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號:JinbuHUNG
『鴻鵠之志,不墜青雲』
兩情相悅,一生相隨,這是中國人從古至今世代傳承的浪漫,而這份浪漫的初始則寄托在美麗的嫁衣裡,延續著相守的朝朝暮暮、歲歲年年。
幾年前來,隨著朝代更迭,婚服樣式幾經改變,而婚服的顏色也由玄而白,由白而綠,再敲定為象徵喜慶的大紅色,這多彩的演變裡寄託著中國人最浪漫的深情。
周制玄黑,端莊典雅
據《禮記·昏義》的記載:「夫禮始於冠,本於昏,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和於射鄉。」「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
中式婚禮可追溯至周朝,結婚的迎娶的時間在黃昏,天光的黯淡為新嫁娘增添幾多離愁別緒,母女如泣如訴地話別,遠嫁的女兒也許終生再難相見,多了幾分肅穆的味道。
無論是離亂殺伐的春秋戰國,還是泱泱大漢,都免不了公主遠嫁,側面也反應了女子所背負的責任,與不能自主地主宰自己的婚姻。所以婚服從周至漢延續著以玄色為主,纁色鑲邊的傳統。
這玄色禮服,象徵天的最神聖的色彩,端莊大氣、神聖優美。
魏晉尚白,返璞歸真
現在西方婚紗以白色為主,其實這白色婚服在中國的魏晉時期,我們的先人們已經用過了。
「以無為本,返璞歸真。」魏晉風流深刻領略了老子的這句話,不拘泥於傳統,追求清新淡雅、灑脫自然,這一時期的婚服不再是深色系了,改由白色,更具有輕盈、得體的感覺,出現了類似於近代的審美觀。
據《東宮舊事》記載,「太子納妃,有白轂,白紗,白絹衫,並紫結纓。」
唐宋華麗,紅男綠女
唐制沿襲周制,婚服雍容華麗,有紅男綠女之稱,男子紅色婚服,女子則是青色配以金飾,一幅絢麗的大唐風姿,不愧是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
大唐的詩意綺麗之姿,還表現在豐富多彩的婚俗上,新郎呼朋喚友來做催妝詩,像極了今天迎娶新娘時被伴娘們捉弄之態,不過唐人是講究詩意浪漫的,用才華引得新娘款款而來。手執團扇,飄帶翻飛,青綠嫁衣正是青春的悸動,愛情的飄然,果然可以自主選擇的婚姻是最美好的。
宋朝時,嫁衣基本承接唐制,女子婚服雖沿襲青綠,但相比唐朝的豔麗開放,多了些許儒雅,更加含蓄內斂,崇尚自然簡潔,凸顯溫婉的氣質。女子的頭飾也做了些變動,由普通的珠釵變成了鳳冠,也出現了霞帔。
宋朝強調倫理綱常,所以女子的嫁衣多為瘦長、窄袖、對襟樣式,左右嚴謹對稱,精緻而婉約。圖案花紋細膩,多位花鳥,但也出現了「梅蘭竹菊」的君子紋樣,賦予女子品格與氣節的要求了。
明朝尚紅,鳳冠霞帔
現代的中式婚禮基本在明代已經基本確定了。明制婚禮已經成了上午舉行,過程也簡便許多,大規模的喜宴、鬧洞房已形成了一定形制的風俗。
尤其可以強調的一點是,明代平民女子與貴族女子一樣,可以享受貴婦衣裝鳳冠霞帔的殊榮,男子迎親可穿九品官服,所以男子又稱「新郎官」,在結婚的這一天可謂是「小登科」了。在男女締結良緣的日子裡,不分三六九等,人人可追求幸福,可追逐美好。
男子穿深衣對應女子的紅色褙子羅裙,配以假鬢花鈿。明制婚服端莊華麗,雍容華貴,是人們心中認可的華夏婚禮應該有面貌。
紅色,熱烈而浪漫,與人們心中的喜慶、吉祥和祝福的美好意念相吻合,所以「尚紅」由明而後被沿襲了下來,傳承千年。
良緣之美,因婚服形制和顏色的變化而展現,從古至今,無論是肅穆莊嚴,還是淡雅高潔,無論是華麗之姿還是喜慶祥和,都是人們看重這一儀式的深刻表達,寄託著少年浪漫的情思和少女五彩斑斕的夢。
看完就完事兒啦?
原創不易,還請點個讚分享再走唄~
END
圖源網絡 侵刪致歉
編輯:進步文化 | 責編:唐琳
轉載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