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陰影系列已經連續講過幾個比較有特點還不錯的片子,今天帶來這部同樣很有特點的帶有一點cult風的《魔胎》
那個時期很多鬼片都帶有或多或少的cult風格,這就註定了它也不是一個大團圓或者能有圓滿結局的電影。比如個人很喜歡裡邊的老道士造型,仙風道骨,法術高強,可惜也成了惡鬼手下的冤魂,和林正英的電影不同的風格,各有特色吧。
下面來具體講一下這部電影《魔胎》。
從三個方面來講
1:本片的恐怖元素相比其它同期同類型電影要成功。
本電影的故事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富家太太招惹了不乾淨的東西,惹禍上身,把自己和家人都作死的故事。實事求是講,故事並無新意,可本片的恐怖元素真的做得挺不錯,挺出彩的,非常具象化,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小夥伴還能記得它的原因。簡單列舉幾個:
第一個,二少爺的鬼魂回家在門口留下的腳印。這一段讓人印象深刻,並不像其他劇中直接顯現的鬼魂,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更加凸顯恐怖氛圍。
第二個,劉丹開車撞上了正在招手的女鬼,下車看卻什麼都沒有。這個橋段不知是否是本片首創,可以後很多影片都會有這個橋段,非常多的被用於靈異片。
第三個,如同焦炭般隨風飄動的鬼魂。就是這個看著黑乎乎漂來漂去的東西,無聲勝有聲。記得小時候看完這個地方總看看自己腳底下踩沒踩不乾淨的東西,
2:對道士形象的刻畫較為成功。
本片對道士形象的刻畫相比較同期的cult片要強了一個等級。比如說片中老道士與惡鬼鬥法時列隊出戰的紙人法術,打不過逃走時的遁行術,道教法器金錢劍和符紙等等。這些在其它的《蠱》,《魔》,《降頭》等等影片中嚴重缺失。
3: 沒有最噁心,只有更噁心。與眾不同的重口味。
相比其他同類型電影,本片的噁心程度堪稱之最。一個渾身髒泥的惡魔去連續玷汙女人,這趴在女人身上的畫面真的讓人產生生理性厭惡,與眾不同的重口味。還有從臉上撕下皮然後有滿臉蟲子的場景一直都在印象中,影片最後惡魔『破殼而出』和那個會動的腦袋,同樣令人作嘔。
拿現在的標準來看這部83年的電影。總體來說還是很值得懷念的,當然這部影片也有它的不足,劇本方面不嚴謹,老一套的土製特效(看到特效是不是會想起《西遊記》,呵呵,我就會想起這個青面獠牙的大怪物是哪個神仙的坐騎或童子呢?)。
很恐怖嗎?它很噁心,很噁心嗎它也恐怖。
至少其中的魔鬼很符合幼年時候孩子們對鬼怪的幻想,有一陣子看見花瓶都會有陰影
那種電影帶來的緊張和害怕的心情可能今天再好的恐怖片都不能給我們帶回來了…….
501號放映室專注於講電影和電影背後的故事,再次感謝各位的觀看!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