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民」煥發江西農村新活力

2020-12-05 金臺資訊

贛南臍橙園裡,帥哥靚女直播帶貨;葛仙山下葛仙村,姑娘小夥抖音促銷。城裡有房,村裡有樓;出工騎摩託,進城開轎車。農忙時是莊稼地裡的壯勞力;農閒時是農家樂的夥計,或是建築工地上的民工……這五年,越來越多的「新農民」正改變傳統農業模式,推進城鄉良性互動,江西新農村煥發出無限生機和活力。

「新農民」活躍在城市鄉村,融入城鄉生活。靖安縣高湖鎮古楠村農民鍾英華搞高山有機種養,在紅谷灘區開了5家門店,以「網際網路 」的思維,將有機農產品銷售觸角伸到了城市角落。他自稱是「兩棲人」,白天在城裡做生意,晚上回村裡過日子。「從紅谷灘到古楠村,不過40分鐘車程。」鍾英華說。

「兩棲人」是新時代農民的寫照。他們靈敏感知供給與需求,奔波在地頭和街頭。全省7.03萬家農民合作社、3.8萬個家庭農場,做好做精「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10萬餘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將綠色生態農產品源源不斷輸送到省內外。「新農民」給江西農業帶來了新氣象,現在,全省有農產品知名區域品牌56個,「綠色有機地理標誌產品」3009個,綠色有機產品基地和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達到1700萬畝。

「新農民」不分年齡大小,眾多「老農」也學做「新農民」。崇仁縣白陂鄉桃裡村農民李寶崽是網購達人,他說,不「觸網」就要落伍,就享受不到新生活,村裡人還開起了網店,晚上下單,第二天上午,村裡沒有的菜,就會準時送到老李手上。

購物、「嘗鮮」不進城,種田腳不沾泥手不沾水,打開手機設定耕作深度,查看數據就知道農作物生長狀況……網際網路、新技術催生了一批批「新農民」,開啟了新時代農民新生活。「十三五」期間,我省培養了高素質農民15萬餘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9元,同比增長6.8%,增幅位居全國第十、中部六省第二。(記者江仲俞、鍾金平)

相關焦點

  • 鬥門濱水經濟煥發新活力
    企業持證排汙,既贏得了市場青睞,又降低了經營成本,生態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花3年時間,持續整治8條黑臭水體,讓這片沙田水鄉的濱水經濟再次煥發活力。近年來,珠海市鬥門區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城鄉,爭當生態友好型城市先鋒,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成為群眾美好生活的好去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樣板。
  • 祁門縣奇嶺村:古村煥發新活力
    溶口鄉奇嶺村是中國傳統村落,村莊自然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近年來,村兩委把改善鄉村環境、激活鄉村經濟作為工作重點,古老的村落煥發出新的活力。古村要煥發新活力,保護尤為重要。近年來,奇嶺村在美化環境的過程中,加大了村落歷史人文的保護和挖掘,不僅重建聚秀橋、奇源橋兩座廊亭,修復了石板路,還改建了民俗館和村史館,對外集中展示村莊的歷史與變遷。如今的奇嶺村,傳統村落的古色古香與優美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相生共榮。
  • 【微發布】即墨溫泉小鎮盤活資源煥發新活力
    【微發布】即墨溫泉小鎮盤活資源煥發新活力 2019-11-14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色草原公司設備改造升級煥發新活力
    青色草原公司設備改造升級煥發新活力 2020-12-09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圖說河東】老廠房煥發新活力
    天津是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河東區又是老工業城區,近年來,河東區的老廠房一個個被盤活改造,煥發出新的活力。以老廠房為原型的仿古建築,各式各樣的創意設計,讓這些老廠房在舊時光與新時尚中被賦予了新的功能和定位。
  • 推進老商圈煥發新活力
    在南大街商圈改造提升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好開發與管理、工業與商業、業態與模式、風格與內容、通派與海派、傳統與現代等關係,在人氣、商氣、煙火氣上做文章,結合現代社會創新經營理念,繼續把南通傳統文化傳承好、發揚好,做到換骨不脫胎,不斷煥發南大街商圈新活力。 楊曹明就做好重點提案辦理和落實,加快南大街片區改造提升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 滎陽市劉河鎮小寨村:黨建引領顯成效 鄉村煥發新活力
    現在的滎陽市劉河鎮小寨村,煥發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面貌。小寨村煥發新面貌黨建引領 人居環境整治換新顏自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無論是改廁工作還是「五美庭院」、「綠色家庭」等創建工作,小寨村都堅持示範帶動、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
  • 粵美新農村!廣東省2277個省定貧困村 由「後隊」變「前隊」
    會上研討了廣東省2277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專項調研報告成果專刊——《粵美新農村》(以下簡稱「報告」),強調廣東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城鄉融合轉化銜接方面初步實現了頂層設計、組織體系、制度保障、規劃引領、項目協同、資金保障等方面的互相咬合,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廣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圍繞相關主題,積極為廣東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建言獻策。
  • 文創產品創新開發 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胡士忠 湯贇瑞 張東)曲阜市依託資源富集優勢,創新元素技藝,加大文創產品研發力度,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體驗感比較強,而且這個很直觀,現在年輕人可能都比較喜歡這些東西。」文創產品創新開發,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活力。【來源:濟寧新聞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周天勇:改革農村土地、激發農村活力、富裕農村農民
    只有這樣,才能盤活農村的土地資產,增加農民的財富和財產性收入。在城市中同樣,住宅社區街巷中的居民,城中村或者城郊的居民,他們利用樓宇的底層,利用庭院的場地,購買城中的一些土地和房舍,開臨街的門窗,破臨街的院牆,投資創辦餐館、旅店、商鋪、診所、理髮等服務業,建設服務於城市的加工廠和物流園。
  • 暖心政策助「煙火氣」恢復 消費主力行業煥發新活力
    暖心政策助「煙火氣」恢復 消費主力行業煥發新活力 來源:中國經濟網 • 2020-12-07 16:48:25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
  • 巢湖亞父街道: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如今的老壩河小區,丟掉了「髒亂差」的刻板印象,煥發出「和諧、文明、有序」的新活力,居民的幸福感節節攀升。(張楠 王亮禮)
  • 魔獸世界新版本IGN評8分:令經典再度煥發活力
    魔獸世界新版本IGN評8分:令經典再度煥發活力 來源:www.18183.com作者:小胖時間:2020-12-13 分享到:
  • 深圳甘坑客家小鎮:小涼帽做出大IP 老村鎮煥發新活力
    如今,這裡山明水秀、商家鱗次櫛比,依託小涼帽,做出大IP,老村鎮煥發出新活力。甘坑客家小鎮景色 央廣網記者 鞏盼東 攝小涼帽做出大IP「客家涼帽」被列為廣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用竹子編織成的涼帽,工藝精湛。甘坑社區的涼帽村歷來就以涼帽製作聞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子裡作坊生產的涼帽出口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在全球佔有很高的市場份額。
  • 蓮花街道:「黨建+X=Y」煥發社區治理服務新活力
    12月4日,蓮花街道黨工委書記鍾義應做客《福田發布》,現場介紹了蓮花街道的全新標識(Logo)與口號(Slogan),並圍繞「黨建+X=Y」的治理新理念、街道級黨群服務中心及配套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分享。 據鍾義應介紹,街道借鑑企業運營思路,樹立品牌意識、產品意識和客服意識,通過推出新陣地、新服務、新技術,把黨建與X相結合,演算出「黨建+X=Y」的不同結果,不斷提高群眾對基層治理的信賴,煥發社區治理和服務的全新活力。
  • 非遺傳承人陳柏忠:科技賦能,讓「老陳皮」煥發「新活力」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陳柏忠:科技賦能,讓「老陳皮」煥發「新活力」   「中國人在品嘗生活的甘甜之時,似乎也很善于欣賞苦。
  • 費孝通筆下的江村:老樣本煥發新生機
    (中國減貧故事)費孝通筆下的江村:老樣本煥發新生機中新社蘇州7月7日電 題:費孝通筆下的江村:老樣本煥發新生機作者 周建琳江村,坐落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這個小小的村莊面積只有4.5平方公裡,人口不到3000人,卻是中外學者了解和研究中國農村的窗口。江村本名開弦弓村,彎彎的小清河穿村而過,如一張拉滿的弓,村名由此而來。1936年7月,費孝通來到村裡,圍繞這個小村進行了兩個月的調查,最終寫成《中國農民的生活》(即《江村經濟》)。從此,江村和社會學家費孝通一起名揚海內外。
  • 畲家竹編遇上現代創意 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閩南畲家竹編遇上現代創意迸發出新的活力與商機。圖為安溪湖上鄉盛富村竹編專業合作社社員在製作竹編工藝品。 郭斌 攝中新網泉州6月22日電 (郭斌)頭頂戴花翎的「名相杯」,旗頭樣式的「格格籃」挎籃,盡顯時尚的「竹繞果籃」,融入畲族風情的提包……福建省安溪縣湖上鄉盛富村裡,當地畲家竹編工藝融入歷史元素、現代創意,佐以畲族風情,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竹編,是安溪縣湖上鄉盛富村的特色產業,在當地有400年歷史。
  • 好消息:農村拆遷政策迎來新變化,一改二統三禁止,農民紛紛叫好
    好消息:農村拆遷政策迎來新變化,一改二統三禁止,農民紛紛叫好好消息:農村拆遷政策迎來新變化,一改二統三禁止,農民紛紛叫好很多人希望自己拆遷,很多人也不希望自己拆遷。有人說要想富先修路,但也有人說要想富就做拆二代。
  • 安舊立新 繼往開來 百年老店位元堂煥發健康新活力
    安舊立新 繼往開來 百年老店位元堂煥發健康新活力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601519,股吧)。經過五千多年歲月的洗禮,中醫藥不僅沒有淹沒在浩瀚的歷史海洋中,反而被一代代傳承下來而且愈發受到現代人的青睞,靠的便是一代代中醫藥人全心傳承中藥傳統,不斷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