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3月12日,由於疫情原因,迪士尼取消了在倫敦舉行的首映禮;並在13日宣布,取消原定於3月27日全球上映的計劃。而在之後,《花木蘭》也面臨多次改檔,從7月21日公映,改成8月21日公映。
而在昨日傳出的消息中,迪士尼不僅再次將公映的時間從8月21日調到了9月4日,更是將「院線」上映模式,改成了「網播」+「院線」的模式上映。這讓這部原本備受期待的電影,一下子變得「廉價」了,但網播的票價卻並不廉價,達到了29.99美元,折合人民幣200多塊。
預估《花木蘭》的票房收入會縮水60%左右,據一份調查顯示,願意支付200多元看一場網絡電影的人數只有15%。
對於電影改網播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除了「最慘公主」劉亦菲之外,還有前期幫助迪士尼做宣傳的各大院線,前期費力做宣傳,結果最後什麼好處都沒撈到。
甚至網上曝出一段視頻,電影院因不滿《花木蘭》改網播,怒砸劉亦菲宣傳立牌,抗議迪士尼先君子後小人的行為。
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讓迪士尼,各大院線和消費者都得到好處呢?
肯定有,只需要精心設計商業模式。
如何來設計呢?
第一、《花木蘭》仍然是網上點播,但是價格調整為正常價格。(拓客)
第二、凡是點播了花木蘭的消費者,都可以領到一張電影院30元消費券。(鎖客)
第三、電影院推出線下活動,充值1000會員,全額返還花木蘭的點映費用(留客)且充值購票一律9折。
那麼我們來全面解析一下這個案例是否可行?
第一, 因為疫情的關係,網上點播是必須的,那麼我們在不改動次環節的基礎上,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拓客,也就是流量入口,對於《花木蘭》和迪士尼來說,他們不用在做什麼,光憑藉影視公司和演員的名氣就自帶超級流量,只要價格合理,肯定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在網上進行點播。那麼我們恢復價格這一步,是不是就變相的讓更多人來買票進行觀看了?(對於迪士尼來說,它們需要高票房,但是更需要實際收入,我們假設票價200,1000萬人觀影,那麼票房為2億,那麼如果票價為20,但一億人人觀影,票房也是20億,但是區別非常之大,為什麼這麼說,下文再分析)
第二, 點播了花木蘭的消費者得到了30元的影院消費券,這個消費券其實是電影院雙人座抵用券,一般的雙人座在200元左右,抵扣下來也需要自付170元,電影院是不會虧錢的,而且因為這30元的消費券,會帶來多少額外的觀影收入呢?
第三, 充值1000元,全額返還《花木蘭》的電影費用,你是不是覺得1000很多?但我告訴你,能夠在疫情期間還點播電影並且願意到線下電影院觀影的人,一定是非常愛看電影的精準用戶。那麼這1000元的儲值對他們來說非常容易。
接下來,我就要講到第一點裡1000萬人和1億人的區別了。
對於迪士尼來說,他完全可以和各大院線達成合作,因為這個商業模式,迪士尼為線下影城帶來了流量,所以收取充值金額10%的返利沒問題吧。
那如果是1億人觀影,那麼最終可能會有10萬人願意充值1000元,那麼就是1億。
對於線下影城來說,這是多麼龐大的現金流。
最後我們來思考一下,在整個商業模式設計中,消費者得到好處了嗎?
200元的票價變成20元,免費得到30元的消費券,充值還能享受票價9折。
電影院得到好處了嗎?
新增了1億人來觀影,增加了額外收入,並且爆發了1億的現金流。
迪士尼得到好處了嗎?
雖然票房沒變化,但是他們額外得到了1000萬的返利以及線上平臺多出來的9000萬用戶,這些用戶帶來的後續收入以及對迪士尼的品牌傳播都是巨大的提升。
一套好的商業模式,能讓所有參與者得到好處。
這就是商業模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