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科技企業孵化器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企業和企業家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早在1989年,長沙市科技局便指導成立了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長沙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長沙每年除在市科技發展專項資金中對科技企業孵化器給予支持外,還積極支持孵化器申報科技創新平臺項目等。截至2019年,共有經認定的科技企業孵化器44家,其中國家級14家。今日起,市科技局聯合長沙晚報推出「探訪科技企業孵化器系列報導」,展現全市創新創業的生動場景,首期走進長沙生產力促進中心(長沙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通訊員 曾令瓊)科研成果如何快速落地轉化?小微科技企業如何做大做強?這是不少青年才俊在創業初始階段的思索。長沙創新資源豐富,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通過持續多年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一顆顆具有實力的「金蛋」破「殼」而出,成長壯大,躍升為行業的佼佼者。
這些孵化器中,長沙生產力促進中心(長沙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無疑是引領示範者。它不僅是長沙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而且率先晉升「國家級」。30年來,其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開展科技企業孵化服務的探索實踐,先後孕育壯大了長沙景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沙一派數控股份有限公司、長沙碩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500多家高科技企業,有效助推了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日,記者來到該中心進行探訪。
一個平臺 上萬家企業受益
從最初為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創辦服務、後勤保障,到政策獲得、創業輔導、成果轉化,再到技術孵化、科技金融、研發檢測等全方位服務,長沙生產力促進中心(長沙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正在實現從1.0到3.0的蛻變,受益企業上萬家。
「我們要打造的3.0版本,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研發與質量保障服務、國際科技合作服務以及成果中試服務,往更加前端和更廣的領域去擴展。」該中心主任朱俊東毫不掩飾繼續做領頭羊的意圖。
目前,藉助中心打造的電子產品檢測實驗室,研發與質量保障服務十分成熟;建立國際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技術轉移和產學研合作服務成效明顯。
湖南環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注於野生動物追蹤技術研發、產品定製化設計和大數據服務,於2017年入駐中心。
「以前我們研發出新產品要發到上海等地去做測試,一件產品從郵寄到出結果,有時要花上一個月時間。現在到中心實驗室檢測只需一天甚至半天,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該公司董事長周立波說,得益於研發檢測服務,公司產品有了穩定的口碑,迅速在全球市場佔據龍頭地位,年產值短短兩年實現了翻番。
該中心電子產品檢測實驗室主任張煥介紹,耗時5年、投入2000多萬元建成的實驗室,除了提供檢測服務,還提供現場整改服務,直至產品檢測合格。「現在實驗室已成為具備國家檢測資質的電子產品研發試驗與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檢測結果實現國際互通,300多家企業聚集在此進行產品研發檢測試驗。」
一種友誼 「畢業」四年仍常回家看看
從10個人、銷售額100萬元發展到員工數百人、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再到新三板上市,一家企業需要幾年?碩博電子的答案是「10年」。
「如果沒有入駐中心的6年,這一切很可能推遲、延後。」4月14日,碩博電子總經理郭彥蕊談到剛入駐中心時的場景仍記憶猶新,「那是2011年3月,入駐的第一年辦公場地費就給我們全免了,真的是『雪中送炭』。」
碩博電子是2007年郭彥蕊讀研時創立,主要為工程機械、環衛機械等提供移動控制器、顯示器等電子產品。穩定性是產品的生命,因為有了電子產品檢測實驗室,碩博電子產品質量得到保障,贏得了廣泛的客戶,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
2016年,碩博電子從中心順利「畢業」,搬入五礦·麓谷科技產業園,與中心一路之隔,辦公和廠房面積增加到數千平方米,並設立了1家兄弟公司和2家控股子公司,2019年幾家公司總產值超1億元。
「雖然搬出來了,但我有事沒事會經常跑過去跟他們交流。」郭彥蕊稱,朱俊東是自己的「忘年交」,從剛入駐中心時幫忙安排場地,到成為創業導師,再到自購生產場地,包括選址談價格,朱俊東均全程參與。「感覺中心就是一個大家庭,你有問題,都可以找到負責人,事事有回應,這對於發展中的小微企業來說是非常暖心的,企業壯大後為社會做貢獻也與他們的付出分不開。」
一大產業 高質量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
科技企業孵化器有很多,長沙生產力促進中心(長沙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又有何不同呢?一是瞄準「高精尖」,以硬科技企業為主;二是各項服務在立足中心孵化企業能力提升的同時面向全省展開;三是專注於培育電子信息產業。
長沙景嘉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該中心孵化的電子信息產業標杆企業之一,從創立到2016年上市,同樣只用了10年,目前是國內唯一成功自主研發國產化圖形處理晶片(GPU)並產業化的企業。此外,一派數控、愛威科技、雷升信息科技、麓景電子、碩博電子、博匠科技等一大批電子信息企業,也紛紛從「小微」變身「大咖」。
「以前因為沒有相應的產業吸引和相應的企業需求,湖南不少電子信息領域的青年才俊大學一畢業就選擇去北上廣深發展。近幾年發生了明顯變化,通過培育電子信息產業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回流長沙創業就業。」朱俊東說,長沙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源頭,科技企業孵化器就是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的源頭,隨著這些企業的發展壯大,誕生了不少高素質的人才需求。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該中心新增孵化企業106家,在孵企業三年實現銷售收入12.47億元。目前,120家在孵企業從業人員2083人,其中大專以上1985人、留學人員24人,並吸納應屆大學生155人。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塨介紹,長沙科技部門一直將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為重點推進和打造的項目,每年從中孵化成長的企業有數十家,其中不乏一些明星上市企業。接下來,長沙將更加注重打造專業化的孵化器,集聚一批高科技人才,推進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孵化、培育、落地,真正實現產學研政有機融合,為長沙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