡實現了脫貧摘帽,相信一家人勤耕苦作,用心做好茶,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幸福!  茶葉產業是梁河縣的一項特色優勢農業產業,也是全縣廣大山區、半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梁河縣大廠鄉被譽為「回龍茶之鄉」,茶文化源遠流長。全鄉有茶園面積10625畝,故又被稱為「萬畝茶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向幸福生活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窗明几淨新生活。如果沒有移民搬遷,我們不可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nbsp&nbsp&nbsp&nbsp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玉門市先後接收安置「兩西」和疏勒河移民7933戶、近3.6萬人,移民人口佔到全市農業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 城中村改造讓888戶農民過上「優居」生活
    「真沒想到,咱們農民也能住進新樓房,不僅有電梯,還有地熱,這好日子幸福著呢……」12月17日,冬日暖陽下,遼陽市文聖區衍水大街新建成的東京嘉園小區裡,已經辦完新樓入住手續的東京陵街道辦事處太子島村村民興奮地談論著。  「平房變樓房,家家奔小康」。
  • 錦繡小康|「金扁擔」 挑起幸福生活
    這是當代作家史鐵生對當年黃土高原上農民勞動情景的一段描述。1969年初,與史鐵生同為一批知青的習近平,從北京出發,坐了一天火車、兩天大卡車,又沿著一條僅寬一米左右的破土路,徒步來到了梁家河。延安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知青舊址外景。陝北農村那時沒有電,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錦繡小康 | 「金扁擔」 挑起幸福生活
    陝北農村那時沒有電,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剛到梁家河,習近平等北京知青和農民一起打壩、拉土、挑糞、耕種、鋤地、收割、擔糧……什麼活都幹,扁擔是他們最常用的勞動工具之一。陝北的扁擔與南方的竹扁擔不同,竹扁擔挑東西時會產生形變從而起到緩衝作用,而木頭扁擔特別硬,沒有形變,把所有重量結結實實地壓在肩膀上。
  • 美菜網精準扶貧不斷檔,讓農民離幸福更進一步
    不僅如此,美菜網還通過對採購、物流、質檢、倉儲等流程科學精細化的管理,解決農民農產品滯銷問題。而在精緻扶貧方面,美菜網從未沒有斷檔過,通過自己的獨特優勢,解決各地農民當前存在的問題,讓農民離幸福更進一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山「三姐妹」梆子隊唱出農民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平山「三姐妹」梆子隊唱出農民新生活 2020-12-08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座書香城市的幸福底色
    林學軍說,工作之餘除了看書學習,他在圖書館還經常聆聽名家講座,與讀者談論人生理想,用文字記錄所思所悟……讀「萬卷書」、圓「文學夢」,這是林學軍嚮往的幸福生活。他所在的長沙縣,又名「星沙」,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也是一座「書香城市」。
  • 楊思進生態養殖鴨子,鴨子生活的無比的幸福,這些的鴨子供不應求
    楊思進生態養殖鴨子,鴨子生活的無比的幸福,這些的鴨子供不應求現在農村的養殖事業真的非常的好,很多人都在農村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這些人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農村搞的是風生水起。今天咱們就來說一個在農村養殖鴨子的故事,這個養殖鴨子的養殖戶就是楊思進。
  •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農民卻沒有以前快樂了?
    為什麼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卻沒有以前快樂了?農村從最艱苦、餓肚皮的生活現狀,到溫飽有餘、吃穿不愁,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激發了農民嚮往美好生活的熱情,時至今日,農村的發展遭遇瓶頸。對比各行各業的如日中天、迅猛發展,給農民帶來心理不平衡。日益巨增的消費,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
  • 我們家的農民作家
    張曉英和丈夫蔡豔文是吉林省蛟河市河南街保家村的農民,對文學創作的共同熱愛,讓他們收穫了美好的愛情,並幫助村民們勇敢追夢,帶動和推進了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1985年-1986年,張曉英在參加作家函授班學習期間,在教材上看到蔡豔文的習作,很欣賞他的文採。
  • 瀘縣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幸福生活
    一棟棟新房,一處處產業,一張張笑臉,透露出易地扶貧搬遷戶幸福生活的甜蜜。談起自己的搬遷生活,臉上露出幸福地笑容。周堰村安康公寓的生活是瀘縣易地扶貧搬遷戶的一個縮影。安置點選址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敗的關鍵。瀘縣探索出了四種安置方式,由搬遷戶自願選擇。統規統建的公寓安置模式針對喪失勞動力的鰥寡孤獨和老年夫妻的搬遷戶,公寓式生活安置即搬遷戶獲得統規聯建的公寓產權。
  • 「杏」福來敲門 新疆小杏子撬動農民大幸福
    「杏」福來敲門 新疆小杏子撬動農民大幸福 2020-07-08 12:23:26 來自各地的小商小販們在農民手中搶購杏子,黃燦燦的杏子成了當地農民的「致富果」。  阿布都克熱木·胡達拜迪家有45棵杏樹,全在麥地的田埂邊。放眼望去,杏樹枝頭的杏子一片連著一片,泛著陣陣果香。樹下停好幾臺可自動升降的採摘機,村民正站在機器雲臺上忙碌地採摘杏子。摘下來的杏子倒在毯子上,沉甸甸、黃燦燦的,幾名年輕的姑娘經過仔細分揀,把光滑無損的杏子,用白色網套套起來,一粒一粒裝進筐子。
  • 依力亞斯靠電商點亮幸福生活
    「我想給孫女買件衣服,你幫我在網上選一選……」12月11日,記者走進烏什縣奧特貝希鄉託萬克奧特貝希村農民依力亞斯·庫爾班的商店內,只見三四個村民圍著他,讓他幫忙在網上買東西。  依力亞斯·庫爾班小時候落下了殘疾,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結婚後生活重擔全部壓到妻子祖力皮亞木·買買提身上。2005年,他的父親得了癌症,為救治父親花光了家裡所有積蓄。
  • 豐收中國 幸福小崗——2020小崗村農民豐收節盛大開幕
    小崗村農民豐收節暨消費扶貧月扶貧產品展銷活動9月22日在小崗村大包幹紀念館廣場盛大開幕!本次活動以「豐收中國,幸福小崗」為主題,由中共鳳陽縣委、鳳陽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共鳳陽縣小崗村委員會、小崗村村民委員會承辦。活動現場通過品牌農產品展銷、消費扶貧網紅直播帶貨等系列慶豐收活動,充分展現小崗村近年來在脫貧攻堅領域及農村改革與產業發展取得的新成就。
  • 今天,《人民日報》記錄無量山下的幸福生活!
    12月2日《人民日報》刊發文章《無量山下的幸福生活(決勝2020)》記錄無量山建檔立卡貧困戶周強>走出去 奔小康脫貧困的幸福日子跟隨小布一起來看遠處的無量山還雲纏霧繞,小寨村的周強已經吃完早飯,清點了工具箱裡的抹泥板、砌磚刀、吊線墜、水平尺……拉緊箱蓋,放到車後座拴牢,騎上摩託車出了院。
  • 平原縣舉行農民文化藝術節鎮級啟動儀式暨王鳳樓鎮農民文藝展演
    8月31日,平原縣2020年農民文化藝術節鎮級啟動儀式暨王鳳樓鎮農民文藝作品展演在王鳳樓鎮鳳凰公園廣場舉行。平原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和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金鳳霞,縣政協副主席姚汝勇參加啟動儀式。王鳳樓黨委副書記、鎮長安守虎,副書記楊榮光參加了活動。活動在鳳樓大鼓協會百人展演中的鼓聲中拉開帷幕
  • 農民唱響豐收歡歌
    9月23日上午,一場以「培育功能農業品牌 共迎小康幸福生活」為主題的農業與農民的盛會——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陽泉區域山西藥茶品鑑交流會啟動儀式,在郊區蔭營鎮上千畝坪村翼德廣場啟動。  當天,來自全市各地的農民代表、農業企業負責人、長期活躍在農業農村工作戰線上的廣大幹部等齊聚一堂,共同慶豐收、曬豐收、享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