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6年,在斡難河發源地向「騰格里」祝禱之後,正是獲得了「成吉思汗」這個尊號。
這個稱號可以說比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的封號都要短,更不必和西方君主的稱號相比了。
但就是這個翻譯成漢字之後僅僅四個字的稱號,卻涵蓋了世界上一切崇高和偉大的東西。
毫不誇張地說,這個稱號背後的意義是能夠和上帝相提並論的。
四十五歲的鐵木真在這一年冬季,徹底得到了從大興安嶺到阿爾泰,從貝加爾湖到漠南長城三十一個蒙古部族的承認。
「汗」這個詞的意思,基本上可以認定為「可汗」,也就是首領、君主這方面的意思,它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
唐朝的李世民也曾經被尊稱為「天可汗」,「可汗」的意思一直以來都是一脈相承的。
但是「成吉思」這三個字的意思,是相當複雜而且廣泛的。歷史上關於「成吉思」的解釋,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堅強、偉大;第二,海洋之意;第三,蒙古傳說中的一種五色神鳥的叫聲。
除此之外,還有少部分人認為這是「光明」的意思。
以上幾種解釋都是有著相當複雜的來源以及切實的史料支持的,「成吉思」這個詞的意思最廣泛的解釋是在《史集》一書中。
「成」就是偉大堅強的意思,而「吉思」則是複數的後綴。
《多桑蒙古史》以及《元史證補》都廣泛認同這種說法,在這種解釋之下,「成吉思汗」的意思就是「偉大堅強的君主」或者是「偉大堅強的首領」等等。
但是這種過於籠統的說法遭到了一部分學者的懷疑,他們認為「成吉思汗」這個詞語應該有更具體的指向。
學者們的懷疑是有根據的,《元史》、《蒙古秘史》、《韃靼備錄》等史料清楚地記述了蒙古族的特徵,他們給事物或者人取名字一般都是以自然事物指代的。
而「偉大堅強」這種籠統的說法顯然是受到了漢文化影響的產物,原始蒙古人基本上不可能這樣命名。
因此這一類觀點的學者認為「成吉思」實際上是「騰吉斯」的意思,也就是蒙語中「海洋」的意思。
海洋雖然有著「偉大堅強」的含義,但更加符合蒙古人起名的習慣,也更加能夠表達他們對鐵木真的崇敬。
《蒙古源流》以及《蒙古世系譜》中則給出了一種蒙古神話的解釋,認為「鐵木真出生之時有一種五色鳥長鳴,這種鳥的叫聲就是成吉思」。
所以蒙古人民以這種聲音作為鐵木真的尊稱,但是在後面加了一個「汗」,就變成了「成吉思汗」。
而更進一步具有宗教意義的解釋則是,「成吉思」代表的是波斯古教也就是瑣羅亞斯德教或者說拜火教中的「光明神」,它在波斯語中有著「勇猛好鬥」的意思,同時也象徵著光明和美好的希望。
從以上對於「成吉思汗」的解釋中我們基本可以斷定一個脈絡,那就是鐵木真一開始是被神化或者附會成神明的,這一點也是歷來的統治者籠絡人心的手段。
而後他在獲取了政治地位之後,他的名稱逐漸有了政治上或者文化上的意義,但這一層意思是僅限於蒙古族內部的。
在漢蒙逐漸合流之後,他的名稱又有了漢文化中的意味,也就是從「海洋」轉為了「堅強偉大」。鐵木真一個名號背後有著如此複雜的多層次含義,顯然與他的強大是分不開的。
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首領或者君主,在一個僅有的簡單的名號內能夠體現「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多區域」等等方面的含義。
而這些形形色色的含義匯集到了「成吉思汗」四個字上面,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圈、宗教、地域」內也會產生不同的解讀。
歷史上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大概只有那高高在上的上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