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臍橙園裡,帥哥靚女直播帶貨;葛仙山下葛仙村,姑娘小夥抖音促銷。城裡有房,村裡有樓;出工騎摩託,進城開轎車。農忙時是莊稼地裡的壯勞力;農閒時是農家樂的夥計,或是建築工地上的民工……這五年,越來越多的「新農民」正改變傳統農業模式,推進城鄉良性互動,江西新農村煥發出無限生機和活力。
「新農民」活躍在城市鄉村,融入城鄉生活。靖安縣高湖鎮古楠村農民鍾英華搞高山有機種養,在紅谷灘區開了5家門店,以「網際網路 」的思維,將有機農產品銷售觸角伸到了城市角落。他自稱是「兩棲人」,白天在城裡做生意,晚上回村裡過日子。「從紅谷灘到古楠村,不過40分鐘車程。」鍾英華說。
「兩棲人」是新時代農民的寫照。他們靈敏感知供給與需求,奔波在地頭和街頭。全省7.03萬家農民合作社、3.8萬個家庭農場,做好做精「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10萬餘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將綠色生態農產品源源不斷輸送到省內外。「新農民」給江西農業帶來了新氣象,現在,全省有農產品知名區域品牌56個,「綠色有機地理標誌產品」3009個,綠色有機產品基地和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達到1700萬畝。
「新農民」不分年齡大小,眾多「老農」也學做「新農民」。崇仁縣白陂鄉桃裡村農民李寶崽是網購達人,他說,不「觸網」就要落伍,就享受不到新生活,村裡人還開起了網店,晚上下單,第二天上午,村裡沒有的菜,就會準時送到老李手上。
購物、「嘗鮮」不進城,種田腳不沾泥手不沾水,打開手機設定耕作深度,查看數據就知道農作物生長狀況……網際網路、新技術催生了一批批「新農民」,開啟了新時代農民新生活。「十三五」期間,我省培養了高素質農民15萬餘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9元,同比增長6.8%,增幅位居全國第十、中部六省第二。(記者江仲俞、鍾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