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國疫情逐漸退去的時候,哈爾濱卻出現疫情反彈,神獸們開學的日期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兒子讀初二,讓人焦慮的不僅是因為疫情無法開學,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家上網課表現不佳,成績下滑,我第一次感覺到望子成龍的幻想即將破滅了。
三個月的居家生活,兒子長成了一個小宅男:長發、油膩、青春痘,不愛運動,上網課時心猿意馬。我突然發覺自己是眼前的苟且,兒子不過是未來的苟且,此時的心情已不再是兒子剛出生時的雄心萬丈,也慢慢明白了學霸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鼠年新學期伊始,許多家庭就開始了和孩子的貓鼠遊戲。居家網課不同於課堂授課,考驗專注力,講究自律為王,而自律又是許多孩子最欠缺的品質。平日裡,家裡的電腦是有密碼的,手機也嚴格管控。而如今,電腦和手機成了孩子上網課的標配,孩子們喜大普奔,身體不能出門,靈魂則可以在網絡上揚帆遠航。而網路遊戲,又是像黑洞一樣具有巨大引力,無人看管時,孩子就可以在遊戲裡肆意妄為。遊戲這種精神毒品,成年人尚且難以把控,更何況孩子,一旦入迷,遺患無窮。
兩個月網課下來,兒子的人生理想都變了,從生物學家變成了遊戲主播。我雖不知遊戲主播是何物,但一想到一些網絡女主播在鏡頭前搔首弄姿就有人打賞,甚至有腦殘巨額打賞,就覺得遊戲主播也不是什麼高尚職業,還不如美食主播,至少還能品嘗天下美食。
除了學校的網課,課外網絡補課也悉數登場,房價是丈母娘推動的,補課是媽媽推動的。疫情前每次接孩子放學,婦女們扎堆討論的唯一主題就是補課。每個家庭都被這種推力裹挾著,無一倖免。我兒子利用寒假提前學完了初二下的數學,結果上數學網課的時候就不注意聽講,考試成績也沒有體現出快人一步、高人一等。
網課是一塊試金石,學生成績會重新洗牌,當然學霸依然是學霸,聰明好學的他們,自律性也好於其他學生。有一些平時成績較差的學生反而成功逆襲,平時他們缺少父母關愛,野蠻生長,而如今因為疫情父母終日陪在身邊,成績自然提高了。還有少數孩子因無法適應網課形式,情緒變得不堪一擊。山西晉城初三女生小範被老師三次移出網課群後墜樓身亡。最後說像我兒子這樣成績中上卻缺乏自律的學生,學習成績不進反退。網課剛開課之際,看到一些新聞很是感動,有貧困家庭的姐妹兩個共用一個手機的;有為了獲得更強手機信號坐在山頂學習的山區女生......而我自己的孩子,坐在溫暖明亮的房間裡,看著電腦,拿著手機,享受著光纖速度,吃著零食,喝著飲料,卻沒有了學習的動力。
老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就是坐在前排的學生會更專注地聽講,更認真地記筆記,學習成績也更好。而坐著後排的同學往往更容易走神兒和搞小動作,後排也是公認的「休閒娛樂區」。在本輪網課中,學生都坐在家裡,窺視著電腦裡的老師,環境威力下降,全體學生都成了坐在後排的學生,警覺性大大降低。這段時間自律與否,成了學業成敗的關鍵。於是為了監督孩子自律學習,許多家長在復工後依然在家督學。在中國,很多家庭用犧牲一個人的事業來成全一個孩子,而又有多少家庭最終如願以償?
督學在家的家長們並不輕鬆,每天在孩子旁邊正襟危坐,除了聽課,家長還要批改作業,答疑解惑,隨時關注各科老師微信群內的最新消息,及時回復,及時點讚。家長們還要身兼數職:保姆、廚師、保潔員、助理教師、網絡工程師、維修技師……
平時督學只是在放學後,如今是全天候,一些家長已經瀕臨崩潰邊緣,有摔手機的,有氣病住院的,有跳江的,還有拉著孩子一起跳海的,各色家長粉墨登場。這類劇情,多數都是媽媽充當女一號,應試教育背景下,媽媽們比爸爸們更緊張和焦慮,在教育孩子上也更強勢,最終所有的壓力都集中起來,像一把銳器的尖端,扎在孩子身上。
家長不快樂,孩子也不快樂。我有時候翻看舊照片,發現兒子小時候的照片都是陽光燦爛的表情,還擺著各種自創的POSE,然而年齡越大,照片上的表情越來越嚴肅,似乎是別人家的孩子,弄得我也漸漸失去了拍合影的欲望。孩子在現實中沒有表情,在網絡上卻有一堆表情包,和同學互動的非常熱烈。孩子的心也越來越硬,講什麼也聽不進去了,除了手機,任何娛樂玩具都不再有吸引力。
家長監督孩子學習,才能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這其實是一個在邏輯上自相矛盾的悖論。家長監督,孩子自律學習,這證明家長監督的好。反過來,孩子自律學習,是因為家長在監督,這又證明了孩子是不自律的。所以家長是不能通過陪讀的方式來證明孩子是自律的,這是一個死循環式的悖論,家長什麼時候才能撤出?要陪讀到大學,陪讀到老嗎?
49歲考上研究生的宿管阿姨原夢園,當初也是因為孩子學習狀態不佳才來上海陪讀,為了給兒子做表率,她天天到上海交大上自習,並在2016年通過成人高考,考入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2018年,又陪兒子一起考研。她說:教育孩子不是你看著他做什麼,而是你跟他一起成長。父母以身作則教孩子學會堅持與自律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再說學習動力問題。我這一代從小城鎮走出來了的人,有著與生俱來的學習動力,那就是要逃離貧窮,逃離落後。而出生就衣食無憂的00後,更具有理想主義精神,更追求精神上的富有。我這一代人的理想太過低級,包括所謂的光宗耀祖、出人頭地等等價值觀都無法傳遞給孩子,無法成為他們的理想追求。
北大心理諮詢中心徐凱文博士提出了「空心病」的概念,他發現30%的北大學生有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的症狀。「空心病」的病根在於價值觀的缺失,當學子們失去高考這個終極目標之後,他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什麼而活。所以當我聽說兒子未來想要做遊戲主播的時候,不知道該是打擊還是鼓勵。00後的理想都與收入和社會地位無關,而家長們則希望他們能面對現實,衝突由此而生。這世界有高高在上的規則,也有自由奔放的靈魂,讓孩子放手一搏,勇敢地做自己,也許才是真正的人生。
教育專家說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原夢園女士的經歷只是特例,我們普通父母要做的就是主動放下手機,遠離那些碎片型的享樂和廉價的幸福,不要用各種爽劇、爽文、爽視頻來代替思考。電腦、手機很難設置閱讀障礙,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堤壩已經崩潰,少年兒童失去了循序漸進走向成熟的機會,現在的孩子,人小鬼大,什麼都懂。所以從明天開始,我們讀書健身,餵馬劈柴。往小了說,是為了孩子能成為未來的知識精英;往大了說,是為了人類延續文明的傳統,不讓印刷時代完全淹沒在移動互聯時代。
每個孩子都有活潑好動的天性,監管還是要監管,但是家長要放下緊張和焦慮。孩子打遊戲也是一种放松,就像我們成年人也需要喝點小酒,搞點娛樂一樣,要及時地舒緩壓力。所以對待孩子打遊戲的行為還要正確引導,及時給予「雙規」,就是要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有節制的娛樂一下。事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不要再上演雞飛狗跳的狗血劇情,用母慈子孝取而代之,無欲則剛,父母心態平和了,孩子就寧靜以致遠了。
每個孩子都會長大,我們的孩子,大多數最終都會成長為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成為普通人不是罪過,英雄走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在旁邊鼓掌。當然也不可妄自菲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老師們現在上網課已經調整了策略,在強化網課質量的同時強力維持網課秩序,讓孩子們把攝像頭壓低,讓老師能看見雙手,嚴防死守,馴化神獸。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孩子的學習狀態在轉好,疫情在轉好,一切都在轉好,寧靜美好的生活很快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