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著繁榮的經濟,璀璨的文化,卻也一直因為軍力太差而被後人所詬病。每次對外作戰無論勝負,都要送上歲幣以換取兩國和平,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仁慈的朝代了。而在宋朝,也出現了一位古往今來堪稱最仁慈的帝王,宋仁宗趙禎。
作為皇帝,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是標配,走在皇宮大院,看見喜歡的宮女也是可以寵幸一番的。然而宋仁宗卻因為無子抱憾終身,甚至在晚年還被大臣逼迫過繼其他王爺的兒子為皇子,用來繼承皇位,使得大宋江山能夠後繼有人,不得不說也是一種悲哀啊。
其實宋仁宗在登基之後有過十幾個嬪妃,除了曹皇后沒有懷孕以外,其他的妃子陸陸續續給他生下了十六個子女。其中還有三個兒子,分別是俞德妃生下的楊王趙昉,苗貴妃生下的雍正趙昕,朱才人生下的荊王趙曦。然而這三個皇子命途多舛,未及成人便先後夭折,就連女兒也是多有折損,僅有四五人得以長大成人。
宋仁宗趙禎的經歷與他的父皇宋真宗趙恆極其相似,真宗曾經也是為沒有子嗣而發愁,僅有的幾個兒子先後夭折,最後甚至將汝南郡王趙允讓抱到宮中撫養,天可憐見,趙禎出現在了他的視野中,終於是讓真宗有了一絲安慰。真不知是宮中夥食不好還是外面養人,養在深宮大院中的都死了,而在外生養的王爺等卻健康長大。
個人認為宋仁宗無子的原因要麼是他身體太差,咱們就是宮廷或者是皇家鬥爭激烈,無辜的孩子成為了犧牲品。
一、宋仁宗勤勉國事,導致身體欠佳,嬰兒身體差
從今天科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如果長期高強度的工作、長期熬夜,一是會導致不孕,二是會使身體狀況很差。
而宋仁宗這位仁兄恰恰是一個非常拼命的主,無論他在幹什麼,只要有大臣求見,他必定出來相見,還沒有任何脾氣,古今第一仁德之君不是說說而已的。
長期這樣的生活方式使得他的身體欠佳,因此連累未出世的孩童,使得他們一出生便夭折了,再有就是古代的婦產水平不行,嬰幼兒無法健康成長,但是這種可能性是極低的,畢竟趙禎還有那麼多女兒在。
這是第一種可能性。
二、宮闈鬥爭、不願看到其他女人的孩子登基稱帝
古代有一句話叫做「母以子貴」,兒子的身份地位高了,母親才會尊貴。世家大族如此,在等級分明的皇家亦如是。
宋仁宗一共有過三位皇后,郭氏、曹氏以及溫成皇后。溫成皇后是死後追封的,也就是張貴妃。(曹皇后在世時,張貴妃去世,仁宗追封她為溫成皇后,時人稱為生死兩皇后)而這三位皇后中,也只有溫成皇后曾經為宋仁宗生下過三個女兒,卻也都早早夭折了。
其餘二位皇后,都不曾為宋仁宗誕下過一兒半女,而郭皇后早年曾經與仁宗有過矛盾,直接被廢為淨妃。而剩下的曹皇后出身於曹家,其祖上是跟隨趙匡胤的開國功臣,背景深厚。溫成皇后深受皇帝寵愛,仁宗曾經還想讓她的伯父當節度使,不過最後還是因為包拯等人的阻止而作罷。
這兩個人一個沒有孩子,一個是孩子全部夭折,不幸的經歷使他們對後宮生子的嬪妃、皇子以及有孕的人產生了嫉妒心裡,兩人不希望其他人的孩子來繼承大宋江山,那就將所有的可能全部毀去,這是可憐了宋仁宗,一生無子。
這是第二種可能性。
三、汝南郡王府的報復
我認為這應該是最大的一種可能性,畢竟身體狀況不好可以由太醫調理,再者宋仁宗活了54歲,這本身就能說明很多問題;而皇后對普通嬪妃、宮女的迫害也是有的,但睿智如仁宗,不應該沒有絲毫髮現。
而前文提到過,汝南郡王趙允讓曾經被宋真宗抱養過一段時間。趙允讓又是誰呢?趙允讓是趙光義四子商王趙元份的第三子,史書記載他天資渾厚,外莊內寬,喜慍不見於色。
宋真宗趙恆的兒子周王趙祐去世後,真宗以綠車旄節迎趙允讓到宮中撫養,而當趙禎出世後,又將趙允讓送回府邸。對真宗而言,自己有了兒子繼承皇位可喜可賀,而對趙允讓而言無異於是一個晴天霹靂,整個世界都將他拋棄了。
如果沒有趙禎的出現,那麼繼承大宋江山的必定是趙允讓無疑,而有了趙禎,那麼趙允讓就是一個多餘,雖然真宗給他封了官,但是並不能彌補趙允讓內心的失落。原本距離皇位一步之遙,卻是如同天塹般無法跨越。但是曾經距離那個位置那麼近,九五至尊的誘惑沒有人能夠拒絕。
趙禎,皇位只能是我的,既然你坐上了,那我就把它搶過來。即使我這輩子與皇位無緣,那就讓我的兒子坐上去,而你就帶著遺憾走吧。
趙允讓如果想讓皇位落到自己家中,那麼就必須要讓宋仁宗沒有子嗣,宋仁宗沒有子嗣,那麼皇位就很大可能甚至是一定會從自己家裡出,而他所需要做的便是讓這一切成為現實。
既然想法有了,那麼便可以實施了,首先買通宮內幾個皇子的貼身太監,御膳房中人,在食物中,在日常接觸到的地方做手腳,神不知鬼不覺。然後再打聽宮內有多少懷孕的,想盡方法讓他們流產。
這些工作完成後,那麼還需要把自己的兒子打造成一個正人君子,救世君主。類似於今天鋪天蓋地的小鮮肉的宣傳造勢,而宋仁宗也沒有辦法了,只能依著這些大臣的想法,將汝南郡王的兒子趙宗實(後改名趙曙),確立為繼承人。
從這裡來看,趙允讓的造勢相當成功,甚至史書中記載趙允讓夢見兩條龍與太陽一起墜落,就用衣服接著。到明道元年(1032年)正月三日,趙曙出生的時候,紅光照遍居室,有人看見黃龍在紅光中遊動,封建王朝典型的君權神授思想。
公元1063年,趙曙即位,汝南郡王笑到了最後,他的兒子如他所願坐上了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