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建盞傳承人鄒雲源: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金石可鏤

2020-12-14 宋韻建盞

一盞老茶,一根老煙,守著建窯,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鄒雲源這一守便是半生,他鍥而不捨的堅持打造了出了建盞人生。

鄒雲源,建陽水吉人。小時候由於家裡條件不好,剛剛上完小學就放棄學業、離開校園,選擇當一名學徒工。之後跟著村裡的一位老師傅黃良輝,學習燒制家用大缸。鄒雲源吃苦耐勞,加上比較聰明,很快就掌握了燒制陶缸的全部技術,而這也為後來從事建盞行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20世紀80年代初,建陽瓷廠成功燒制出仿古兔毫盞。這個消息傳出後,曾在被認為是不起眼的「小黑碗」引起了巨大轟動,這也讓鄒雲源第一次見識到了建盞這種瓷器。

欣賞一物,始於外,合於內,折服於魅力。小小的瓷片,看似幽暗色澤,卻隱約中透出五光十色的斑斕,仿佛蘊含著千年的神秘。

由於鄒雲源那時守著一口柴窯,他的師父黃良輝燒缸之時,也會順著燒幾隻建盞。因此鄒雲源也有機會跟著打下手,慢慢地他對建盞建盞愛不釋手,並且還研究起了建盞。

從拉坯、修坯、上釉,到裝窯、燒制、出窯,鄒雲源從來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來磨礪燒制技藝,但是燒制出來的建盞總是不如人意。而更讓他沮喪的是,由於燒制陶瓷已經難以為生,因此只能先轉行跑齊了運輸。

雖然暫時離開了泥土和窯爐,但燒制建盞仍然是鄒雲源心中難以割捨的夢想。直到1992年,他聽說電爐燒制的建盞成功率比較,於是當即趕往江蘇宜興購買了機器。

根據鄒雲源回憶,那個時候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每天都在想著怎麼燒盞,第一爐沒用,第二爐繼續。燒出來一個沒用,馬上進窯又接著燒盞,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放棄,他不甘心,他一直都想要努力把建盞燒出來。

終於長時間堅持,鄒雲源成功燒制了出兔毫建盞。此後,鄒雲源漸入佳境,一窯更勝一窯,兔毫、油滴、鷓鴣斑,越來越多的器型和斑紋,在他手中誕生。鄒雲源建盞也以古香古色的韻味、精美的器型,收到業界和盞友們的廣泛認可。2015年,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這樣的榮譽也被授予了鄒雲源。

現在的鄒雲源已經有了個人的建盞工坊,不需要再為生計奔走。因此,他打算追求極致,研究,燒制出更好的建盞,一直在路上!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

相關焦點

  • 武漢卓爾發布教師節主題海報:師者匠心,金石可鏤
    直播吧9月10日訊 中超第10輪聯賽,武漢卓爾將與石家莊永昌交鋒,今天武漢卓爾隊官方微博發布了以教師節為主題的本場比賽的賽前海報「師者匠心,金石可鏤」。
  • 鍥而不捨是褒義還是貶義的詞 鍥而不捨為褒義還是貶義
    「鍥而不捨」是褒義詞。「鍥而不捨」指的是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棄。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恆心、有毅力。「鍥而不捨」的近義詞有堅持不懈、堅韌不拔,反義詞有半途而廢、知難而退。「鍥而不捨」造句:1、能否做成學問,除了必要的天賦外,很大程度取決於有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2、勤就是惜時如金,要有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的勤奮學習精神鍥而不捨地去追求。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鍥而不捨,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1.鍥而不捨 [qiè ér bù shě]基本釋義:鍥:鏤刻;舍:停止。 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出處:《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典故:戰國末期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荀況在《勸學》中教育人們做事情要有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 非遺傳承人合作打造 高端建盞亮相「文博會」
    作為其重要配套活動之一,藏真大師紀念盞暨《盞中有乾坤》發布會5日舉行,宣布啟動建盞盲定系統。中宣部新聞局原副局長、巡視員張文祥,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葉文程教授,建窖建盞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孫建興,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執行會長黃松濤等專家學者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