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子叫風平浪靜,但從來沒有過風平浪靜。
宋浩的命運永遠存在著萬分之一的偏差。
第一次,青年的宋浩失去保送名額,又誤以為自己殺人。他深夜逃離家鄉,這一逃就是15年。
第二次是中年的宋浩,他接到報喪的電話,回到故鄉和老同學潘曉霜結婚生子,這一切好像都回歸平靜。老同學李唐的出現,再次掀起風暴。
從題材上,足以看見導演的野心:涉及到教育官場的勾結,官商勾結,腐敗貪汙等現實問題。
可能因為想表達的太多,都融在一起,安排不當,遲遲等不來期待的高潮,有些劇情微感無聊。
有大量關於宋浩和潘曉霜婚後生活的鏡頭,這種平靜安穩確實和後期的風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問題在於,潘曉霜這個人物出現的很突兀。前期幾乎沒有鋪墊的人物一出現就對宋浩持有深沉的愛意,並且展開了瘋狂的追求。這份突如其來的感情,找不到適當的理由去解釋。
這條線「值得」成為被吐槽最多的一條線。
或許是因為刪減,也或許是因為劇本,有些劇情會感到支離破碎。
比如半夜宋浩被李唐叫出去,在家焦急等候的潘曉霜有大量的鏡頭,原以為潘曉霜會發生意外,沒想到,天亮了,這條線就結束了。
這種劇情的撕裂導致觀影的時候跟不上節奏。你以為他留的是伏筆,結果是一個不填的坑。
不過,官博《風平浪靜》正在放出部分刪減片段。看完刪減,真的要罵「為什麼要刪減!」
此處不會涉及到太多關於刪減片段的內容,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查看。目前,官博已經放出了兩個刪減片段,時間不長,信息量不少。
至少可以通過宋浩和李唐的對手戲得知宋浩留下的原因不僅是要和潘曉霜結婚。李唐的人設在這場對手戲裡得到了補充,李唐和宋浩的線不像上映的影片中那麼單薄。
這是一部很矛盾的片子。優點缺點一樣的鮮明。會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這部電影配不上這些好的演員,這些好演員的存在又讓你捨不得說他是部爛片。
談不上華語佳作,但6.3分真的有點低了。
演員演得太好了
宋佳超脫於人群,性感,美豔,稱得上所有美好的形容詞。
章宇隱於人群,「朋克又硬核」、「生猛而鮮活」。像這兩個生活在不同世界裡的人很難搭在一起。
但是導演做到了,演員也做到了。
章宇飾演的宋浩,從「別人家的孩子」變成了「四處逃竄的『殺人犯』」,註定是一個沒有未來的人。
經歷了巨大落差,被罪惡感折磨了15年的宋海回到家鄉開始隱藏自己。平靜地接受父親宋建飛的安排,平靜地接受了有後媽和弟弟的消息,平靜地和舊友李唐打招呼。看他的表情,猜不透他的心情。「猜不透」給宋浩套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明知道他內心有千層情緒,就是等不到爆發。
章宇演出了宋浩的隱忍和小心翼翼。
萬小寧的死成了情緒爆發的導火索。
處理完屍體,坐在輪胎上,雙眼通紅。對於宋浩來說,唯一能減輕他的罪惡感的萬小寧也死了。
兇手是李唐,幫兇是他自己。
這個盯的鏡頭讓觀眾毛骨悚然。
像頭剛成年的狼,已經盯死了敵人,籌劃著最後一擊。
還有,章宇是我見過的最性感的男人!
宋佳飾演的潘曉霜自然不造作,媚而不俗。
其實這份感情來的過於突兀,拿捏不好尺度的主動會使潘曉霜變成最被詬病的角色。如果潘曉霜這個角色演砸了,那我也不會在這裡寫下「6.3分低了」這句話。
宋佳拿捏住了尺度,演出了單身已久的人對愛情的渴望。即使你覺得這個人物出現的不合理,也不得不承認她的形象是飽滿的、情感是真摯的。
因為在潘曉霜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渴求。
對於生活的追求,她和宋浩是一樣的,都在渴望著平凡且安穩的生活。
只不過,潘曉霜更敢於表達。她是這部影片中,唯一一個敢表達自我的人。
在收費站,看到暗戀已久的宋浩,她激動的探出窗口,要到了宋浩的電話。
宋浩要離開,她衝動的拍下按鈕,砸碎了車的前擋風玻璃。當潘曉霜走到宋浩身邊,說出「晚上一起吃飯吧」,影院發出了輕笑聲。這個女人太直接、太大膽了,隔著銀幕都能感受到潘曉霜的熱情。就這樣一個欲望寫在臉上的女人被宋佳以最合適的尺度展現了出來。
衝動拍杆的時候,糾結、猶豫再到下定決心、放手一搏,你可以看到潘曉霜在這個過程中的取捨。
再比如被拒絕後,轉著紅裙子,打著傘,賭氣的踩著水坑,又完全是一個置氣的小女孩的姿態。
宋佳真的演活了潘曉霜,為這部電影添上了一筆獨特的氣質。
這個帶著明豔笑容的姑娘,帶給了宋浩新生,是宋浩陰霾生活中的唯一光亮。
她自己,也擁有了一段短暫的安穩生活。唯一一個表達著自己訴求,索取平靜生活的正常人卻沒有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在影片的最後,她穿上他們第一次約會的紅裙子,抱著孩子離開了。
章宇和宋佳這對搭檔,也是這部電影獨特之處。
收費站的酸奶吻滿足了我們對愛情的幻想,
看完這部影片,想和宋佳談戀愛!
髒
《風平浪靜》用盡手段告訴我們,這世界還是髒。
李唐(李鴻其飾)是副市長的兒子,他能輕鬆的拿走宋浩的保送名額。長大後,沿襲父親的特權,搞地皮暢通無阻。
宋浩的父親宋建飛(宋硯輝飾)因為兒子宋浩的保送名額的讓出,也晉升了辦公室主任。和之後搞地皮的李唐勾結,官利雙收。
李唐的父親李衛國是全片中最大的官,鏡頭不多,沒有露臉。住在私人別墅區,在舉辦生日宴的時候說「這頓飯花了我大半年的工資」。
諷刺嗎?
我們不清楚李衛國是什麼樣子,李衛國可以有很多樣子,李唐、宋建飛不只是名字,他們映射的是藏在角落裡的不公。
這場遊戲裡,這三個人是權力者,宋浩是最極端的人。他一無所有,就把自己當成籌碼,參與這個遊戲。
先是因為教育的不公被剝奪了保送資格,然後又被誣陷殺人,深夜逃離家鄉,在石雕廠當了15年的工人。回到家鄉,終於娶妻生子,過上了理想中的安穩生活又被親友陷害。
他可真慘,但他不無辜。
他回家鄉,是因為接到了報喪的電話。如果沒有這通電話,躲藏了15年的宋浩永遠不會回到那個地方。這場意外可能就會被永遠的埋藏下去。
宋浩在這場遊戲中,從來沒有想過坦白。即使是他想贖罪的萬小寧被李唐殺掉,也是選擇幫李唐埋屍隱瞞。
「宋浩窩囊嗎?」
青年時期還敢質問遊戲廳的混混「你知道先來後到嗎?」
成年之後,卻被陰謀裹挾著前往更深更黑的地方。
所有的事情都像是專門為他設計的,設計的天衣無縫,只要踏進一步,就脫不了身。
而宋浩,已經進入了這場風暴的漩渦。
風平浪靜是人為掩飾的狂風暴雨。
《風平浪靜》很大膽。直接掀開帷幕,把我們一直在無視、裝作不存在的東西全部暴露出來。讓你去直面現實的尷尬。
當父親看見兒子意外傷人,被傷者報警威脅,按照常見的套路,父親會為兒子擔罪或者毀屍滅跡,瞞下去。
在《風平浪靜》裡,宋建飛一刀痛死了富人,把罪名安到宋浩的身上,暗示他逃跑,再也不要回來。
宋浩命運中的第一次偏差是父親宋建飛造成的。
在結尾,也不是宋浩和宋建飛坦明心意,互相原諒,手挽手一起去自首的美好結局。而是宋浩捅死宋建飛後,自殺而亡。
這就是《風平浪靜》,使出渾身解數,各方面做到極致。
你覺得不合理,想改,卻發現怎麼改都不如原片合理。
不管你信還是不信,生活比電影更加荒誕。
我有一個印象很深的片段,是宋浩被李唐帶去遊輪聚會。
船上舞廳迷醉的空間裡,人們瘋狂的舞蹈,頭部倒立的男人,晃眼的燈光,旋律忽變為《大海啊故鄉》,逐漸搖晃的鏡頭,鈔票灑了一地卻無人理睬,這就像是一個異次元。當海上放出絢爛的煙花,所有人都沉醉在紙醉金迷的快樂,宋浩跳下海,遊到了岸邊。
當一群人在享受著資本的快樂,還有一個人在泥潭中狠狠的掙扎。
我不喜歡把「大膽」當成電影的賣點。藝術不就是反映現實的嗎?但是像這樣尖銳又刺耳的片子真的太少了,少到讓我害怕看不到下一部。
只能在追問「為什麼大膽成了「加分項」的同時,珍惜這樣的發聲。
寫在最後
我看了很多的影評。有人罵這個故事不真實缺乏邏輯。「沒有邏輯」不正是生活的邏輯?
寫下這篇不是抨擊那些打低分的人「你們說的不對,我說的才對」,沒有這個意思,也不敢有這個意思,只是想吸引下大家的注意,去看一看這部片子。
畢竟,是好是壞
您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