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從山東女排開始說起。本賽季的山東女排經歷了一個先抑後揚的過程,原因就在於主教練李巖龍的排兵布陣。賽季初,山東女排派出宋美麗,杜清清,孫杰三大強攻的最強攻擊組合,對陣弱隊威風八面,遇到強隊卻往往受挫。打到最後,換成杜清清,錢靖雯,宋立琪的攻守平衡組合後,才逐漸打出了氣勢。
再說天津女排,在擁有朱婷和李盈瑩兩大強攻後,王寶泉並不滿足,又在接應位置啟用了王藝竹。天津女排這個組合的攻擊力,已經接近中國女排最高水準了,比賽卻打得磕磕絆絆,並沒出現想像中的,大殺四方,勇不可擋的場面。反倒是換上更為全面的陳博雅後,天津女排的運轉才流暢起來。
說了兩個啟用三叉戟強攻陣容失敗的案例,再來說一個成功的,那就是江蘇女排。張常寧許若亞龔翔宇這個組合,也是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調整強攻能力,三箭齊發再加上副攻的快攻牽扯,江蘇女排打得風聲水起,越來越有信心。
山東和天津的三叉戟陣容不成功,主要原因還是一傳頂不住,大多都是半到位的球,很難再組織戰術,只能依靠調整強攻,越打越簡單,沒有節奏變化,沒有跑動掩護,即便是俄羅斯女排都不行,何況是國內這些攻手。
江蘇女排之所以成功,也在於球員技術的全面,張常寧,龔翔宇本身就是國家隊主接一傳的球員,許若亞的一傳水平也有了長足進步。要知道以前江蘇女排崩潰,就是從許若亞的一傳開始的,這個短板消失後,江蘇女排才把三叉戟戰術運用到得心應手!
三叉戟陣容在排超受阻,需要引起中國女排的重視。很多球迷都覺得,朱婷,李盈瑩,張常寧的邊攻組合是郎平的殺手鐧,現在看來,究竟是強攻組合適合中國女排,還是攻受平衡的組合適合,還存在疑問。
雖說張常寧的能力,不是王藝竹和陳博雅能比的,王夢潔也比孟子旋不是強一星半點,但是,埃格努,博斯科維奇等人得強攻,也要比國內強了好幾個等級,也就是說,你的技能增加了,你面對的阻力也更大了,天津女排在排超遭遇的困境,基本上就是朱張李組合在國際大賽時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