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甘寧傳》記載: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裡淺瀨,雲欲夜涉渡。肅與諸將議。寧時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今遂名此處為關羽瀨。
赤壁之戰前,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當根據地,協議只要蜀漢攻下益州,就需歸還荊州給孫權,事後劉備打下益州,卻開始賴皮,改稱打下涼州就會歸還;拿下涼州後,劉備又稱滅了曹魏再還。這讓孫權忍無可忍,直接派人去荊州各郡,打算強行接管,不過劉備也不是省油的燈,孫權的人連城都還沒進去,全部都被當時鎮守荊州的關羽趕回孫吳。
孫權因此氣炸,打算武力搶奪荊州,先派出呂蒙率領2萬士兵攻打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除了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降外,剩下2城則歸附孫吳;事後孫權又派魯肅在益陽屯兵,阻擋接應關羽的援軍,等呂蒙拿下三郡,一同圍攻關羽。
為了讓計劃成功,孫權還將在東線進攻曹魏的甘寧調到益陽,協助魯肅抵抗關羽。情勢十分危急,關羽也開始著急起來,決定帶5000人到益陽十裡外的渡河,趁著夜色突襲益陽。孫吳大軍發現關羽的動向後,手下只有300人的甘寧突然主動請命對陣關羽,還說:「只要再給我300人,關羽絕對不敢過河進攻」、「關羽聽到我的咳嗽聲,就不可能過河了」,魯肅見對方很有自信,就給了他500人。
結果真的如同甘寧所說的,關羽知道對岸駐防的人是甘寧後,果斷放棄偷襲的計劃,只好在岸邊紮營,與甘寧對峙起來。
那麼,關羽率5千人渡河偷襲800人真的是被甘寧一聲咳嗽嚇退的嗎?
當然不是。關羽想要率領五千精兵,渡河攻打益陽,卻不料被東吳發覺此事。可渡河本就講究的是行動迅速,出其不意。但此時甘寧早已經有所準備,在對岸安營紮寨,設下埋伏。只怕關羽一出兵,便會自投羅網,有去無回。關羽知道對方有所準備,便知計劃敗露,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突襲敵方陣營的效果,關羽自然也不會強求繼續行動了。
況且關羽此時並不知道甘寧所率有多少精兵強將,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關羽自然力求穩妥,不敢輕舉妄動。而且此時的劉備,又因為迫於曹操的壓力,與孫權的東吳重歸於好,關羽就更沒有理由堅持渡河,攻打益陽了。
百般思考之下,關羽能夠選擇的也只有撤退,不再進攻這一條路了。至於甘寧的狂妄言語讓關羽感到害怕,個人覺得事實或許並非如此。因為甘寧的性子讓他難以做出禮讚關羽的話,只能出言不遜,而關羽卻並不知曉此事。冷靜踏實的從各個角度思考渡河一事的利弊,最終選擇了放棄。
由此可知,關羽並非害怕甘寧,雖然甘寧實力勇武,但也並非不可敵對。或許只是因為關羽從多重角度考慮,最終覺得撤退這一選擇對蜀漢更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