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於近日推出電子圖書個性化推薦服務。12月17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圖書館獲悉,上圖於近日推出電子圖書個性化推薦服務。讀者借閱紙質書之後,上圖會智能推薦與所借圖書相關的電子圖書,真正打通「線上」與「線下」,打破紙質書與電子書的界限,為讀者提供更多的閱讀選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電子圖書個性化推薦服務的使用方法 來源:上圖(00:40)在上圖外借室,上圖讀者服務中心外借部副主任梁永平演示了電子圖書個性化推薦服務的使用方法:通過自助借書機借閱一摞紙質書,從中選取《魯濱遜漂流記》,系統立刻根據智能化計算,推薦了《聖誕頌歌》《道連·格雷的畫像》和《金銀島·化身博士》3本電子書。如果想要閱讀《金銀島·化身博士》,只需在電子屏幕上點擊這本書,用微信掃一掃出現的二維碼,就可以直接閱讀整本電子書。讀者也可以在屏幕上點擊「換一換」,查看更多推薦電子圖書。
通過手機掃碼借閱《魯濱遜漂流記》,選擇「同意接收圖書推薦」
借書成功後,屏幕底部就會出現系統智能化推薦的三本電子書。
任意選擇其中一本,就可以在手機上閱讀整本電子書。除了使用自助借書機,使用手機掃碼借書的讀者也可以享受到電子圖書個性化推薦服務,手機借書後,只要在手機端點擊推薦的電子書封面,就可以直接前往閱讀,操作更加簡便。在茫茫書海中與自己心儀的圖書相遇,對很多讀者而言頗有些「大海撈針」的感覺。如今有了電子圖書個性化推薦這項服務,讀者就能與好書一「薦」傾心。這背後依靠的是智能化推薦邏輯——以讀者所借圖書的中圖分類號為依據,精準推薦相同分類的電子好書。
梁永平舉例,如果讀者選取了一本《泡腳按摩百病消》,這本書的編號是R244.1 4453,系統就會根據這個分類編號,從電子書庫中在類別為R244.1的目錄下挑選3本書推薦,如果後臺電子資料庫中沒有R244.1的相關圖書,就去抓取R244,以此類推,一級一級擴大搜索範圍,如果系統抓取超過3本圖書,則在其中選擇豆瓣評分相對較高的好書優先推薦。目前後臺電子書的種類大概有22000多種,可以一定程度上滿足讀者在移動終端上閱讀的願望。
通過自助借書機借閱紙質書,系統就會根據智能化計算,為讀者推薦可能感興趣的電子書資源。「現在電子書推薦是按照豆瓣評分默認排序,以後讀者數據多了,推薦圖書中哪本點擊率高、上圖用戶喜好、個人閱讀記錄等個性化因素,也會納入到計算權重之中。」上圖系統網絡中心研究開發部副主任朱雯晶負責開發了這套系統,他介紹,隨著使用電子圖書個性化推薦服務的讀者越來越多,將會有更多權重加入到智能推薦系統之中,讓個性化推薦變得越來越準確,真正精準把握讀者的閱讀口味。目前,上圖數據顯示,今年電子書閱讀榜前20名中,排名第一的是《藥房裡買得到的傳世名方:新版》,閱讀量是3987次,《魚翅與花椒》排名第二,閱讀量為3530次,《茅盾回憶錄(上)》排名第三,閱讀量為3217次。《中國抗疫簡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等疫情相關書籍也榜上有名。與紙質書相比,電子書中不乏名著和近期熱門圖書,但數量和質量還是不及紙質書。
「目前上圖紙質書的數量遠遠大於電子書,以後電子書資源多了,推薦的圖書也會更為精準,我們也呼籲上遊提供更多電子書。」館方介紹,目前上圖電子書資源主要來源於資源廠商和出版社,有些熱門資源已經可以做到「紙電同步」,希望隨著電子圖書個性化推薦服務的上線,進一步推進電子書資源的利用。
現場許多讀者紛紛嘗鮮試用,有讀者表示,自己是東野圭吾的忠實書迷,這次剛從書架上借了一本《風雪追擊》,馬上就收到了推薦的一本散文集《山之四季》,是她一直想看卻總是顯示借出狀態的熱門書,推薦的其他兩本電子書也是她收藏夾裡的豆瓣高分書。
對已養成手機掃碼借書習慣的讀者而言,從完成借書操作到閱讀推薦的電子書,整個過程都只需要一部手機,完全可以實現自助化。一位讀者直言,新服務帶給了她不小的驚喜,「感覺借書變得更智慧了,又多了一個來圖書館覓書的理由!」
除了電子圖書個性化推薦服務,上圖還推出另一項方便讀者的電子化服務,將讀者證與隨申碼打通。這項功能正在測試之中,目前擁有上圖讀者證的讀者,在上圖外借室可以直接通過隨申碼借閱圖書。
「我們以後的目標是,只要有隨申碼就可以在上圖借書,隨申碼可以作為讀者證直接使用。」 朱雯晶介紹,目前上圖已經與「一網通辦」展開合作,預計明年初正式推出這項服務。屆時,市民只需在一網通辦上提出申請,將數據授權給上圖,就可以將隨申碼作為讀者證使用,在上圖閱覽、借閱圖書,未來這項服務也將推廣至全上海各區級圖書館,「讓圖書借閱更加便利,全民閱讀再進一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