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承不承認,國貨總是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捆綁在一起的,而國漫也屬於這種自尊心的一部分,所以近些年來國漫崛起才會被多次提及,不過就現實來看,國漫離格局完備的日美動漫仍有不小差距,而且現在到了進退兩難的關鍵境地,這是由於三觀設定問題導致的,不誇張的說國漫能走多遠,就看現在了。
動漫作為一種虛擬精神消費品,有別於生活卻源於生活,一些只講三觀正確而脫離現實的作品往往被批假大空,他們無疑缺少代入感,縱觀眾多虛擬作品,那些最受歡迎的角色往往都帶著幾分煙火氣息,他們沒有總是毫無瑕疵的三觀,只有合乎情理的正義。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我國動漫市場尚且起步,很多人的意識仍趨向於動漫的受眾只是小朋友的理論,當然父母對這一時期的子女三觀塑造問題格外關注本無可厚非,但這正是遏住國漫發展的一把利劍,已有不少優良作品因被舉報而下架,但我國的動畫人們真該迫於壓力投降嗎?
我們做個假設,如果真進行一刀切,那麼市場上只會剩下那些設定低幼的子供向產品,但眾所周知,即使是小朋友也是分年齡層次的,他們會甘心看這類作品嗎,答案眾所周知,他們自然會尋求替代品,於是被擋門外的日美漫畫又進來了,你或許會質疑它們不是被禁了嗎?但又有什麼能擋住少年的好奇心呢。
我們來看看日美漫畫中倡導的是什麼,答案是自我,他們的作品往往過分強調自我,這不正和我們社會倡導的背道而馳嗎,而且我國父母視為洪水猛獸的暴力血腥,在這些國外的漫畫只有更誇張的版本。
久而久之,日美漫畫倡導的價值觀又將再次佔領我們少年的心,如此看來,一刀切是萬萬行不通的,而是應該加以分級或引導,讓各層級的觀眾都能看到該看的與想看的,還能培養民族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再來看看那些只講究三觀正確而無視合理人物衝突的作品,幼兒時期的確應該看這類作品,對塑造兒童早期的價值觀很有裨益,但年齡再大一些這類作品就不適宜了,因為它們嚴重有別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少兒體會人生始於模仿,將這些低幼理論用於日常社交中首先就會碰壁,他們或會產生挫敗感,或會自我麻痺,變得對理論的格外執拗。
而且這類假大空的作品在國際上也是沒有市場的,只能使我國動漫行業迅速走向凋亡,不知心繫國貨的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