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雷達是自動駕駛主流傳感器,打破壟斷需資本支持

2021-01-12 方象知產研究院

上一篇《4個雷達10萬美元 自動駕駛真離不開雷射雷達?》中,我們介紹了雷射雷達的主要特點及技術發展方向,相對於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技術較為成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應用於自適應巡航,2012年英飛凌推出24GHz單片雷達方案,陸續拓展到ADAS的各個功能模塊,是現階段的主力傳感器,全球出貨量超過千萬級。

在自動駕駛上應用的毫米波雷達逐步從24GHz向77GHz和79GHz逐步發展,監測範圍和精度持續提升。目前自動駕駛毫米波雷達仍然被世界巨頭壟斷。方象知產研究院認為,國內廠商如能解決資金壓力問題,加快研發進程並實現量產,可能降低國內自動駕駛成本及對國外相關技術的依賴。

一、毫米波雷達是唯一能「全天候全天時」工作的核心傳感器

毫米波雷達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的雷達,發出和接收的實質上是電磁波,頻段高於無線電,低於可見光和紅外線。通常毫米波是指30~300GHz頻域,波長為1~10mm的電磁波,毫米波的波長介於釐米波和光波之間,因此兼有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點,這個頻段和波長範圍及特性適合車載雷達的應用。

毫米波雷達通過發射電磁波並通過檢測回波來探測目標的有無、距離、速度和方位。由於毫米波雷達發射出去的電磁波是一個錐狀的波束,造成了本身特點:毫米波雷達的優點除了較強的可靠性外,能夠在全天候全天時工作,即在不良天氣、夜晚等環境下可以發揮作用,而雷射雷達會受雨雪霧霾的影響;並且毫米波雷達測距遠,200米以上都輕易勝任,而雷射雷達一般主流的在150米以內。同時因為反射面比較大,缺點就是解析度低、較難成像,無法識別圖像。

圖1:傳統毫米波雷達示意圖

來源:富士通天株式會社

由於毫米波雷達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工作,因而成為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主力傳感器,一般在L3級別中長距離毫米波雷達至少需要4-5個,L4/L5級別再加上側向需求,毫米波雷達甚至需要8個以上。

圖2:自動駕駛主流傳感器功能特性示意

來源:北科天繪

二、77 GHz和79GHz應用是毫米波雷達的技術發展趨勢

毫米波的頻段裡很多頻率區域的電磁波在空氣裡傳播很容易被水分子、氧氣吸收,所以可用的就是幾個典型的頻段,在毫米波頻段開放給民用的波段有24GHz、60GHz、76-79GHz、120GHz等,其中,在汽車中應用較多的是24GHz和77GHz,79Ghz也逐漸開始應用。

針對汽車應用中的各種系統,24GHz開放得最早,目前應用較普遍。24GHz主要面向5-70m的中短距探測,主要應用有BSD、LDW、LKA、LCA、PA等,最核心的應用是BSD,市場需求來自中國品牌汽車。

77GHz雷達探測距離更遠、解析度更高、抗幹擾能力更強,主要面向100-250米的中長距探測,核心應用是ACC、FCW、AEB等。77GHz雷達解析度較24GHz 雷達已經高出了不少,但仍僅能獲取點目標,探測目標物的距離、速度、方位等信息,卻不能識別目標物是什麼。從這一點上,79GHz毫米波雷達更勝一籌,但目前79GHz毫米波雷達尚實現未大規模量產。

表1:不同頻段毫米波雷達的特點及應用

來源:麥姆斯諮詢,公開信息

隨著車用雷達系統對精度要求的提升,精度更高的77GHz雷達甚至79GHz正逐漸成為汽車領域主流傳感器。

表2:車載毫米波雷達應用及發展趨勢

來源:Yole Development

三、毫米波雷達市場前景良好,但國際巨頭壟斷明顯

目前國內的主機廠都在逐漸上毫米波雷達的項目,根據佐思產研的研究,2017年中國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約為13.4億元,到2021年預計能達到96.7億元,2016-2021年均增長率約為70.6%。

圖3:2016-2021中國國內毫米波雷達市場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佐思產研

主機廠之外,全國的毫米波雷達創業企業在20家左右,團隊往往是科研背景、軍工背景、或供應商跳槽創業背景。國內毫米波雷達企業多為高學歷研究人員導向,研發基礎和執行力都較強,定位在對接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和一級供應商。但是企業都面臨資金問題,毫米波雷達從自動駕駛應用方案落地到實現量產還需要較高的資金支持。方象知產研究院梳理了我國主要的毫米波雷達企業及產品特點如下(見表3)。

表3:我國典型毫米波雷達企業及產品狀況

來源:達晨財智,車雲網

從世界範圍來看,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被博世、大陸集團、海拉、富士通天、電裝、採埃孚天合、德爾福、奧託立夫、法雷奧等廠商壟斷,這些9家巨頭2016年的毫米波整體市場佔有率達到88%。中國企業在市場經營上相比國際巨頭仍有較大的差距。

圖4:2016年全球毫米波雷達市場格局

數據來源:高工智能

目前中國市場中高端汽車裝配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全部依賴進口,市場被美、日、德企業壟斷,價格昂貴,自主可控迫在眉睫。國內自主車載毫米波雷達產品總體處於研製階段,大規模量產產品有限。

四、方象觀察:國產產品的研發落地量產將打破巨頭產品的制約

目前自動駕駛技術快速發展,毫米波雷達因為其全天候全天時的特性以及相對成熟的技術發展水平仍是必不可少的傳感器。世界巨頭佔據了大部分市場,國內企業在加強研發生產有一定的資金需求。如果國內毫米波雷達產品能夠替代巨頭產品,將影響我國自動駕駛方案的成本和技術依賴,在市場中將佔有優勢。

方象知產研究院認為,隨著自動駕駛逐步落地和等級提升,未來毫米波雷達向77GHz和79GHz發展已成必然的技術趨勢,國內毫米波企業產品的研發和落地,將有望打破國際巨頭產品的制約,促進自動駕駛的實現。

END

聲明

本文由方象知產研究院原創,申請轉載請關注我院獲取聯繫方式,我院保留追究侵權行為的權利。

本文僅以學術交流目的對特定問題進行探討,分析結論不代表對特定主體的消極評價。任何行業的發展走勢均受到多重複雜因素影響,本文對特定行業的發展預測不應視為對具體投資行為的指引。

感謝您關注方象知產研究院,在這裡,我們將用最生動的案例為您展現如何通過技術價值分析洞見科技未來。我們聚合了前所未有的智力資源,只為幫助您做出正確的技術投資決策。歡迎您提出技術價值分析問題與我們溝通交流。

相關焦點

  • 解讀:為什麼毫米波雷達是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傳感器?
    *毫米波雷達產品在智能駕駛傳感器領域,和雷射雷達(LiDAR)相比,毫米波雷達(Millimeter-Wave Radar)更接地氣,在技術上已非常成熟,而且其市場出貨量相當可觀,以中國市場為例,2015年車載毫米波雷達銷量為
  • 自動駕駛導航技術興起,國產毫米波雷達前景如何?
    關鍵的毫米波核心晶片幾乎被TI、英飛凌、NXP、ADI、ST、富士通、安森美、瑞薩等國際半導體公司所壟斷。而國內毫米波雷達晶片公司因為起步晚,晶片核心技術積累少,目前尚未形成規模。基於此,突破高頻率毫米波雷達的技術瓶頸,對我國毫米波雷達產業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自動駕駛「三駕馬車」之毫米波雷達,原理其實蠻簡單
    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被稱為自動駕駛傳感系統的「三駕馬車」。雷射雷達很貴,攝像頭有先天缺陷,但毫米波雷達卻是所有高級別自動駕駛ADAS不可或缺的標配,本文從科普角度為讀者介紹毫米波雷達。什麼是毫米波毫米波,英文名稱為Millimeter Wave,縮寫為MMW,波長為1~10毫米,頻率為30~300GHz的電磁波。
  • 「無人駕駛」:4D成像毫米波雷達將掀起「革命」?蘋果自動駕駛汽車...
    近幾年,傲酷雷達Oculii率先在全球力推毫米波雷達的4D點雲成像技術及產品,現在4D成像已經成為毫米波雷達業界共識和主流發展方向。02國產毫米波雷達首次「破冰」,這家企業如何發力AEB領域?隨著ADAS系統尤其是AEB(自動緊急制動)市場滲透率的快速提升,1V1R、1V3R以及1V5R的方案逐步成為主流,推動毫米波雷達市場持續向高性能高可靠產品方向發展。雷達從早期的24GHz普遍切換到了77GHz雷達,前向毫米波雷達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期。
  • 森思泰克秦屹:毫米波雷達是ADAS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
    自動駕駛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被認為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而要實現自動駕駛,必然少不了諸多傳感器作為「耳目」感知道路周邊環境,毫米波雷達就是其中核心的傳感器之一。而圍繞自動駕駛和ADAS相關的新型產業鏈尚未成熟,正是搶佔先機,實現彎道超車的時機。在新一波技術熱潮的推動下,國內創業企業也迎來發展機會和空間。
  • 毫米波雷達:被國外Tier1壟斷,國產化在即
    毫米波雷達:迎來國產替代+滲透率提升的雙重機遇:目前國內的毫米波雷達基本都被國際 Tier1 壟斷,19-20 年,毫米波雷達供應商將迎來滲透率提升疊加國產化替代的機遇,整個市場規模預計增長超 400%。建議關注目前已經量產毫米波雷達的德賽西威、華域汽車、在研的保隆科技。
  • 從ADAS到自動駕駛:毫米波雷達和V2X將成未來汽車必選項
    到第三和第四級的自動駕駛過程中,車跟車之間必須要有交流。現在汽車基於雷達和攝像頭的判斷基本都是單向的——我可以看到對方,但對方並不一定能看到我。而V2X最終是一個雙向通信。YC7ednc他表示,汽車自動駕駛所採用的傳感器主要有四種。超聲波雷達現在是最主流的一種用於倒車、周邊判斷和停車輔助等的傳感器。
  • 汽車雷達傳感器行業科普
    中國雷達傳感器在汽車行業的應用 在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發展過程中,汽車對周邊環境的感知與理解,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本前提。傳感器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基礎,只有準確及時地感知車輛周圍的道路、其它駕駛主體、行人等信息,自動駕駛汽車的駕駛行為才會有可靠的決策依據。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今年上市的雷射雷達企業有Velodyne、Luminar,快要上市的Aeva,雷射雷達市場由於巨大的潛力,成為資本的寵兒,2020年也是雷射雷達興起的元年。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
    01 行業適用性問題:雷射雷達是不是自動駕駛必備既然Musk在自動駕駛領域鄙視雷射雷達,只用視覺方案加毫米波雷達。目前的FSD效果還不錯,那自動駕駛是不是不需要雷射雷達?這是要首先解決的問題,事實上,除了特斯拉,幾乎所有的其他汽車廠商都在測試準備使用雷射雷達。
  • 詳細了解毫米波雷達概念以及原理和產業研究
    詳細了解毫米波雷達概念以及原理和產業研究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7 17:36:19 毫米波雷達作為唯一可以「全天候全天時」工作的傳感器,是實現汽車ADAS以及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之一!
  • 【牛車實驗室】趣味解讀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的「電子眼」
    自動駕駛從概念化走向現實世界似乎非常迅速,對於自動駕駛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對大量交通數據進行運算,最終得到最優的行車路線和速度,車輛實現無人幹預的自動行駛。但是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卻在於獲取數據,所以雷達變成了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硬體。自動駕駛汽車通過雷達將複雜的交通數據全部捕獲。目前來說汽車上常見的雷達有兩種,分別是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
  • 從自動駕駛的晶片和傳感器說到人體的大腦和感覺器官
    這幾年,隨著機器深度學習能力的發展,自動駕駛成為AI技術突破的方向。自動駕駛離不開晶片與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等傳感器;如同就如人體的大腦的判斷離不開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等感受器官。
  • 剖析全球最先進毫米波雷達——大陸ARS540
    近年來,自動駕駛成為了當下最熱門的話題。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作為其關鍵傳感器之一的毫米波雷達,也得到了廣泛關注。但就目前來看,海外巨頭公司主導著全球毫米波雷達產業的發展,其中,大陸ARS540更以九項世界第一或是唯一的絕對優勢領跑全球毫米波雷達技術。
  • 進軍Level 3,奧迪A8自動駕駛功能剖析
    僅從配置上可以看出,Audi A8的自動駕駛傳感器配置是所有量產車型中最為豐富的,不僅有完備的長短距離的毫米波雷達(圖中的Corner radar 和 Rear radar)和前置攝像頭(Front camera),以及複雜路況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雷射雷達
  • 富士通新型雷達傳感器可集成到傳感器中監測人體跌倒
    富士通最新推出的WM7RAZ01都卜勒雷達傳感器,資料圖  據了解,FWM7RAZ01都卜勒雷達傳感器,可支持1Hz至1MHz的IF(I/Q)輸出信號,使其能夠無線檢測30米範圍內從每秒  關於雷達感知及雷達傳感器的小型化應用  目前,傳統的雷達技術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如機載、艦載、基地雷達可以對運動目標進行檢測、成像;在氣象、航管、遙感等領域,我們可藉助雷達傳感器實現氣象預報、交通管制、資源勘查等。近年來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雷達的尺寸、功耗和價格在不斷下降。
  • 【關注】自動駕駛技術與實例最全解析
    能很好的彌補了如紅外、雷射、超聲波、 攝像頭等其他傳感器在車載應用中所不具備的使用場景。 這些特性使得毫米波雷達能夠監測到大範圍內車輛的運行情況,同時對於前方車輛的速度、加速度、距離等信息的探測也更加精準,因此是自適應巡航(ACC)、自動緊急剎車(AEB) 的首選傳感器。目前24GHz毫米波雷達系統是市場的主力產品,77GHz毫米波雷達系統,是未來的趨勢。
  • 科沃斯機器人中毫米波雷達方案已經成熟?我看未必
    眾所周知,毫米波雷達是一種全天候傳感器,可以測量物體的速度、距離、角度等信息,不同於雷射和視頻,對於玻璃、電線、抹布等物體也能檢測,原來一直受制於成本,大多是在汽車行業使用,比如對傳感器要求極為苛刻的自動駕駛,現在已經可以在機器人行業看到毫米波雷達落地。不過有一點疑惑,77GHz毫米波雷達在國際上只能作為汽車行業使用,科沃斯此次使用77GHz頻段在工業消費品領域,是否是一個成熟的選擇?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L1級別需要4個超聲波雷達、1個長距毫米波雷達、1個攝像頭;L2級別需要8個超聲波雷達、1個長距毫米波雷達、4個短距毫米波雷達、4個攝像頭;L3級別需要10個超聲波雷達、2個長距毫米波雷達、6個短距毫米波雷達、1個雷射雷達、8個攝像頭;L4級別需要10個超聲波雷達、2個長距毫米波雷達、6個短距毫米波雷達、1個雷射雷達、8個攝像頭;L5級別需要10個超聲波雷達、2個長距毫米波雷達、6個短距毫米波雷達、
  • 華為發布96線雷射雷達,年產10萬套/線,自動駕駛的春天來了麼?
    雷射雷達是目前車載傳感器中技術門檻最高的,也就理所應當成了最貴的。除了雷射雷達之外,華為此前在北京車展也展示過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甚至透露在4D成像毫米波雷達也在研發布局中。不同傳感器都有著不同的優劣勢,也有著各自的不可替代,多傳感器融合路線,成了自動駕駛領域現階段為數不多的共識。雷射雷達對自動駕駛重要麼?你會聽到不同的答案,例如在馬斯克面前,你就只能聽到一句「sh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