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車聯網產業規模將接近2萬億元,其中車路協同的市場規模將達7630億元。
今年以來,新基建的這把「火」已經點燃了多個科技領域,車路協同就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因而行業內的企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以百度為例,在近幾個月裡,連續中標重慶、合肥、陽泉等多地的智慧交通項目,間接證明了車路協同的火爆之勢。
在這個BAT、華為等巨頭都已入局的市場,體量還不足以與之抗衡的創企們又會如何把握這次機遇?它們在車路協同整個產業鏈上下遊中又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崛起之勢
一位業內人士曾在接受鎂客網採訪時談到:「要想真正實現自動駕駛,那麼不僅車要變得智能,路也要實現智能化。」
這是車路協同產業崛起的本質原因,也是自動駕駛在真正實現之前所缺的一塊拼圖。
車路協同具體是將道路、車輛以及技術進行有效融合,通過無線通信和網際網路技術實現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網絡的實時數據交互,從而幫助乘客和車輛進行出行路徑選擇,並為城市的道路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建議,以此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
在今年2月,國家11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指出,未來的主要任務包括構建協同開放的智能汽車技術創新體系、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車產業生態體系以及先進完備的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等,而突破關鍵基礎技術、開展應用示範試點、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建設廣泛覆蓋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等)是重點工作之一。
這成為了車路協同產業崛起的號角。
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已響應號召,與企業合作共同推動車路協同項目的落地,北京雄安、江蘇南京、河北滄州、安徽合肥、重慶、山西就是其中的代表。
整體來看,目前國內的車路協同項目主要由各地政府發起,多以實驗項目或者示範項目為主,和許多項目的發展規律類似,先從建設實驗項目為主,取得良好的成效之後最終走向全面推廣。
那麼,這個市場如果真正成熟起來究竟會有多大呢?
數據顯示,未來10年,車聯網產業規模將接近2萬億元,其中單車智能、數位化道路改造、車路協同的市場規模分別為8350億元、2950億元和7630億元,可見車路協同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基於此,誰若在如今剛剛崛起的車路協同市場率先紮根,將很有機會在未來成熟的市場中吃下分量巨大的蛋糕。立足當前,以百度為首的巨頭似乎成為了攻佔這一市場的主力軍,擴張速度令人吃驚。
僅根據近兩個月的媒體報導來看,百度在今年3月至5月初已經拿下了5個合同:
1、3月17日,百度中標重慶永川區「西部自動駕駛開放測試基地」建設項目,項目金額為5280萬元;2、3月23日,百度中標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塘西河公園5G示範運行線設計採購施工一體化項目,將建設中國首個大型5G車路協同示範線;3、3月24日,百度中標山西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示範區(城市路段)項目。百度將參與建設陽泉市經濟開發區雙向約10公裡車路協同測試示範區;4、4月21日,百度、亞新集團將與南京市秦淮區達成合作,助力當地進行車聯網省級先導區建設;5、5月8日,百度與廣州開發區達成合作,雙方將在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領域全面展開合作。
那麼,為何百度成為了車路協同市場率先拿下多個訂單的企業呢?
原因還得從車路協同的特殊屬性說起。
要知道,車路協同項目涉及的產業鏈上下遊非常多,其中包括道路側硬體設備部署、道路側測試場景建設、系統搭建乃至後端平臺的搭建部署等。
這對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能夠提供某一單體軟硬體的能力,還需要具備後端平臺搭建乃至雲方面的能力。
因而具有車、路、雲、圖等能力的百度成為了許多城市的選擇,但與此同時,那些行業內的創企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布局著,想要把握這一機遇。它們的策略又是什麼呢?
「抱團」作戰
其實雖然百度在當前的車路協同市場中一家獨大,但並不代表市場當中沒有其他企業的身影。元戎啟行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元戎啟行就在不久前與深圳聯通籤署全面合作協議,就5G應用車路協同、自動駕駛遠程接管搭建等展開戰略合作,並參與了廈門5G智慧港口示範項目建設。
與此同時,海信也宣布將建設企業級車路協同測試基地,該基地坐落於青島,將填補山東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基於以上種種都可以看到,與自動駕駛不同,在車路協同市場中,無論是百度這樣的巨頭還是元戎啟行這樣的創企,「抱團」作戰成為了主流模式。
正如前面提到的,車路協同涉及的產業鏈上下遊非常多,也極為複雜,它的技術鏈條和產業鏈條決定了參與其中的企業、政府等需要互相配合。
百度就與海梁科技、天邁科技、大唐高鴻、海信等達成了合作,共同推進智能交通、車路協同的落地;元戎啟行則與中國聯通、中遠海運國際、東風集團等共同合作。
元戎啟行認為,車聯網涉及諸多產業鏈,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並有助於促進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政府、產業鏈中的上下遊企業抱團協作的趨勢非常明顯。
它認為,這種互動有助於彼此溝通,從而逐漸形成規範化的市場,發揮不同企業的長處,讓不同環節企業能有更深的合作。而政府也可以更好幫助企業成長,從而加速整個產業的發展。
那麼除了抱團外,創企又該如何把握機遇呢?
截至目前,綜合華為、BAT等巨頭布局動作來看,它們針對的大方向還是系統架構、自身擅長的雲、通信晶片等方面,在具體的細分產業和場景,還有大量的市場有待挖掘。
在細分應用場景方面,車路協同是為自動駕駛做鋪墊,那麼可想而知除了目前各地力推的項目之外,港口碼頭貨運、封閉式煤礦等都是車路協同可以深挖的細分場景。
這是具有確切需求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王海民就表示:「技術加場景是港口數位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希望遠海碼頭成為全國首家5G全方位運作碼頭,早日實現5G全自動化港口的運行。」
細分產業方面,車路協同是一個非常宏大的生態,涉及到基礎設施、平臺服務、業務應用等不同產業,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切入市場。不過元戎啟行認為,對於初創型公司而言需要注意的是,通過投入基礎設施來參與車路協同可能並不現實。這也是截至目前,少有創企選擇的一條路徑。
總之,創企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從硬體、軟體出髮結合車路協同需求與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共同協作,從而推動車路協同市場的發展,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塊蛋糕。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