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頻道12月17日電(馬作鵬)昨日,上海市首個研型信用評級領域「博士後工作站」揭牌,為全力服務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做出人才、智力貢獻。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1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發布《關於批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等497個單位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108號),獲得批准的上海機構有: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等20家。
12月16日上午,遠東資信博士後工作站在上海舉行授牌儀式。遠東資信學術顧問、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李吉平,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第十三、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鄭惠強,上海市信用服務行業協會、上海市社會信用促進中心以及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專家學者參會。
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期,信用評級意義重大
遠東資信學術顧問、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李吉平表示,我國金融業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回顧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歷程,信用評級發揮著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識別、資產定價等關鍵作用,關係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大局。
發揮博士後工作站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的作用,為評級行業培養更多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將有利於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行業的信用建設,建立適用於科技創新等國家戰略安全領域的評級方法。
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第十三、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鄭惠強表示,遠東資信是現代服務業聯合會監事單位,其博士後工作站的獲批,鮮明體現了上海對於信用評級行業發展的重視和對遠東資信業績發展的支持和肯定,這既是遠東資信發展歷程的一件盛事,也是上海乃至全國信用服務人才建設的一件要事。
上海人社局專技處處長林華表示,博士後工作站是上海市經濟、科技進步的重要來源,上海市博士後工作站建設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上海人社局希望遠東資信進一步聚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抓住機遇,爭創一流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據悉,遠東資信博士後工作站結合國家發展戰略、行業發展趨勢和自身科研規劃,設置了信用科技和主權評級兩大基本科研方向。
其中,信用科技方向旨在充分吸收信息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深化信用評估的數據、指標、模型和算法,為債券市場提供高質量的、有前瞻性的風險評估和預警技術,培養一批掌握新技術、新原理和新方法的複合型人才。
為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提供理論兼具實踐的探索
2020年是「十四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也是上海市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科技創新基本框架之年。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需要積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在這承上啟下的一年,作為上海市第一個信用評級領域的博士後工作站,將為進一步服務上海市「五個中心」建設戰略發展,尤其是在建設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方面,做出兼具理論深度和實用價值的研究和探索。
談及未來博士後工作建設規劃,遠東資信總裁施建軍表示,成立於1988年2月的遠東資信是中國第一家社會化專業資信評估機構,是和中國信用債市場共同誕生、共同成長起來的,見證了中國債券市場波瀾壯闊的發展全過程。
施建軍表示,未來遠東資信將會深化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一流院校和研究機構合作,深化與同業機構、金融機構、行業組織合作,聘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擔任學術顧問和指導教授,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為評級行業和資本市場培養更多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設立行業重點課題,建設高質量科研團隊,開展高層次交流研討。並以此為契機,在新使命下,推動科研型信用評級機構建設,提升中國評級領域研究實力,充分發揮評級對資本市場信用風險的預警功能,當好債券市場的守門員,助力信用中國建設工作和中國評級行業對外開放。
(責編:沐一帆、金煜純)
【來源:人民網上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