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回答問題:
1.復活節島石像是誰建造的?
2.復活節島石像的建造方法與目的?
3.納斯卡線條的設計意義?
南美洲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濱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對南美洲最簡單的定位方法是:美國南面。南美洲是地球上第四大的大洲,有著種類繁多的物種和豐富的地形。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兩樣奇特的藝術品---復活節島摩艾石像與納斯卡線條。
摩艾石像(Moai)是位於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的一群巨型人像,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復活節島石像。它們遍布全島,是智利的旅遊景色與世界遺產之一。這些摩艾石像只有上半身,具有一對長耳,雙目深凹,削額高鼻,下巴稜角分明,表情沉毅,也有一些石像被安上了「珊瑚眼」。許多摩艾石像的外觀都是完全相仿的,只有一個被稱為「圖庫圖利(Tukuturi)」的石像擁有下半身並跪在地上,他還有鬍子和一對短耳。
全島發現1000多尊巨大的半身人面石像,其中600尊整齊地排列在海邊的石島上。石像大小不等,高6-23米,重約30-90噸。如此巨大的石像究竟是被誰製作,又是如何被矗立起來的呢?
第六密度的高等生命曾對摩艾石像給出解答。最初的很多摩艾石像始建於60000年前,由第四密度的高等生命製作。建造這些石像的目的是為了讓當時的土著知道,還有他們所未知的力量、未知的宇宙神秘。第四密度高等生命通過對土著進行超時空的深層心智掃描,發現最能引起這群土著敬畏體驗的方法是建立巨型石像,於是高等生命通過思想建造了摩艾石像,也就是我們理解的意念力量。現代的科學家已經在多年前開始研究人類意念控制物體的方法,並已經小有收穫。但並非所有的摩艾石像都是由高等生命建造,也有極少數石像是後來由地球原住民仿造原始的建築物所製作。
第六密度指出,高等生命偶爾會通過幽浮、超自然現象等多種方式提醒人類,宇宙有更多的秘密等待了解,幫助人類發現自身的靈性覺知。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未來的「溫馨提示」也將比過去更多。同時,第六密度指出之所以採用若隱若現的提醒方式,是避免太過於直接的表達,會干擾地球文明的自主發展,也避免引起過度的恐慌。
第四密度除了用石像做了提示,還通過創造特殊的巖石與土壤陣型打招呼,即納斯卡線條。1939年保羅博士乘坐飛機沿著納斯卡平原上的古代引水系統飛行,偶爾的一次低頭就有了震驚世界的發現。納斯卡線條是一種巨型的地上繪圖,有著廣大寬闊的直線,看起來就像機場跑道一樣,描繪的大多是動植物。位於南美洲秘魯南部的納斯卡荒原上。現代的研究人員驚嘆,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書!
第六密度高等生命表示,納斯卡線條也是被第四密度高等生命創造,創造於60000年前。在創造之初,遠比現在要清晰的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現在看到的只能說是微弱殘痕。我們現在所見的平坦區域, 曾經有許多山丘聳立,受風和天氣影響,現在的納斯卡線條並不完整,有些設計結構已經風化消失。納斯卡線條對於行走在地表上的人們而言幾乎無法理解,我們看不到什麼東西,除了地表上的一些裂痕。然而60000年前,納斯卡線條周圍有山丘存在,在山丘的制高點可以看到線條的全貌。
不管是星際聯邦還是獵戶座集團,都在不過度幹擾地球發展的前提下,向我們致意。我們並不是宇宙的唯一,而是宇宙家族的一員。我們的很多機構掌握著更多信息,雖然沒有全面公開,但不用著急,它們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契機,與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