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導演的最新作品《影》相信大家已經是看過了,《影》根據三國故事改編,但已經不是三國故事的樣子。張藝謀此前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如果是四大名著,你對它的改動是不可以為所欲為的,所以就以三國故事作為一個源頭。」既然是根據三國故事改編的,那麼裡面到底有哪些三國的梗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下,說的不好別噴我喔。
首先沛國是水鄉之國明顯是指吳國,子虞,則是取自周瑜之意,周瑜在《三國演義》等形象都是急火攻心,善妒,醉心於權謀,且身體不好,很符合子虞在片中的形象,還有周瑜善琴,「曲有誤周郎顧」,片中子虞也是擅長舞琴。以及共有的大都督的稱呼顯然略有深意。這段其實也有一點暗示子虞所代表的周瑜與主公所代表的孫權的暗暗角力,主公不止一次說是子虞助其才能讓其當上沛王,而周瑜也是孫策死時為輔命大臣託付給孫權,顯然也有這層暗示。
子虞身上的影子關係其實也有暗指荊州之戰時候的呂蒙和陸遜的關係,呂蒙是大都督的時候裝病讓年輕的陸遜坐鎮陸口麻痺了自負的關羽,而呂蒙則親率白衣渡江,一舉奪回了荊州,殺死了關羽,明顯是片中的奪境州的原型,影子與楊蒼搏鬥吸引注意力,而田戰則從水底攻入奪取境州。
孫儷的夫人應該就是小喬,當然歷史上女人是陪襯,而電影裡則是一種表達人性的道具暫且不提。關曉彤是孫尚香,當然也是指孫權願與關羽結姻反被羞辱的故事。
楊平是關平不說了,楊蒼則是關羽顯然有點內容,首先楊蒼的炎國取自炎漢之意,片中的楊蒼自負但卻不喜歡佔人便宜,武功蓋世,與影子戰有幾分單刀赴會之感,並且明顯對子虞沒有戒心或者就是自負所以不怕偷襲???(城底下有個洞確實意味著表面固若金湯實則千瘡百孔)在看到旗子倒了以後明顯楊蒼失態了,並沒有選擇逃跑,而是絕望的與影子搏殺,關羽何嘗不是困獸猶鬥?而楊蒼在片中說主公那邊比較緊急其實也是指歷史上的漢中之戰吧。
魯愛卿肯定就是在醜化魯肅了,魯肅經常出使劉備,在演義魯肅簡直就是項伯那樣不斷退讓吳國的利益,而田戰應該是周泰,傷痕累累。而片中的大臣們其實也是意味著那些江東大族們,不管誰當王,他們都能繼續當臣子。
主公很明顯是孫權了,這年頭影視劇都開始黑大帝了~梟雄人物,表面笑嘻嘻其實暗藏殺機,片中沛國是和炎國結盟的,但主公就是一直再提兩國要和平,卻漠然看子虞取境州,並想要誅殺子虞與一些陰謀論孫權殺周瑜吻合,片中有一個小細節,主公在宴會裡面說大臣們都是與自己一起交過命的兄弟(大概這意思)可實際上真是麼?明顯主公沒有威望駕馭群臣,只能頻頻亮劍,在田戰罵主公昏君的時候主公想射死他卻滑稽的射歪,群臣沒有一個站出來有反映,可見確實如主公所說,這沛王他一直沒坐穩。這與孫權何其想像,對於江山不是自己打的,沒有與這些將軍交過命只能無奈與群臣耍手段安撫(演義還得斬桌角,這亮劍),可謂一手反諷。
不得不說《影》確實是一部佳片,水墨色和大雨很讓人帶感,《影》這一次的革新,開創了高級灰的新視覺語言,而高級黑白灰中國水墨新影調。在張藝謀的電影世界中,影片的美術和光影,都是一直服務於故事的。所以,小編覺得這部作品可以稱得上張藝謀電影的又一部佳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