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對畫家不同時期油畫創作風格的分析,來探索環境對畫家的影響

2020-12-17 美術研究

中國油畫發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在油畫發展的過程中風格變化多樣,針對這種風格的變化,探討出中國當代油畫多元化呈現的原因與規律,針對這種多元化趨勢進行分析,為未來中國油畫的發展提供簡單的理論支持。通過對曾梵志個人經歷、社會背景、作品的分析,將曾梵志的繪畫風格進行時間分段,從他的繪畫作品來看,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他的作品風格變化較大,通過對其繪畫作品的分析,探索他在不同的背景變化中,如何與舊的表現主義風格拉開距離,如何以普通的社會現象窺探人性深處的本質。

當代中國油畫很多都是對社會反映論的闡釋,不同時期,人性總會以特定的表象展現出來。這樣一個現實社會環境必然會使身處其中的中國人以特別的方式把人性的某些方面展示出來。當代油畫家的很多作品是對這些人性的剖析,同時又是對社會反映論的升華,揭示出畫家創作中包含的反諷性,同時表明畫家對人的生存、現代文明、人的本性關係這一系列主題的密切關注。

本文以曾梵志的繪畫創作方式為出發點,通過對畫家不同時期創作風格的不同進行分析,來探索環境對畫家的影響。從曾梵志的繪畫創作引起的讓熱議程度,分析中國當前油畫發展中多樣並存的局面,提出藝術家創作應該有更多的自由,不應該受過多條件的限制。

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使得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斷加速,不同的繪畫風格與繪畫理念相互影響,對中國油畫的發展也有著很大的影響,這也是中國當代油畫發展走向多樣性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所以本文研究的意義首先在於對民國以來中國油畫的發展進行梳理,尤其以改革開放以來油畫風格的發展變化為重點,拓寬當代繪畫的研究範圍。對於當代中國油畫的研究並不是簡單的羅列,通過對不同時期油畫發展的背景、風格的變化的分析,探究油畫風格變化的根本原因,豐富個人的藝術觀點和觀念。本文以曾梵志的油畫為例,通過對他不同階段藝術表現的變化以及個人藝術的發展,提出了在多元化大背景下要有自己的繪畫個性,但也不能脫離整體的藝術環境,藝術家的創作不能僅僅局限於自己所了解的認知,要拓展視野。此外,對於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可以有一點理論上的建議,豐富中國的當代油畫發展史。

本文通過對中國油畫發展歷程的追溯,談到中國油畫繪畫風格的轉變,特別是近現代以來中國油畫發展的歷程,以及對當代中國油畫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曾梵志熱」將曾梵志的繪畫推到風口浪尖,他的繪畫國內外對其褒貶不一,但卻是新的時代下油畫變革的產物,是一種新的時代風貌的間接反映。曾梵志的繪畫作為中國當代油畫藝術中的一個縮影,對曾梵志的繪畫藝術風格形成與發展的根源以及繪畫語言及藝術形式進行分析,通過構圖、用色、筆觸等形式語言詮釋曾梵志繪畫,以小見大,梳理中國當代油畫多元化發展,以及多元化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和中國當代油畫發展的未來走向。

曾梵志的油畫創作是中國油畫多元化進程中的一個例子,他在作品中將寫實主義、象徵主義、表現主義等相結合,畫面帶有隱喻性,細膩的表現手法,使觀者對畫面印象深刻。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當代油畫開始關注人性,人性有其所處時代的烙印。我們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在社會中我們有了社會性,我們的發展是離不開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在變化,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的人也會有變化,畫家也是如此,離開社會發展的人再去談社會性是不可能的。當代油畫家們將繪畫技法與漠視當代中國的社會特點相結合,主動的去關注現實,把人性置於現實環境中來具體分析,創作出打動人心靈的作品。

油畫傳入中國的時間其實並不短,早在明代時期西方傳教士就將宗教油畫帶入中國,當時的油畫因為與中國傳統繪畫風格相衝突,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只是作為一種傳播手段出現。自明代至清代,油畫大部分時間是在宮廷中活躍,很多時候都在為帝王服務,甚至有時候西洋畫師運用的是油畫的材料,表現形式卻是中國的繪畫方式。直至近代,油畫才開始為了迎合觀者而轉變。油畫在中國經歷了多個階段的人文環境、政治制度與特殊國情,在不斷磨合中,找得到了立身之法。

民國時期是中國油畫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由於五四運動的爆發,很多西方的藝術理念開始湧入國內,同時,公派留學生出國深造,對西方藝術流派有著自己的體驗與接觸,也受到了西方藝術的直接影響,他們在回國之後,一般都會提出繪畫教育改革,但由於個人理念以及對於國外藝術理念的理解和受到國外藝術影響的程度不同等,這一時期出現了短暫的多元化發展現象。出現了如徐悲鴻、顏文梁、劉海粟、林風眠、常玉、吳大宇、龐薰粟、潘玉良、常書鴻等名家。這一時期的中國油畫有很多歐洲早期現代藝術的影子。當時的中國油畫更多的是一種直接的模仿技法。這一時期的油畫發展是混亂的,但同時也是中國油畫第一次出現了小的百花齊放。

古典主義繪畫是這一時期的一個主要繪畫風格,風景、人物肖像、靜物等是這一時期描繪的主要對象,由於傳播這一繪畫風格的人大都是在歐洲的正統美術學院學習,他們都有著紮實的基本功,這對於中國後來美術教育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其次是現代主義的風格,注重形式構成與色彩造型的表達,這一風格的畫家雖然受到西方美術教學體系的影響,但是在創作中仍然保留了自己的風格。另外一個是印象主義風格,此時的歐洲印象主義繪畫正處於繁榮時期,中國油畫發展自然會受到來自印象派的影響。

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新的思想觀念開始佔據上風,寫實主義的油畫出現在民國油畫舞臺上,這一時期的寫實主義更多的是與愛國救亡相聯繫,特別是寫實主義畫家根據當時的社會狀況所創作的一系列油畫更是贏得了廣大民眾的認可。代表畫家徐悲鴻,他強調繪畫中素描、寫生的重要性,認為這些是最基礎的內容,並提出做藝術要有和做科學一樣嚴謹的理念。其學院派的寫實風格影響力巨大,代表作品如《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等。劉海粟也是提倡寫實主義的油畫家、美術教育家,尤其是在繪畫課上選用人體模特,作品《女人體》更是衝破了封建社會的桎梏,他的油畫並不是對傳統畫派完全抄襲,也沒有對傳統畫派完全否認,而是將兩者結合,他的作品是從傳統到創新的過渡。林風眠的繪畫更多的則是保留了中國文化的影子,用現在中國油畫發展的眼光來看,是保證了中國油畫的民族性。

改革開放在中國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國不管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社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樣,對於油畫的發展也是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政治上的開明使得更多的油畫家追求前衛藝術,雖然仍有曲折,但是油畫的發展在曲折中也有前進。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的經濟進一步的發展,物質的不斷豐富刺激了人的消費觀念,於是出現了新的文化體系,如商業文化、傳媒文化等。經濟的發展同時推動科技的進步,新興的科學手段豐富了油畫創作的材料。文化思想隨著中國社會進一步的開放,很多西方理念開始湧入中國,並且不斷地為國人所接受,並且吸收採納,加以運用。詹建俊的《高原的歌》、陳丹青的《西藏組畫》等都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創作的,他們反思文革時期的虛假,開始尋找純潔和真實的情感。

中國油畫發展史中「八五」美術運動一般被稱為中國「當代油畫」的開端,因為正是「八五」美術運動,越來越多的藝術理念被接受,越來越多的油畫創作形式產生,為當代中國油畫發展的多樣性呈現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於中國油畫走向國際化與傳承本土化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從星星美展開始,西方藝術風格就已經在中國有了一定程度的傳播和影響,關於當代中國油畫這一概念,並不是指發生在眼前的、現在存在的。我們現在所說的當代油畫,不僅僅說的是新的藝術理念帶來的新的藝術形式,更多地追求的是一種油畫創作的創造性和獨特性。

繪畫來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我們當代的繪畫創作是離不開自己賴以生存的社會的,油畫創作離不開發現美的眼睛,當代油畫更多地傳遞的是一種富有時代氣息的內容,有著屬於自己的藝術表現語言。雖然我們提倡油畫的民族性與本土化,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當代油畫發展要閉門造車,油畫發展同樣要有全球化的藝術視野。中國當代油畫正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系統和判斷標準,它具有多元性和自身本體語言的形式化傾向。中國當代油畫家劉小東、段正渠、喻紅、忻東旺、冷軍等,他們雖然各有各的藝術特徵,各有各的藝術表現,但是他們都是在寫實的同時注重對於人性深處以及社會深處的挖掘,關注點聚焦到了繪畫背後的層面,有一種精神上的升華。

「將目光由客觀的物質世界轉向創作主體,對於人自身的內省和對文化的反思,油畫語言呈現出多元的狀態,但具象和意象的作品佔了絕大部分比重,作品中體現為明顯的向中國傳統文化復歸的傾向,這種傾向不僅表現在對傳統圖式和符號的運用上,同時更表現在作品精神意蘊的追求上。」[2]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油畫成為油畫家們反映現實的手段,油畫發展多元化與多樣化是一個大的趨勢,這是畫家在現代審美的影響下,將歷史傳承與當代文明的有機結合,當代油畫發展畫派林立,同樣也在相互影響,每個畫派並不是孤立的,這樣就形成了新的油畫創作生態環境。油畫民族性、本土化與西方的繪畫理念互相交融,畫家不僅關注著歷史的傳承,還憧憬著未來油畫的發展,多元化與多樣性是整個時代油畫發展的主旋律,是中國油畫前進的方向。作者/周象泉

相關焦點

  • 中國油畫:十六位畫家的作品,異彩紛呈!
    中國畫家真正從事油畫創作,是從二十世紀初才開始的,特別是徐悲鴻等一批留學歐洲的畫家,把油畫的真諦帶回國內。徐悲鴻先生開創了現代的美術教育體系,油畫在中國才真正的紮根、發芽、開花、結果。
  • 美術研究|繪畫創作,畫家應該被所表現對象深深的感動,有感而畫
    [關鍵詞]油畫肖像;繪畫語言;美術一、創作實踐中對藝術風格的借鑑在油畫肖像的創作過程中,對自己欣賞的藝術家的藝術風格進行分析是必要的。研究成功的藝術家創作經驗,是我們通用的一種學習方式。然而每一個人的出生環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與生俱來的性格不同,在借鑑藝術家創作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與生俱來的性格和外界諸多因素的影響,通過正確的繪畫技法,經過時間的磨礪,就會形成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這也體現了不同的學習者對藝術家的看法不同,積累經驗的速度也不同,那麼不同時期的作品的藝術語言也不一樣。
  • 民國時期女畫家,有留學日本也有留學法國的,但他們殊途同歸
    無論哪種女畫家都有著自我意識的覺醒。留日女畫家 關紫蘭是中國第一代女西洋畫家,也是中國較早接受野獸派影響的藝術家,留學日本之後,他的繪畫風格發生了轉變,開始慢慢的把野獸派的繪畫風格和技巧同海派風格相結合形成了現代主義的畫風。
  • 西洋繪畫,是油畫和水彩畫,而油畫由兩個不同渠道傳入新馬兩地
    西洋繪畫,一般是指油畫和水彩畫。在馬來西亞華人畫家中,從事油畫、水彩畫創作的人數並不少,水平也不低,部分畫家還能油畫、水彩畫兼能。他們不僅積極地關注本地風土人情的題材,以"馬來亞化"、"南洋畫風"為其創作的理念與立足點,不僅關注國際油畫藝術發展的新動態,更關注探索屬於他們自己的南洋油畫的表現形式、光色藝術語言,以及樣式與風格——因唯美表現而獨具一格。
  • 英國畫家阿瑟哈克油畫作品欣賞!英國前拉斐爾派畫家的代表
    ◆今日分享英國畫家阿瑟哈克(Arthur Hacker)的油畫作品。英國前拉斐爾派畫家作品,以寫實為傳統風格,畫風細緻而端莊,用色清新而淡雅,呈現一種憂鬱的情調感。畫面中的花朵將人物映射得格外美豔,不是機械化的風格展示,而是將時代因素富有藝術潮流的美感。
  • 寫實性經典油畫賞析,學會通過畫面細節來欣賞畫家表達的內心世界
    而國畫作品,水彩作品等就沒有像油畫作品這樣精確寫實,國畫作品講究的是線與墨的表現,中國畫崇尚文、意、趣,這一切是通過筆墨技巧體現出來的。筆墨線條是中國畫造型的主要因素,線條造型使國畫風格側重於表現而非再現、寫意而非寫實。中國畫中線條的粗細、長短、緩急、剛柔、枯潤都傳達出不同的感覺,因此無論是工筆還是寫意,山水還是花鳥講的主要是韻味,筆墨趣味與詩書畫結合是中國畫完美的意境體現【1】。
  • 義大利印象派畫家弗朗切斯科·迪·馬裡諾油畫作品欣賞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製,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 色彩鮮明響亮,畫面格外誘人,著名畫家費欣10幅肖像油畫欣賞
    尼古拉費欣是列賓最喜愛的學生,俄裔美籍畫家。他的油畫作品,無論構圖還是色彩都是美輪美奐,是最直接、最純粹的油畫,不愧是天才畫家。費欣在創作人物肖像作品時,採用的是直接畫法,先畫素描小稿,然後上色做稿樣布局,確認後再製作成巨幅大型油畫。
  • 油畫的厚塗畫法,最早,運用最嫻熟的畫家是他
    #油畫作為獨立的畫種,在形成的初期,繪製並無定法,也沒有什麼理論作指導,每個畫家都按自己的認知來作畫,對明暗和色彩理解甚少,多以勾線填色或平塗為主。後來,隨著油畫在歐洲的普及,在文藝復興時期,技法逐步形成規範,相繼出現了一些具有卓越才華的油畫大師。從技法上來概括有兩大體系——尼德蘭系和義大利系。
  •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谷,油畫作品欣賞
    梵谷早期的畫風以寫實為主,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剛剛來到巴黎的他開始接觸了印象派作畫風格和新印象派的畫家,也慢慢開始了解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梵谷的畫風巨變。在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經歷讓他創作了《阿爾的吊橋》,其後創作了代表作《星月夜》。
  • 法國畫家查爾斯油畫裡 優雅的古典女性
    他從事過蠟筆,光刻,水彩,粉筆,油畫和蝕刻等技術,以優雅的年輕女性肖像而聞名。查爾斯·約書亞·卓別林出生於法國厄爾(Eure)的萊斯安德利(Les Andelys)。他的母親奧林匹亞·阿黛爾·莫伊西(Olympia Adelle Moisy)是法國人,而他的父親約翰·卓別林(John Chaplin)是英國的藝術經紀人。
  • 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荷蘭畫家,蒙德裡安油畫作品欣賞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裡安(英文: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
  • 一位激進的印象派女畫家,關注女性權利,同時兼顧油畫創作
    在1903年恢復了學業,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她與女權主義者西爾維亞·潘克赫斯特成為了好朋友。兩人都是激進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們創辦了一份宣揚新女性的報紙。油畫《海》她是一位有創造力的女性,她的藝術是以英國印象派風格發展起來的,以自信的筆法、有活力的畫面和微妙的光感、色彩感為標誌。
  • 他是20世紀傑出的素描大師,影響幾代中國畫家|油畫|繪畫|肖像|...
    我們從他的油畫中,  看不出他的素描風格的明顯痕跡,  從他的素描中,  也想像不出  他的油畫作品會是那樣的面貌。  他的素描  是他的藝術觀的一種獨立表現形式。    在紐約那震耳欲聾的嘈雜聲中,  這個天才畫家常常茫然發呆。  他受聘在紐約藝術學院教授繪畫,  因不適應環境,僅支撐了一個月就放棄了。  1926年費欣肺病發作,  遷居到美國西部小城達奧斯。
  • 俄羅斯當代女畫家薇拉·拉古金科娃油畫作品線上展開始了
    仔細看看這幅油畫,你發現了這個女孩子的不同嗎?左右臉和髮飾是一個中俄女孩子的合璧。這幅油畫作品的名字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和美圖》,是由中國美術家協分會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裡與俄羅青年女畫家薇拉·拉古金科娃女士合作的,是中俄美術界友好交流的一個標誌。
  • 法國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油畫作品欣賞
    印象派女畫家貝爾特·摩裡索特(Berthe Morisot),1841年元月生於布爾日(Bourges),1895年三月死於巴黎,法國畫家。摩裡索特是第一位加入印象畫派的女畫家,曾受教於柯羅(Corot),好友兼大伯的馬奈(Manet)對她的畫風有絕對的影響。
  • 鄉土情懷 詩意呈現———陸鳳翔的油畫創作
    畫家陸鳳翔是我相交多年的畫友,他有好多畫的創作過程,我得以親眼所見。《冬日裡》陸鳳翔,1961年生於江蘇寶應,畢業於天津工藝美術學院,結業於北京畫院研修班。從小愛好畫畫的他,在學畫初期就表現出了不同一般的繪畫天賦。他大學畢業後從事美術高考培訓和廣告裝潢多年,辦學20多年,為各地美術院校輸送了許多優秀生源,美術教學方面可謂桃李滿天下。而從拿起畫筆學畫開始,他熱愛繪畫的初心始終沒變,尤其對油畫情有獨鍾,一直堅持油畫創作,並且取得了豐碩的創作成果,這對於一個在縣城生活了50多年的畫家而言,實屬難得!
  • 西方頂級繪畫的最高成就圖集|畫家|肖像畫|油畫|風俗畫_網易訂閱
    畫中用色勻稱,筆觸細膩,素描是古典主義風格的。而掛在這位顯得天真、純潔的少女的右腕上的那隻破壺,反而成了不引人注意的細節。從背景的處理到人物衣紋的嚴格描繪來看,這幅肖像畫是一幅十足的學院派風格的古典油畫。 當這幅畫展出時,引起公眾的強烈反應,提高了畫家在畫壇的地位。《破壺》的模特兒原是畫家追慕中的少女,不久,畫家正式娶了這位使他一舉成名的姑娘。
  • 英倫畫家約翰威廉格威德的油畫人生之二:專注迷人韻味人體油畫
    ,又能和其他畫家一起交流藝術創作上的感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的畫風明顯的轉向了新古典主義。他1889年的油畫作品《伊恩特》,取材於古希臘詩人奧維德的長篇敘事詩《變形記》。約翰·威廉·格威德油畫《等待答案》1889「等待答案」格威德1889年共完成了25幅油畫,這幅題為《等待答案》的油畫中,描繪了一個男士等待自己心儀的美女的答覆
  • 最有天賦的俄羅斯畫家尼古拉·布洛欣,女性人物油畫作品欣賞
    最有天賦的俄羅斯畫家尼古拉·布洛欣,女性人物油畫作品欣賞! 尼古拉·布洛欣,俄羅斯油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