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曾經讓韓國全民皆慌的「惡魔」趙鬥順,將於12月刑滿釋放了。
此前就有數十萬韓國民眾請願「永久關押趙鬥順」,然而法律並未給予支持。
為了給市民一個交代,趙鬥順老家安山市緊急加裝了3700個攝像頭,並在他的住址周圍一公裡設置「女性安心區」,同時加派特勤人員24小時對其重點看護。
嚴禁趙鬥順飲酒,夜晚10點以後禁止出行,甚至帶上電子腳鐐。
即使如此,趙鬥順再次回歸社會依舊成為了韓國民眾內心恐懼的最大源頭。
這個被韓國人稱之為「最恐怖惡魔」的趙鬥順究竟幹了什麼事?
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電影《素媛》會給你一個觸目驚心的答案!
01
電影《素媛》並未從罪犯角度來深入描寫整個作案殘忍的過程,反而從小女孩一家人的視角讓我們感受到了心靈最大的衝擊。
《素媛》上映後在韓國形成了巨大的輿論力量,甚至影響到了韓國相關法律的完善,頗有一點《我不是藥神》的轟動效果。
接下來,我們就把視角聚焦在2012年,一個只有8歲的韓國小女孩素媛身上。
素媛出生在韓國一個普通的家庭,媽媽經營著一家以女兒名字命名的便利店。父親是一個工人,白天辛苦工作晚上回家無心照顧家庭,全靠母親一個人操持整個家裡的日常。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親根本不上心,母親則疲於應付。
一天早上,下起了大雨。素媛一個人匆忙趕去學校,沒想到在路口遇到了一個猥瑣的醉漢。
醉漢讓素媛給他撐傘,善良的素媛並未發現自己面臨的危險,慘遭毒手!
畫面一轉,素媛滿身是血地躺在地上,她艱難地拿起手機撥打了電話,任由雨水侵蝕著她幼小的身體。
素媛媽媽接到電話得知學校門口發現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女孩,而素媛父親也接到了警察局的電話,夫妻雙雙陷入無盡的自責和悲痛中。
經過緊急的搶救,素媛勉強熬過了危險期,但是她失去了肛門和大腸,一輩子都要帶著人工肛門和排便袋生活。
當素媛醒過來時,她的第一句話瞬間刺痛了父親的心,「我知道爸爸媽媽忙,所以自己先報警了」。
遭受如此厄運的素媛,竟然還能夠在生命垂危的情況下體貼父母,作為成年人的他們無地自容了。
素媛的父親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憤怒,下定決心懲罰罪犯。但是他們卻面臨一個嚴重的抉擇,到底要不要讓女兒去指認罪犯。
如果再次讓素媛與罪犯相見,一定會給她幼小心靈造成重複傷害。
經過心理諮詢師的耐心誘導,素媛終於指認了罪犯。
但是父親卻發現,素媛開始變得情緒偏激,甚至連自己都難以接近她。
素媛每到夜晚就會把自己全身藏在被子裡發抖,任由什麼人都無法接近。
隨著罪犯被逮捕歸案,輿論譁然,各路記者紛紛來到醫院想要採訪素媛。
素媛的父母千方百計地保護女兒,逃避記者的圍追堵截,就是希望素媛能夠早點擺脫內心的陰霾。
為了能夠照顧女兒,父親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卡通人物,每天陪在素媛身邊。
隨著素媛身體一天天好轉,父親發現原來女兒傷心哭泣並不是因為身體受了傷害。
她認為自己一定犯了什麼錯誤,讓爸爸媽媽花掉了所有積蓄,還不能正常上班,整日愁眉苦臉。
自己做好事給淋雨的叔叔打傘,卻被別人指責。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善良的素媛,用純真的心靈給了父母重重的一擊。
誰曾想,審判的過程也非常不順利,罪犯拒絕認罪,把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到飲酒上面。
為了給女兒一個公正,素媛的父親甚至產生了私自報仇的衝動。
最終因為素媛出庭指認罪犯,對方以醉酒為藉口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如此不公正的結果引起社會不滿,但結果不容更改。
身體恢復後的素媛,受到了周圍人的關愛,同學給他默默送來明信片,鄰居為她籌集善款,而父親則成為了她內心拯救的天使。
為了讓女兒早日恢復身心健康,父親每天都裝扮成卡通人物陪伴素媛上下學,甚至在午休的時候到學校操場跳舞鼓勵女兒。
終於有一天,素媛勇敢的拉起了卡通人物的手,原來她看出了裡面的人就是爸爸,這是父女二人在案發後第一次親密的接觸。
02
這部電影的原型罪犯就是趙鬥順,12年過去了這個曾經的「惡魔」就要出獄了。
趙鬥順的恐懼就在於沒有人知道,這個「惡魔」會不會再次傷害別人。一旦他順利出獄,無形的恐懼將會時刻伴隨在每一個父母的身邊。
而他在人們心中產生的陰霾也將永遠地揮之不去。
電影《素媛》中的小女孩展現了超出年齡的善良和懂事。她的世界中全都是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而自己卻被父母一再忽視著。
《素媛》用善良人的視角給觀眾展現了一場真實案件的背後故事,刺痛我們的並不是殘忍的作案手法,而是一個女孩面對世界的認知和父母對於孩子的愧疚。
雖然整部影片都在陰暗氣氛中傳遞感情,但是素媛自身散發出來的善良有友愛,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抹淡淡的亮光刺痛了每一個觀眾的內心。
03
諸如此類的真實案件改編電影是各路導演和編劇最熱衷的題材。
2016年《美國犯罪故事》就是以真實案件為原型翻拍的系列電視劇。
第一季中以「辛普森殺妻案」為原型,後來又成功翻拍了「刺殺範思哲 」真實故事。
68屆艾美獎上《美國犯罪故事》橫掃7項大獎,成了當年的收視王者。
而韓國另一部高分犯罪影片《追擊者》同樣是根據真實歷史案件改編而成。
這個號稱韓國史上頭號罪犯的連環兇手,殘忍的殺害了20多個無辜的人,手段兇殘,人性泯滅。
導演深入採訪受害者家屬,真實的還原了整個案件的始末。
故事的主角並未放到罪犯身上,而是以一個退役刑警的視角,不斷跟隨線索追擊兇手。
影片一上映就引起了韓國上下巨大轟動。
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德國曾經拍攝過一部經典的電影《M就是兇手》。
故事講述了柏林發生的多起小女孩失蹤案。她們被發現的時候全都遭到了毒手。
為此黑白兩道紛紛通緝這個殘忍的殺人犯「M」。
在當時,有聲電影還未普及,導演弗裡茨·朗勇敢的做了自己的第一次嘗試。他把曾經轟動柏林的失蹤案真實的還原到影片中。
這部影片無論是聲音還是光影效果都堪稱極致,幾乎成為黑色電影裡程碑式的作品。
有真實案件背景,再加上編劇和導演的後期加工,無需宣傳就能引起社會範圍的巨大關注,這可能是這些犯罪電影最被熱衷的點。
但是電影背後產生的人性思考,更值得我們耐心體味。
是什麼縱容了這些典型案例的發生?如何才能夠避免類似事件的重複上演?
我們一直在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