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喬苗兒
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落幕,劉江獲優秀導演獎、秦海璐獲優秀女演員獎、電視劇《老酒館》獲優秀電視劇獎,一舉摘得三項大獎,也令該劇成為當晚獲得獎項最多的作品。
頒獎典禮上,一向被稱為「佛系導演」的劉江,第一次顯得有些語無倫次「文無第一,你們……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只是更多一點運氣」 這次獲獎對於劉江來說,意義不同:此前是作品獲獎,這次是以創作者的身份領獎,代表著電視劇界的政府獎對其個人創作能力的肯定。
而本屆飛天獎的競爭之激烈,不言自明。
作為電視劇界三大獎項之中的政府獎,飛天獎更注重作品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三性統一」,側重作品整體的品質和意識形態上的引領以及導向作用,主旋律作品佔比高。而過去的2019年又適逢建國70周年節點,湧現了大量圍繞獻禮創作的優質劇目,從飛天獎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考量維度來說,入圍的門檻無形中提高了。
另一方面,飛天獎與金鷹獎、白玉蘭獎評獎分屬不同的評價體系,金鷹獎是觀眾獎,代表觀眾的喜愛;白玉蘭則是專業獎,代表行業認可。將飛天獎優秀導演獎收入囊中,劉江實現了金鷹、飛天、白玉蘭三項電視劇界分量最重的單項獎大滿貫,目前獲此殊榮的,僅有導演鄭曉龍和劉江兩人。
集齊三座導演獎盃,劉江用了十年,這個過程,絕不僅僅是他所言,「多了一點運氣」那麼簡單。
飛天之路:
從作品獎到導演獎
在憑藉《老酒館》拿到優秀導演獎的單項獎之前,劉江導演的作品已經數次獲得飛天獎。
2011年是劉江的豐收年,他執導的《媳婦的美好時代》獲得第28屆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黎明之前》獲長篇電視劇二等獎;兩年之後,《誓言今生》又獲得第29屆長篇電視劇一等獎。
透過獎項,可窺見當年內容市場的風向:家庭倫理、都市話題劇蔚然成風,以「家」為敘事主題,直面姑嫂、妯娌、婆媳、兄弟姐妹關係的作品湧現螢屏。28屆飛天獎獲獎作品中,除《媳婦的美好時代》之外,還有十餘部展現都市生活、家庭情感的作品獲獎,同時也為日後讀取時代變遷的記錄,提供了影像記錄。
同樣是家庭倫理劇,《媳婦的美好時代》脫穎而出,如今回過頭再看,與導演劉江一直追求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和態度有極為緊密的關係,其作為導演在創作中發揮的作用也展現出來:毛豆豆跟兩個婆婆的「鬥法」,餘味與毛豆豆小夫妻的日常,如同一面鏡子折射萬千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在劇本的基礎上,劉江還把自己和妻子王彤的生活細節融入到創作中,將個體經歷與集體記憶融為一體,營造出令觀眾熟悉又新奇的「擬態環境」,由此產生共鳴和互動。
與《媳婦的美好時代》題材類型完全不同,劉江另外兩部獲獎作品《黎明之前》《誓言今生》是諜戰類型。而2009年、2011年前後又適逢建國60周年、建黨90周年紀念,諜戰劇因此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
獎項的歸屬是當年市場風向的直觀反映,也代表著該題材或類型的最高水平。家庭倫理熱、諜戰熱,作為創作者的劉江不僅趕上了熱潮,還用自己的創作,將作品的品質推向了標杆的水平。
《黎明之前》和《誓言今生》無疑是類型翹楚,前者開創了美劇的敘事節奏,開掘了諜戰劇悲劇美學的意蘊;後者強化了信仰的力量,將諜戰特工還原為人;兩部作品均帶有創作者的現實思考和反思的意味。
如果說作品獎是對集體創作的肯定,單項獎則是對創作者個體的嘉獎。
劉江通過作品積累的創作者風格已經逐漸顯露出來,並在《老酒館》中得到充分的釋放:受到中國畫的啟發,用畫的形式融入片頭設計;用鏡頭展現情緒、塑造人物、營造氛圍;吸引了眾多實力演員不圖錢、不求名,只為痛快地演場戲而來,因為在大家心目中,劉江的劇組就是「好好演戲」的代名詞。
導演在創作過程中乃至整個項目組所扮演的角色、承擔的責任,從劉江拍攝《老酒館》已經可以窺見一二。本屆飛天獎,劇目分為不同主題垂直競技,而單項獎則是整個電視劇內容領域所有創作者之間的競爭,能夠從眾多聞聲業內、精品等身的優秀導演提名者中突圍,劉江在《老酒館》中所承擔的導演職能也無形中成為優秀導演的參照系:紮實的創作能力、獨到的審美、具備能夠凝聚全組人心的組織力和號召力。
同時問鼎金鷹、白玉蘭:
《咱們結婚吧》的類型探索
令劉江同時獲得金鷹獎、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的作品是《咱們結婚吧》,兩個獎項,前者對應觀眾喜好,後者代表專業評價,也就是說,劉江在這兩者之間,實現了兼容。
《咱們結婚吧》也是劉江作品中類型化、商業化探索的開端。
《咱們結婚吧》,在央視一套和湖南衛視的黃金時段同時播出,開闢了國產電視劇新的播出模式。CSM33城市組的數據顯示,當年《咱們結婚吧》在央視獲得了3.01%的日平均收視率,是2013年央視一套黃金檔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作品。筆者認為,該劇最值得稱道之處在於作品基於類型化的可複寫性,其是商業化書寫取得成功的典範,體現了創作者對於相關劇種類型特徵的熟稔把控。
站在評獎體系維度,作為一部都市生活話題劇,觀眾關注的是講了什麼話題,而行業內則側重話題以什麼樣的方式講述。話題是骨感的,極易流於空洞說教或者懸浮空談;故事才是豐滿的,人物在規定戲劇情境中按照自身性格做出選擇,產生衝突,遭遇困境,才能將日常生活轉化為有藝術審美價值的影像作品,這一點無疑也考驗創作核心——導演的功力。
很顯然《咱們結婚吧》也實現了兼容。楊桃和果然婚後的現實生活,從大大咧咧的請客吃飯到精打細算的日常支出,從甜蜜的二人世界到辛苦的「造人」計劃,從全心全意的事業追求到相互支持的家庭生活,從衝動的吵吵嚷嚷到理性的重歸於好,二人品嘗了普通夫妻所能夠經歷的一切酸甜苦辣,拉近與觀眾距離的同時,也將現實議題擺上檯面,婚姻、家庭、教育等話題也自然在爭鳴中引發觀眾的共鳴,進而起到關照自身、反思自身的效果。
有必要的衝突和巧合,有適度的偶然事件和強情節設定,有符號化的人物和典型環境,又沒有拋離生活依據和敘事邏輯,導演劉江在《咱們結婚吧》中展現出作為導演在都市情感劇創作過程中現實書寫和戲劇衝突方面平衡的能力。
而另一部正在拍攝中的,獻禮建黨100周年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光榮與夢想》也是由劉江執導,這部作品日前剛剛迎來總局領導的探班,相關片花、物料的釋放,令這部兼容青春熱血元素的紅色故事有了類型化的雛形以及史詩劇目浪漫與現實相融的風格。
縱然下一次的評獎周期才剛剛開始,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光榮與夢想》其目前的成色已經成為入圍任何一個獎項的保障。如果拋開題材或者內容本身的加持,單來看創作者的表現,我們不妨期待,在不斷嘗試新的題材類型作品、堅持自己創作風格的導演劉江,還能繼續出現在領獎臺上。
又或者,導演劉江所言的「一點點運氣」,能夠眷顧更多的優秀創作者,因為只有創作者本身不斷提升、葆有創作活力,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優質作品出現,進一步抬升國劇的水平。這也應當是,評獎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