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的一天,瀘州市江陽區黃艤鎮馬道子村黨群服務中心三樓會議室,有村民急匆匆趕來問:「金融夜校好久開課?」受疫情影響在家憋久了的村民,渴望一場金融「甘霖」。
同樣的地點,時間回到69年前。四川農信正誕生於瀘州黃艤,從此開啟紮根鄉村、服務「三農」的徵程。
這是一次巨變:從曾經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村美人富,在四川農信金融活水助力下,無數個黃艤鎮華麗「蝶變」。
這是一聲誓言:四川農信始終把金融精準扶貧作為一項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發展工程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這是一卷畫圖:巴蜀大地,沃野山鄉,有田野處就有農信人。他們宣講政策、授信評級、發放貸款,服務「三農」。
作為全省規模最大的銀行業金融系統,四川農信的一池金融活水,70年源源不竭,助力脫貧攻堅。
賦能產業
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職能,助力鄉村振興
3月20日,春分。山河回暖,萬象更新。
當日,巴中市5萬頭優質生豬種源項目投產儀式在通江縣廣納鎮新橋村巴山牧業第二擴繁場舉行。「第二擴繁場佔地102畝,年存欄能繁母豬3000頭,年生產仔豬50000頭。」巴中市巴山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育賢興奮地說。
鮮為人知的是,從創業、發展到壯大,通江農信聯社先後向該公司注入信貸資金4000餘萬元,助力公司將青峪豬打造成當地脫貧奔康的明星產品。今年疫情期間,通江農信聯社通過實地調研走訪,根據目前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決定同意變更巴山牧業100萬元還款計劃,以解企業燃眉之急。
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近年來,小到一家一戶的田園經濟,大到連片成群的龍頭企業,四川農信充分為其賦能,尤其注重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四川農信支持縣域經濟的重要功能,助力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
賦能產業,筠連農商銀行為貧困養殖戶量身定製獨具特色的「好牛貸」產品。這讓筠連縣雙騰鎮德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羅萬彬有了底氣,「買草種、飼料有了錢,利率還有優惠!」
賦能產品,四川農信社區電商服務平臺「精準扶貧」專區上線以來,累計幫扶貧困農戶、專合組織以電商扶貧的形式產生收益87.5萬元,覆蓋全省16個市州、41個區縣。
賦能企業,四川農信聯合達州市國稅局推出「蜀信·稅農貸」,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龍頭企業的納稅信用轉化為社會信用,進而延伸為扶貧資本。
賦能個人,目前四川農信精準扶貧貸款餘額525億元,惠及24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省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近四成人受惠於四川農信的扶貧貸款。
從「脫貧產業貸」「創業貸」到「特色貸」「黨員貸」,每一款金融扶貧信貸產品的背後,凸顯了四川農信「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精準理念。一幅「產業興旺」的畫圖,正在徐徐展開。
發揮金融職能
銀行網點「開枝散葉」,普惠金融助力奔小康
讓普惠金融的「活水」流進沃野山鄉,是四川農信一直以來堅持的責任和夢想。
在旺蒼縣大河鄉,夢想照進現實。大河鄉距離旺蒼縣城83公裡,由於交通不便、經濟滯後,多年來沒有金融機構入駐,基礎金融服務缺失,不僅農民存取款難、貸款難,國家的惠農資金和財政撥付的涉農款也難以兌付。
2014年11月,新設立的大河信用社正式營業,改變了當地群眾金融服務不便的局面。村民算了一筆帳,以前為領取種糧直補款等各種補助金,要到30公裡外的五權信用社,來去就是一天,還要花費26元的車費;現在信用社開到家門口了,方便快捷。
不僅是鄉一級,四川農信還把銀行開到村裡。
春雨霏霏中,羅軍看著一望無際的茶園喜出望外。
這位雅安市名山區解放鄉銀木村村民擁有十幾畝茶園,但是每年茶葉採摘卻給他帶來「幸福的煩惱」。
原來,賣茶收入大部分以現金交易,此前距離銀木村最近的銀行在五六公裡外的解放鄉上。如今,在銀木村村委會隔壁就有一家銀行。這裡是四川農信在全省設立的首家鄉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這個金融綜合服務站,存取款、繳納水電費等業務一應俱全。
在涼山州「懸崖村」的涼山農商銀行金融服務點,已累計辦理各類業務5萬多筆。曾經流行以物換物,如今取錢匯款都在村裡。對於「懸崖村」來說,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一步跨千年」,也是四川農信金融扶貧的意義所在。
四川農信銀行網點在巴蜀大地「開枝散葉」——
全省農信已打造鄉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點)6367個。線下基礎金融服務已覆蓋了全省91%的鄉鎮和79%的行政村,基本實現了「日常金融不出戶、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
提供發展動能
既派人又育人,打造帶不走的鄉村人才隊伍
如何才能向貧困地區提供持續不斷的幫扶動能?四川農信的答案是派駐人才。
「五一」假期,甘孜州道孚縣瓦日鄉桌卡村,從四川省農信聯社下派到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朱永剛,忙著跟村兩委幹部一起謀劃桌卡村產業藍圖。
與朱永剛一樣,一聲令下,全省農信人分赴各地開展幫扶工作。「聚是一團火,散做滿天星。」四川農信已向結對幫扶的207個精準扶貧聯繫點選派第一書記63人、駐村幹部83人,其中向三州選派40人。他們與貧困群眾一起找出路、謀發展,力圖改變山鄉面貌。
在四川農信選派的幫扶幹部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就是「金融村官」。
近年來,四川農信在德陽、遂寧等多地開展「雙基共建」活動,即村黨組織和基層農商銀行黨支部深入融合結對共建。目前建立黨建示範點21個,選派了3928名「金融村官」,有效提升了貧困村黨組織的戰鬥力。
在「雙基共建」活動支持下,德陽市旌陽區雙東鎮東美村的東美棗合作社獲得授信100萬元,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產業;位於廣漢市連山鎮錦花村的四川現代糧食產業基地,其農田高標準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大力支持;什邡市隱峰鎮萬和村黨支部與什邡農商銀行第六黨支部,共同延伸川芎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讓川芎種植成為農戶奔小康的基石。
通過開展村黨組織書記專題培訓和金融掛職幹部培訓,「雙基共建」讓基層堡壘更鞏固、幹部水平再提高,為當地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鄉村人才隊伍。
另一種動能還在蓄勢。扶貧先扶智,四川農信始終將教育扶貧放在突出位置,通過設立基金的方式讓更多寒門學子接受教育,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提供強大動能——
在廣安市前鋒區捐贈200萬元建立的教育救助基金,已累計救助學生198名;在閬中市出資50萬元發起成立「閬中市同心教育(獎勵)助學基金」,累計資助170餘名貧困學生就學。
……此時此刻,從藏區高原的產業園到烏蒙山區的聚居點,從川南平原的車間到秦巴山深處的金融服務點,紮根鄉土的全省農信人正奔波在路上,將金融扶貧諸多不可能變為可能、一定能。
回望過去幾個月,他們已經見證,貧困老鄉們在這個不平凡的春天裡,播撒脫貧的種子;
回望過去近70年,他們正在見證,穿過歲月的煙塵,四川農信一路櫛風沐雨,一路砥礪奮進;
回望過去幾千年,他們即將見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千年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金融扶貧活水,激蕩農信力量。
(文章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