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受到瑪湖凹陷的啟發,勘探開發研究院的科研將士在沙灣凹陷勘探一直沒有大突破的情況下,鍥而不捨地上下求索,通過鑽探沙探1井、沙探2井,成功證實了沙灣凹陷具備大型地層背景下規模成藏的地質條件,天然氣及輕質油有利勘探面積巨大,從此揭開了沙灣凹陷的神秘面紗。
在解密沙灣凹陷的過程中,科研將士不斷學習、思考與總結,將全部心血傾注到尋油找氣的艱難歷程中,並且感悟良多……
賈春明 說
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的工作態度,那就是必須實事求是我常給夥伴們講,腳踏實地做好工作,才對得起自己和家人
賈春明的實事求是
賈春明,44歲,勘探開發研究院地物所沙灣凹陷研究中心主任。他說——
我2005年來到沙灣凹陷研究中心,現在主要負責沙灣凹陷項目的勘探部署,偏地質方面的綜合分析,提出對井位布置的有利建議。
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的工作態度——必須實事求是。任何一個數據失之毫釐,那井位部署的位置就差之千裡。
本著這樣的行為準則,2009年至2010年,我參與部署了車排子北部石炭系的車91、車峰3、車峰5等出油井,所在團隊最終交出了九千多萬噸控制儲量的好成績,這對初出茅廬的我來說是極大的鼓舞,也使我更加堅定了今後的路。
大的發現,隨之而來的往往是工作節奏的加快。因忙於工作,我常常會疏忽對家人的關心。那時候,我的小孩兩歲多,正是需要照顧的年紀,但一直都是我愛人一個人帶他。鄰居常問:孩子的爸爸呢?怎麼從來沒見過?每當想到這些,我心裡就很不是滋味。
我希望能陪伴兒子成長,但我更希望成為他未來的榜樣。有了兒子後,我工作更加上心,更加以身作則。
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我最常跟夥伴們講的一句話是:做科研,要實事求是,從實際情況出發,正確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腳踏實地做好每項工作,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人。
黨玉芳 說
我為加班時常帶著兒子,可我不覺得苦,因為我熱愛勘探事業每有大突破我都很高興,那是我的價值所在、我的快樂源泉
黨玉芳的恪盡職守
黨玉芳,53歲,勘探開發研究院地物所沙灣凹陷研究中心技術負責人。她說——
我1992年來到西北緣項目組(即現在的沙灣凹陷研究中心),至今已有28年,主要負責項目組的地震解釋和圈閉識別工作。
1995年,小拐油田拐5井的發現,使我和同事獲得了「特殊貢獻獎」。這對剛工作沒幾年的我,是一個莫大的鼓勵。漸漸,工作成為了興趣,我熱愛它。
年輕的時候,我常常自主加班。那會兒子還小,為了工作同時能照顧他,我每天都帶他去單位。時間一長,同事們都調侃說:「你下次可得請客,你看看你兒子在單位『蹭』了多少頓飯了。」有時候太晚,兒子就在桌子上趴著睡著了。可我並不覺得苦,因為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是我所熱愛的勘探事業。
隨後,我陸續參與了車89、金龍10、沙探1、沙探2、車探1等油井的發現,每有大的突破,我就會高興好幾個月,那是我的價值所在,也是我的快樂源泉。
一個區塊常常會有幾個T大小的資料,要在海量的數據中找到一個有利的點,形同大海撈針。很多人覺得,每天對著電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翻看這些剖面會很枯燥無味,但我則相反,這是我的工作,既然幹了這份工作,就要恪盡職守。
雖然再過兩年我就要退休了,可我不會鬆懈,會繼續把我的本職工作做好做精。
嶽喜偉 說
我所取得的進步和成績,離不開師傅們的指點和自己的努力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從不同人那裡都能學到不同的新知識
嶽喜偉的特別感悟
嶽喜偉,30歲,勘探開發研究院地物所沙灣凹陷研究中心地震地質解釋研究工程師。他說——
2016年,我研究生畢業後便來到地物所。2019年,我被調到沙灣凹陷研究中心,主要從事沙灣地區的地震地質解釋研究工作。
我本科和研究生讀的都是地質專業,來中心從事地震解釋工作,對我來說,很多知識點都需要從零開始。從陌生概念的學習,到基礎軟體操作的掌握,就好比摸著石頭過河,自己一點點學習,一步步摸索,遇到實在搞不明白的地方,就去請教老師傅們。為了少給師傅們添麻煩,更多的時候,我都是自己查資料,看教程。
就這樣,在老師傅們的帶領和自己不斷的努力下,終於取得一些進步和小的成績。
工作4年來,我有著特別的感悟:工作中要多思考,多總結,持續改進。我還要特別感謝過去努力的自己和對我言傳身教的師傅們,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他的閃光點,都有他所擅長的部分,也許從某個人那裡就可以學習到你所需要的部分。
徐春麗 說
研究工作環環相扣,因此每個人的工作都必須認真嚴謹才行高度的責任心是科研人員必備的素養,我會盡職工作至退休
徐春麗的認真負責
徐春麗,52歲,勘探開發研究院地物所沙灣凹陷研究中心技術負責人。她說——
我1990年參加工作,現在地物所沙灣凹陷研究中心主管各類設計審查和培訓工作。
自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都在勘探開發研究院從事石油地質綜合研究工作,側重油氣藏評價和儲量研究工作,30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對待任何工作都要有強烈的責任心,要認真負責。
油氣藏評價和儲量研究工作,可以算的上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單位、各方面的研究人員都參與其中,大家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並且研究工作環環相扣,經常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每一項數據都要甄別它是否合格可用,因此每個人的工作都必須認真。因為你一旦疏忽出錯,不但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其他研究人員的認識和判斷,給整個研究工作帶來困難和麻煩。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經歷是在做某氣藏儲量研究時,一個完整的構造氣藏,但是氣水界面卻不統一,這到底是不是一個統一的氣藏呢?氣藏認識不清,使整個團隊後續工作停滯不前。後來經過仔細核查,發現是計算補心海拔時,有人粗心,有口井的補心高沒加,雖然僅僅只差了幾米,可是氣藏的氣水界面卻無法統一,重新修改後,所有的氣藏剖面重新做後,氣水界面完全吻合。由此得出,這是一個統一的氣藏認識,後續的儲量計算工作才得以全面進行。真是失之毫釐,差之千裡!這次的教訓令我感悟到,一個粗心的小錯誤,不僅影響自己的工作,更會耽誤整個研究團隊的工作進度。
這件事,我常給中心的年輕人說起。油氣藏評價和儲量研究工作都是比較細緻的工作,而且環環相扣,一開始就要保證數據的準確性,特別是在儲量研究的後期,一個數據出問題就可能導致大家的工作全部重來,所以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
再過幾年我就退休了,但在退休前,我會踏踏實實、盡心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在我看來,對待工作必須要認真負責,因為你不僅僅是在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人、對整個團隊負責,這是我們科研人員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