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小夥伴們,今天是六一兒童節,祝你快樂。
無論我們年紀多大,常常懷有一顆童心,我們就會感到快樂許多。今晚,我們在音樂裡,回到兒童時代,聽聽不同年代的兒歌吧,希望在歌聲裡,我們能找回那塵封已久的兒時記憶,重溫往日時光。
01《丟手絹》 | 四十年代
丟手絹,是我們在幼兒園裡必玩的遊戲之一,同名歌曲《丟手絹》誕生於1948年,曲作家關鶴巖在延安保育院工作時,為孩子們而創作。
優美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陪伴了無數人的童年時光,連曲作者都感嘆經過半個多世紀,雖然翻唱版本無數,但依然能傳唱至今,《丟手絹》已然成為兒歌經典。
02《讓我們蕩起雙槳》 | 五十年代
195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籌拍中國第一部校園兒童故事片《祖國的花朵》,歌曲家劉熾為電影作曲,隨著劇組和小演員們到北海公園體驗生活,在划船玩耍的過程中有了靈感,席地而坐很快地寫下曲稿,小演員們試聽後都拍手叫好,後經喬羽填詞,有了這首樂曲真切,趣味快樂的《讓我們蕩起雙槳》。
03《一分錢》 | 六十年代
一分錢,相信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沒見過,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直到九十年代,它都是作為最小的流通貨幣而存在。
拾金不昧,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作曲家潘振聲認為兒歌是影響少年兒童成長的一門重要藝術,也是培養兒童高尚情操和思想道德的重要內容,於是他寫下了我們熟知的「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 」,並取名為 《一分錢》。
好的兒歌不做作、不裝腔,只有發自於內心喜悅的音調,朗朗上口的歌詞,屬於孩子的語言,方能在孩子間傳唱,贏得他們的喜歡。誕生於1963年的《一分錢》,便是這樣一首值得致敬的兒歌。
04《紅星歌》 | 七十年代
「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 」,在我們現在的音樂課堂上,這首《紅星歌》依然耳熟能詳。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兒童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上映,片中主題曲《紅星歌》隨之紅遍祖國大江南北,而後便編入小學生音樂教材,它是一首雄壯的兒童隊列歌曲,又是帶有兒童歌曲氣質的紅歌,在此後的數十年裡,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05《歌聲與微笑》 | 八十年代
1986年,「第一屆上海國際電視藝術節」誕生,陪伴它一起降臨的還有主題歌《歌聲與微笑》。
詞作家王健受上海電視臺之邀為其寫詞,表達「友誼、交流、合作、發展」的主題,並且歌詞不能超過六行,在眾多應邀作品中,作曲家谷建芬選中他的作品並為其譜曲,於是有了這首節奏熱情活潑,歌詞大方質樸,結構整齊方正的作品,歌曲中的和聲部分尤為出彩。
06《我是一條小青龍》 | 九十年代
二十八年前的六一節,科幻兒童連續劇《小龍人》在央視首播,被那個時代的孩子奉為經典。「 我頭上有犄角,我身後有尾巴,誰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 」,片尾曲《我是一條小青龍》,曾經在無數孩子口中傳唱,其中也包括我。
07《彩虹的約定》 | 零零年代
時間很快來到2000年,當你從幼兒園畢業的時候,耳畔會不會想起這首《彩虹的約定》。「小寶貝我用彩虹和你約定,一起走過童年的記憶,快樂地長大,迎接燦爛的未來 」,它因為歌詞動人,旋律動聽,而被許多幼兒園當成畢業歌使用,也因此成了現在孩子哼唱裡兒歌。
童年的歌,總是令人難忘,我們回顧了從四十年代到零零年代,六十年裡面出現在我們記憶中的兒歌,總會一首令我們,和長輩們,甚至幾代人都難以忘懷的歌曲,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在歲月的長河裡歷久彌新,就算忘記歌詞,但旋律在腦海中始終迴蕩。
MUSIC FROM
· 唯聞 OnlyMedia· 每晚十點半,音樂與你「 不聽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