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就有報導,說是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300多人的課堂,來了一個新助教,協助講師回答學生問題、回覆郵件等,而且回答問題的口吻並不古板,還會鼓勵學生們展開討論。在幾個月時間內,學生們都沒有發現,原來這位助教女教師是智慧機器人。
2019年10月,各大網站報導,科大訊飛的類人答題機器人,對150分的數學高考卷現場做題,而且是離線狀態,用了60秒就做完了題,據說如果是在線狀態,當場就能全部答完,而且準確率極高。
可以看出,智慧機器人做老師,越來越優秀,做學生,也越來越優秀。
那麼,會不會有一天,教師被機器人取代?
這句話一說出來,就遭到大量的爭議!大部分人認為不可能被完全取代,畢竟教師要給學生傳遞思想、價值觀、愛心、情感等,而機器人沒有這些。但同時,他們認為,人工智慧會對教育造成巨大的衝擊,雖然不會取代所有教師,但有一部分教師會被取代!
那麼,哪些老師會被機器人取代呢?
機器人教師具有很多優點,比如機器人教師可能真的會是「上知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知」的教師,可能會是「脾氣」極好,不會有半點抱怨,具有極有耐心的教師,可以充分地為學生授業解惑。
第一、照本宣科的教師
這類教師可能會最先被機器人取代。最起碼從學生內心裡,這類教師會最先被機器人教師取代。可以說,「照本宣科」是機器人教師最拿手的本事了。甚至,口若懸河、抑揚頓挫,聲音優美或富有磁性。
第二、標準化教學的教師
現在很多學校就是太追求標準化教學了,一樣的教案,甚至詳案都一樣,就要求按照統一的標準教育孩子,標準化授課是機器人教師最容易幹的事情了。即使這個過程中出現學生提問、互動,機器人教師也會多種應對方案,甚至比很多教師要應對得好。
第三、沒有情感和個性化授課風格的教師
沒有情感、沒有個性化教學風格,其實這也是機器人教師的特點。所以,這類教師也很容易被取代。甚至,以後的機器人教師也會很有「情感」、很有「個性化」。他們會通過你的語言、聲音、語氣,通過你的面部表情等獲取信息,感知你的情緒信息,然後做出「情感」反應。他們也會根據每個學生的基礎信息收集,現場表現,對不同學生的狀態進行預測,然後採取相對而言,符合大部分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展示機器人教師的「個性魅力」。
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覺得你被「欺騙」了,因為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人教師,他展示出來的情感讓你感動,一個沒有「人格和思想」的機器人,卻通過他的「學習和思考」,顯得極其具有人格特徵和思想內涵。
更高級階段的機器人教師特徵
甚至,到了更高級的階段,機器人教師,形態如同真人,比真人更具有迷惑性。
他們可能還會具備極強的教學適應性,比如根據海量的大數據、瞬時地感知外界信息,然後做出應變和處理;可以藉助人工智慧、語音識別、情感智能、等處理各種教學和情感問題。
另外,機器人教師還可能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情感教育服務。例如,機器人教師非常友好,可能會很懂得互動和安慰人,可以成為自閉症患者的認知工具、良師益友、親密夥伴。
(參考文獻:2019年12月《機器人賦能未來教育的創新與變革———國際機器人教師研究綜述》作者:張堯、王運武)
後記和暢想
當然,有人認為機器人教師只能教書,但不能育人。只能授業解惑,但無法傳道。所以從根本上是無法取代所有教師的。這很有道理,畢竟,機器人是沒有情感的,也沒有靈魂或者思想的。
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情感」、「道德」其實都是設定好的。但從事實而言,他們具備這樣設定好的「情感」、「道德」,可能比普通人的情感和道德還穩定,三觀還正。這就讓人更加鬱悶了。
但同時,我們要換個角度想問題,如果這些機器人教師真的有一天這麼厲害,那我們教師們豈不是輕鬆多了,我們只需要學會調控機器人教師,更多的時候可以讓機器人教師幫我們講課、批改作業、回答學生問題,在一些特別複雜和感性的問題上,再我們出面。
或者複雜的學生情感和道德問題,都可以讓機器人教師先出馬,他們具有很豐富的「情感」、「道德」經驗和方法,先對學生進行教育一番,如果這學生實在是個難以捉摸的傢伙,再有我們教師真人去處理。
可能我們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能力還不如機器人教師,但最起碼,我們是實實在在的生靈,是有著情感、道德、思想和靈魂的真正的人。光是這一點,我想學生也會感覺到一股真誠和溫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