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交易生涯,最終折射出了一個赤裸裸的自己
深陷欲望詭計,盤感全然丟失
開始進入股票市場前三年,因為前期投入資金並不多,沒有慘烈的虧損,但零零碎碎也虧了不少錢。
到了第四年,開始扭虧為盈,虧少盈多。我也不想提及帳面資金,畢竟我知道這個戰績並不是特別出色,但也並非每個人都能辦到。
我樂意給你分享以下我在交易過程中的細微感受,希望鼓勵一些有天賦的交易者繼續深耕下去,為什麼說有天賦的交易者,因為在我接觸下來,70%以上的人都不適合在這個行業繼續下去。
我活下來了,但現在也時常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我的戰績有段時間保持的不錯,我一直認為自己的盤感比較好,那段時間感覺自己仿佛已經找到了交易的方法和操作品種的內在秉性,所以恨不得分分鐘鍾都要去市場上證明自己能力。
基本看不到機會,也得硬給自己找個可能有10個點盈利的機會。
為了抓住超短線的機會,5分鐘、15分鐘這樣K線圖不停切換,有時候一天交易幾十次,據以往的盈利驗證下來,以為這樣的交易節奏能賺取十倍甚至數十倍利潤。
但是不得不承認,對身心和體力是嚴重的摧殘。
一次遇到連續3天大跌,虧損接近40%,章法變得混亂起來,操作也越來越大膽。
在極度的焦慮與惶惑中,我也不想天天盯盤,冰冷的現實折磨著我脆弱的靈魂,我度日如年,無法自拔,日漸消沉,變得自我封閉。
這一次的損失前所未有,使我完全無力收拾殘局了。孤獨、無助、痛恨、後悔、鬱悶的悲哀情緒充溢了我的頭腦。
僅僅一月的時間,帳戶急劇惡虧,縮水超過半數。那時候就感覺黴運接連不斷,幾次重倉被迫強平後,我開始認真尋找問題所在,並且進一步做理念上的分析和研究,不斷做復盤整理回測。
在那段慘痛時期,經常困擾我的,就是無意識地衝動,即便我事前對交易行情進行了分析推理,制定了看似可行性的策略。
但真正落實到盤面上,總是不自主地給自己找理由,去支撐自己錯誤的觀點,習慣性地去推遲止損,每次預設的虧損限度卻不能不加以控制。這種無意識衝動對交易帶來的衝擊簡直是毀滅性的。
痛苦中自我復盤,頓悟趨勢之道
正在我愁眉緊鎖一籌莫展之際,重新翻翻以前的交易筆記,看著自己帳面的金額,一把辛酸淚。
我開始質疑自己的操作手法,開始思考交易的本質,如何才能順應市場的走向操作。
市場的很多形態,頭肩,旗型,楔型,雙頂…當時的我非常痛苦,如何判斷市場走向來做單?雙頂下空單到底是順勢還是逆勢?破了頸線大跌空單就是順勢?不破反彈創新高就是逆勢?矛盾並痛苦著…
一段時間的思考後,終於回到了最簡單的邏輯。
突然頓悟,所有的市場都只有兩種狀態:震蕩和單邊。(震蕩著的單邊上揚還是單邊)也就是有趨勢和沒趨勢。
趨勢!——對,心中恍然大悟,自己知道,絞盡腦汁寫了很多東西,最後卻忘了最關健的一點。
當我直面接下來的交易,看到盤面再度胸有成竹,深刻牢記這個交易心法,讓我再次從市場上找回了信心,一掃幾周的陰雲。
之後的交易中,我反覆嘗試了很多方法去實踐交易。深刻地體會到,所有的技術都是趨勢的技術,是一種最高境界的理念的發揮。
惟有達到這最高境界,對趨勢的感覺心中自有一番體悟才行。
我讓自己沉靜下來,深刻反省了自己之前的問題:
此外,我選擇均線來直擊價格走勢的本質,從它的運動我推測出內在的東西,然後又推理內在的發展,並用均線證明我的想法。
當然除了均線和趨勢線,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實時交易的盤感。
我所用的交易工具只有這麼多,沒有再多。心中思路明確後,許多的障礙被一一掃除。我又變得信心倍增。
以前自己試圖抓住所有的波動,不希望漏過任何行情。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局限性,都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在交易中如此追求完美的心理,很容易導致重倉交易、頻繁交易,最終血槽已空既成事實。
現在我只會集中火力攻擊最有潛力的行情,從開始準備攻擊它開始,你就已經參戰。唯一的動作,就是全力以赴。
持續學習,鞏固交易心法
我認為交易者,如果沒有守則,無程序可遵循,無章法可言,那麼即便你有再多的理論分析,最終無意識之下的交易,必然會讓人性的貪念、意欲擊敗理智,這時候的交易往往是最脆弱的。
將交易變成有意識的行為,勢必得在精學上下功夫,無論看盤技術還是操作策略,在市場裡你可以觀察到無數種現象,也分別有無數種技術分析法,如果每一種方法都需要仔細的研究,那麼股票交易就成了無比繁重的體力勞動。
你需要做的是,從海量的信息中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上等功夫,何為上等功夫, 捋順交易的內在邏輯,構建自有的交易體系,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時刻謹記趨勢和倉位,在每一次匆忙前行中,別忘了丟下它。
炒股中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買入邏輯與賣出技術。
如果不明白此句,就是不明白操盤的精髓。 一個朋友提到了這句話,問什麼意思。這句話是一位高手說的,我覺得總結得非常好。確有很多前輩高手留下的隻言片語非常重要,值得學習。我毫無保留的解讀一下:
高手操盤:「買入邏輯與賣出技術」。
散戶操盤:「買入技術(價值)與賣出臆測」。
這就是區別。
我們先談買入的問題。 很多散戶買入的思維是「價值與技術」 ;
高手與普通散戶操盤的角度完全不一樣。
個股價值是什麼?技術形態是什麼?在中國股市就是臆淫。股票的上漲只取決於主力是否引導拉動。 散戶的操盤邏輯:是按照表面的東西操作 K 線形態、主力提供的價值報告,簡單、粗暴、單一。 高手的操盤邏輯:透過表面的現象,遵循內在操盤邏輯要求買入,不受表象的東西影響。 邏輯是規律和規則的推理,其實也是一種因果思維。
高手買入一定是在思維的認識上,在其作業系統的多個角度確認邏輯成立後,才是出手的時候,絕不是去單一的分析這隻股表面的「價值和前途」而出手。 「邏輯」對主力與高手很重要,不同高手的模式和體系,不同層面的主力,必然會有不同的邏輯。 原因就在於:對象和目的不同。
比如:遊資要收割散戶,有的大主力要收割遊資,有的小主力要偷襲,有的高手要借力遊資收割散戶等等。 對象和目的決定了不同的操盤思維與邏輯。而在邏輯的層次,也存在共性和個性的區別。也可以說是宏觀與微觀區別。 共性自然是宏觀層面。
不論什麼主力或是高手都必須對大環境有客觀的把握,追逐的都是大環境的安全,這叫順勢。順勢是共性,沒有安全的環境,任何主力都不敢妄動,再大的主力,逆勢而行已必死。 主力和高手會有自己對宏觀邏輯的標準。 個性屬於微觀層面。 微觀方面的差異就非常大了,就是上面所述層次、對像和目的不一樣,戰略和戰術也不一樣。
炒股本身是詭道之術!而太多的散戶迷於「價值」與「技術」,自然被主力牽著走。 比如:我的邏輯就是向遊資借力,我的錢在股市就是一滴水,不會有任何作 為。但是,如果我能傍好遊資這個大款,遊資的作為變為我的作為,這就是借力。
遊資主力的運作方式是「造龍造妖吸貨出貨」,遊資的邏輯是強盜邏輯,是要收割散戶。 我的炒股邏輯就順著遊資牽引到「擒龍抓妖做超短打板術」這個借力的邏輯上。
大盤環境安全,遊資主力活躍出手,我就出手;遊資主力不活躍,休息了,我就潛伏下來。 「個股」對於遊資,不過是為實現收割散戶這個目的的「誘耳」。 我出擊的「個股」,是因為主力向它發動了強烈的進攻,主力吃肉,我也想吃而也。
而很多散戶思考的則是,這隻股票的「價值」或形態上「該漲了」吧? 你看,我在分析的層面,根本不想與你去討論個股的前途與價值.這就是我的買入邏輯,我只考慮「當下」的問題。 當然,這個買入動作,就必須要有相應的信號或方案來支持,為的是追到主力真正進攻的個股,這屬於邏輯的細節。 你也要明白,主力與主力之間的博殺,市場始終在變化,這個變化是風險與機會之的不停轉換,今天是機會,明天可能就是風險。 明白「買入邏輯」的問題了吧!
下面再說「賣出技術」的問題。 確實技術不是用在買上,是用來鑑別「賣」的。 買的背後是嚴格的邏輯,不是單一的技術。 技術太單薄支撐不起買的行為。 但是技術可以幫我們指導如何賣——防範和鑑別主力的出貨與洗盤行為,這才是技術要做的事。
比如用技術判斷 K 線形態、分時圖走勢,拉升與下跌的量堆變化,均線變化從而判斷多空雙方勢力的變化執行賣出、減倉與清倉策略。 所以,在賣的問題上,高手是以技術為先,而散戶是以臆測為主。 炒股切記不要臆測。我一直說,散戶永遠在明處,主力永遠在暗處,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必須執行技術紀律來解決這個不足;若是用臆測,你能算過主力嗎?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我現在自己做A股。交易是我最喜歡的事。交易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事業、一場遊戲,也是一個人生導師,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心態的建設,好獵手最擅長的就是一個字「等」,你能不能面對錯綜複雜的市場,等待那個你熟悉的機會。
第一,清楚你所在的市場規則。之前做美股時,我們職業交易員通過做市商交易是沒有手續費的,這就保證了我們可以玩概率遊戲,最差也是1:1勝率。通過訓練可以達到6-7成的勝率,然後提高交易次數就可以了
但在A股市場,有了手續費,就決定你入場時已經輸了概率,必須要放大周期和波動空間才能減小手續費的影響。別小看手續費,這是導致扔硬幣理論失敗的重要原因。
所以在A股市場,我的交易頻率降到一年幾十筆,交易筆數我是這麼計算的,分批兩次進倉就算兩次交易,而不是進出算一次。
第二,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方法,只在熟悉的時機出手。
我們有很多進場出場的方法,有那麼多指標可以用。但方法越多,越容易出錯。方法越簡單,越單一,越能保證勝率。我記得我們當年被培訓的時候,老師根本不交方法,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教不會學不來。我在公司屬於中遊交易員,賺不了大錢,但從不賠錢,每個月穩定收益率,就是因為我的交易方法是求穩。公司也比較喜歡我這種交易員,能穩定盈利,又不會對公司造成致命打擊。
有些人既喜歡做趨勢又喜歡抓反轉,這就是兩個不同的思維方式,出錯的機率也就更大。我本人最擅長做反轉,那麼我就只會等待屬於我的機會,其他的都當看不見。
第三,低買高賣。
最簡單的道理。今年豬肉漲價了,大家都去養豬,明年豬肉肯定就跌。市場是有周期性的,低迷之後肯定是繁榮。在大家不敢進的市場低迷期就分批進倉,在豬肉便宜的時候養豬,豬肉漲價的時候出欄,就這麼簡單。
第四,資金管理。
假如你要打持久戰,那麼資金就不要一次投入到戰鬥中。假如你要是速戰速決,那麼就要充分利用你的資金。
控制你的風險。交易機構都設有風控專員,強行平倉用的。但是由於交易方法的不同,交易員需要面對不同程度的虧損。如果你是做趨勢的,虧損10%了,那明顯就是錯了嘛,錯了就認,趕緊出場。如果你是做反轉,10%就很正常。
大概就這麼多,說得多也沒用,這世界上好交易員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洗禮的,我遇到最刺激的就是2010年5月6日,美國道瓊指數暴跌近1000點,據同事說,那天我嚇得臉上沒血色了。
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進入股市,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
做短差,高波入低波出。做布局,低波入高波出。漲跌是命,槓桿是刀,成本是根。盈虧同源,多空一家
這麼些年,這幾句話總結是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心法,足以立於不敗,自當牢記於心。
盈虧同源,是未入道者最難體會的一條。
盈虧同源,是對待市場對於風險的一種認知態度。老溼經常講"輸的起才贏得到",就是盈虧同源的演化。
比如說用同樣一種策略(某種信號出現)去打板,今天你或許會贏,明天你就或許會輸,但總得來看,你還是能賺錢的。
可是,你並不滿足這點盈利。怎麼辦?你想優化策略,如果減少打板次數儘可能找確定性強的機會再上,可不可以?當然可以。
不過,最後你的確輸的次數會少,但賺的錢卻更少了。因為你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把賺錢機會降低了。
這就是盈虧同源。
你並不知道哪一次會賺錢,所謂確定性強是無法證偽的,除非你試錯。因此你在做無意義的事情。
如果在一定交易次數下,你所獲得的利潤穩定在一定區間(不一定是勝率),那麼為了擴大利潤,應該藉助槓桿而不是優化策略。
風險與收益的穩定,是交易模式的天然確定性。盈虧同源,當一致性確立,主動迴避風險的同時,你就等於在迴避利潤。也就是老溼常說的,"正確的虧損"是以後你持續盈利的原因。
一個真正成功的交易員,不在於他多聰明,多英俊,而在於他擁有一個穩定盈利的交易系統,並且能持之以恆的執行。
交易系統,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其實其核心,就是「信號」,依據什麼樣的信號下單,依據什麼樣的信號平倉,依據什麼樣的信號準備入市,依據什麼樣的信號規避風險,最主要的也就是這四點…….這些信號單獨看來並非多麼準確,但我們要做的是將其整合在一起後,達到較大效益,較小風險,這便是一個完善合理的盈利系統。
道理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願意按照道理來做;這是我在這個市場和以往自身上觀察到的一個普遍現象,因為這些道理往往是對於人性本身的挑戰,無法戰勝自身缺點的人,在市場上也絕不會取得成功,這點在各位的帳戶裡一定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個交易系統,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固定的,因為我們要保持交易的連貫性。為什麼是連貫性?因為我們要做到帳面盈利大於帳面虧損,這樣剩下的才是口袋利潤,而我們不知道的就是下一次信號是否真的是準確的,所以必須要保持交易的連貫性。
所以請記住一成不變的第一條:必須保證你的系統信號的連貫性
然而很多人掛就掛在這連貫性上,這牽批到下一個問題:缺陷。
無論你承不承認,我都敢和你打個賭,那就是你的初始系統必然有巨大的可能危及帳戶安全的缺陷;請注意我說的是初始系統,為何這麼說?
因為一個僅僅保持連貫性的交易方法,還不能確保你規避風險,或許你在一段時間內的盈利會很可觀,但當走勢改變了既有模式之後,例如:從盤整到單邊,或者更可怕的,從盤整到看似單邊其實是更大範圍盤整的走勢;你的初始系統還能保證盈利麼?當然不能,否則就不叫初始了。
系統分兩種:盤整系統,和趨勢系統,目前為止我還沒看到有哪個人的系統能同時兼顧這兩種走勢,盤整系統的缺陷,就是單邊,而趨勢系統的缺陷,就是一點一點折磨你心血的盤整。
盤整系統必須有個極限值,來規避可能到來的單邊,而趨勢系統也必須有個極限值,來回造盤整中反覆的假信號。
面對缺陷,如果你沒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根據資金管理,進行止損。至於回撤5%止損,還是回撤10%或20%止損,這就得你看自己的資金管理系統。即嚴格來講,你必須擁有兩套系統還管理一個帳戶。一套涉及什麼時候下什麼單子,下多少單子,什麼時候離場的開平倉系統。一套涉及資金管理(包括單筆回,單天單周單月回,整體回撤,收益率,整體倉位控制等止盈止損系統)。這是目前我找到歸避「初始系統「缺陷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什麼?聽不懂?那就止損。最多虧到多少,就止損。對,真的就這麼簡單。
貪婪會致人死地,滿足也是一樣。
市場是人性的集合,在這種貪婪與滿足之中上上下下。看似矛盾的兩個品性,實際上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貪婪有恐懼的,有興奮的,滿足有微小的,有安慰的;但無論如何,這兩點的不和諧,造成了我們不能真正堅持自己在入場前的思路,在清醒時候明明白白看清的一些形勢。
一波上升中,我們是應該及早平掉已有利潤,還是忽視可能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反覆,向更大的目標前進?單子浮虧時,我們是立即止損平倉,還是堅信價格還能回來,這只是在洗盤而異的想法?
或許你發現了,很多時候你無論怎麼做,無論怎麼改變陣營,結果就是你都錯了。平掉的利潤繼續上升,忽視的反覆卻打了平價,止損後的價格一飛沖天,堅信的洗盤確是高位換手.…….這一切就要你自己去思考了,個人性格不一樣,但如果想穩定盈利,想堅持系統的話,我們要做的就是注意貪婪和滿足的平衡。任何一方的過度興奮,都會造成你難以言傳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