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 李曰進的四十一載無悔鄉醫路

2020-12-16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賈小億 通訊員 楊輝 宋年升 日照報導

一身白大褂,穿行阡陌間。從「赤腳醫生」到全國優秀鄉村醫生,李曰進41年堅守,詮釋了一名村醫樸素堅毅的醫者仁心。他日夜行醫問診、治病救人,用行動回饋哺育生命的沃土,用醫術為鄉親們築起生命健康的屏障。41年來,他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說,「為父老鄉親防病治病,讓他們平平安安,是我一輩子的心願」。

「醫生是一個幹到老學到老的職業,醫術是一門沒有盡頭的科學。」

12月11日上午8點,記者抵達五蓮縣街頭鎮鎮頭衛生室的時候,正是李曰進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在這裡李曰進已經堅守了41年。

赤腳醫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的一個名詞。 1977年,17歲的李曰進初中畢業,當時在村裡係為數不多的有學歷的人,村裡選會計,於是有學歷的李曰進被村裡安排當會計。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村裡交通不便,村民經濟不富裕,缺醫少藥,李曰進目睹了鄉親們求醫難的現狀,幹了一年的村會計後,通過五蓮衛校的培訓學習,具備了獨立行醫的能力,1979年,李曰進成為五蓮縣街頭鎮鎮頭村的「赤腳醫生」。

當年的鎮頭村村民生活貧困,醫療條件極差,面對低矮、破舊的村衛生室和僅有的「老三件」診療設備,李曰進也有過失落和彷徨。但當他看到農民群眾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時,便暗暗下定決心:硬體不足軟體補,要用精湛的醫術贏得病人的信任。從十幾歲開始學醫、行醫,再到土坯房裡坐診看病,李曰進的村醫生涯,這一幹就是41年。

古人云:大醫精誠。精者,醫術高明;誠者,醫德高尚。這是一名行醫者的職業道德。李曰進從擔任村醫的那天起,就謹記這一行的行醫格言,決心用自己的醫術為父老鄉親解除痛苦。

「醫生是一個幹到老學到老的職業,醫術是一門沒有盡頭的科學。這是我前些日子參加的鄉村全科助理醫師成績單,總分300分,我考了249分。」作為鄉醫含金量比較重的一次考試,李曰進一次通過。

「快要考試的那段時間,由於白天病號多,學習複習只能放在晚上進行,我睡一覺醒來發現他還在學,再醒來他還在學。」老伴高為蘭說道。

為了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行醫後的李曰進沒有忘記學習,每年花1萬餘元,訂閱各類醫學報刊雜誌以及自學了中醫課程、大學課程、執業藥師課程……一邊從醫一邊學習,紮實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了自己中西結合,以中醫為主的診療特色。他以中醫為本,對常見病特別是內科、婦科、疼痛科、皮膚科等方面頗有建樹,運用中藥治療花費少,治療效果顯著。這使他很快成了一名在當地小有名氣的鄉村醫生,十裡八鄉的百姓,有了疑難雜症都來找他診治。

「讓村衛生室不但在全縣、全市創一流,還要在全省乃至全國爭先進。」

作為一名鄉村醫生,1979年至今,李曰進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平凡的鄉村醫生工作崗位上,他總是有求必應,背著一個簡單的藥箱,風裡雨裡,走街串戶,把青春和心血獻給了基層醫療工作,真正成為當地群眾的健康守護人。在基層鄉村醫療戰線,他以為患者解除病痛為己任,把救死扶傷詮釋得淋漓盡致。

「救死扶傷是醫生天職!何況我所救治的患者都是我的父老鄉親。」李曰進心裡時刻裝著村民的疾苦,無論風霜雨雪,無論白天黑夜,無論老幼貧富,他總是隨喊隨到,不講價錢、不提條件,有錢看病,無錢也看病,四十年如一日。村民李大叔患有精神分裂症,而其父母都已經八十多歲,身體不好,失去了勞動能力,家庭條件極為貧困。經過李曰進免費上門送醫送藥治療後,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在身體狀況大為好轉。

村衛生室面向的是農民群眾,面向的是弱勢群體。在李曰進的村衛生室實施了「減、緩、免」的收費規定:帶錢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藥治病,下次來診時再還欠款;對於特困群眾免費治療。

李曰進多次謝絕了一些人勸他去縣城開診所賺大錢的邀請,堅持留在鎮頭村當一名最基層的鄉村醫生,為村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長年累月,救死扶傷,無怨無悔。

為了改善治病條件,李曰進暗暗下定決心,讓村衛生室不但在全縣、全市創一流,還要在全省乃至全國爭先進。在條件十分艱苦,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李曰進自己買材料,搬水泥,擴大村衛生室的規模。現在,衛生室已擁有面積160餘平方米,分為藥房、診室、治療室、觀察室,並擁有6張觀察病床,使醫療環境大大改善。

李曰進說,醫務人員是醫改的主力軍,他就是一名基層醫改的主力軍隊員。2007年鎮頭村衛生室成為日照市第一批合作醫療衛生室。為轄區內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鄉鎮衛生院的保健醫生組成工作組開展萬名保健醫生進農戶活動,建立居民健康檔案,並隨時答覆村民們的健康諮詢。在2003年「非典」時期、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走村串戶,免費為村民派發中藥並耐心細緻地講解疾病防控知識,確保了全村村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鎮頭村這個小小的村級衛生室收治各類危重病人上千例,覆蓋周邊多個鄉鎮村居,甚至很多外省市的病人也來求診問藥,李曰進全都熱情接待,盡心施治。2008年,對於李曰進來說可謂人生的高光時刻,當年由衛生部組織評選出的200名全國優秀鄉村醫生,他的名字赫然在列。「村民們身體都健健康康,就是我最幸福開心的事情。」李曰進如是說。

「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也是我一輩子的使命。」

溫度計、血壓計、聽診器、衛生宣傳資料……這是他進村入戶醫藥箱裡的必備。

「這個藥一天三次,一次一粒。」

「你的血壓正常,不過回去還是要注意飲食。」

當天記者跟隨李曰進進村出診,在村民李大爺家,他一遍一遍叮囑老人家注意生活習慣,以減少慢性病的發生。

中醫藥治病「簡單、方便、價廉、效驗」,效果好,花錢少,受到農村患者的青睞。李曰進根據農民的需要,認真鑽研中醫診斷治療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農村的作用。幾十年來就是通過這些湯藥、針灸、按摩、拔火罐等中醫手段治癒了大量的面神經麻痺、神經衰弱、中風後遺症、腰腿痛等疾病,花費少,療效又好,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稱讚。

2007年冬天,村民李大爺得了腦出血,到縣醫院搶救脫險後,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後遺症,因無錢繼續治療,出院回家。知道情況後李曰進主動上門治療,通過針灸、按摩、口服中藥等綜合治療,終於治癒,而其花費只有幾百元。

為了降低醫療成本,李曰進就親自上山採來蒲公英、敗醬草、金銀花等中草藥,用它來醫治感冒、發熱等常見病,免費送到鄉親們的手裡,解決了鄉親們買不起藥的難題。

村民周女士提起李曰進更是難掩感激之情,她的兒子在11歲時不幸患上牛皮癬,輾轉濟南、北京等大醫院也沒能夠治癒。當時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李曰進給開了5個療程的中藥,很神奇的是,困擾孩子好幾年的牛皮癬竟然治好了。孩子現在16歲了,牛皮癬沒有復發過。

每當面對患者及家屬的感激和稱讚,李曰進都會當成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他說,作為一名鄉村醫生,取得患者的信任從來不是靠廣告靠包裝,而是靠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高質量的服務和高尚的醫德。今後要繼續努力克服不足,掌握更多更好的醫療知識,不斷與時俱進、創新工作,盡己所能,無怨無悔地為公共衛生事業奉獻自己的餘生。「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我的職責,也是我一輩子的使命。」李曰進說道。

相關焦點

  • 《群俠傳》妙手醫仙技能如何加點好 妙手醫仙俠客天賦技能一覽
    導 讀 群俠傳妙手醫仙技能怎麼加點好?
  • 何晟銘演華佗 傳奇大醫致敬醫者仁心
    致敬醫者仁心,湖北衛視長江劇場將於7月30日播出歷史傳奇大劇《蒼生大醫》,講述了一代名醫華佗(何晟銘飾)重醫、重德、重情的行醫和生活的成長曆練之路,傳遞重醫德、精醫術、講誠信的正能量,也向始終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白衣戰士致敬。
  • 深州市醫院婦產二科醫護人員妙手仁心獲贈錦旗
    真誠溝通打開心鎖  精心診療快速康復 ——深州市醫院婦產二科醫護人員妙手仁心獲贈錦旗 鄭冰潔  張振業 近日,深州市醫院婦產二科收到了一面繡有「服務熱情醫者仁心」的錦旗,患者賈某的家屬激動地說:「我是來感謝鄭冰潔主任、張釵醫生及婦二科全體醫護人員的!
  • 2020「第八屆妙手仁心·金口碑好醫生」評選收官
    11月初,由四川省預防醫學會指導,紅星新聞、成都商報社、成都商報·四川名醫主辦的第八屆「妙手仁心·金口碑好醫生」評選啟動,在一個多月的評選中,來自全成都六十餘家醫院的13000多名參評醫生們連闖四關,歷經公開徵集、市民投票、專家評審、專科榜評選、總榜評選等多輪角逐,大家翹首以盼的2020「第八屆妙手仁心·金口碑好醫生」榜單昨日終於揭曉
  • 《對馬島之魂》醫者仁心怎麼過 醫者仁心過關攻略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對馬島之魂對馬島的故事醫者仁心攻略,想要了解的玩家,可千萬不要錯過了。 對馬島之... 對馬島之魂背景設定於13世紀末的蒙古帝國東徵,武士境井仁必須打破傳統,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殘破的家園。
  • 了了一生3大代表作品:本本精彩,《妙手小村醫》獲至尊人氣獎!
    了了一生的作品涉及風水、卜卦、面相、醫術等領域,筆下主角各個個性鮮明,強勢霸氣,有妙手回春的醫生,有神秘莫測的特工;他文筆流暢,行雲流水,幽默風趣,2017年了了一生憑藉新書《妙手小村醫》斬獲了由阿里文學頒發的至尊人氣獎。 2017年2月,第二屆網文之王評選中位列十二主神。
  • 中國醫師節,向古今傳承、敬佑生命的醫者仁心致敬
    中國醫師節,向古今傳承、敬佑生命的醫者仁心致敬 2020年10月10日 14:46 來源:人民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向古今傳承、敬佑生命的醫者仁心致敬
    「懸壺濟世醫蒼生,妙手回春解疾疼」。從古至今,醫生都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業,以一生所學竭力為患者排憂解難,去除病痛。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逆行的「白衣戰士」更是不畏艱險與新冠病毒數月鏖戰,拯救了無數生命。8月19日是中國醫師節。
  • 8部精品醫療劇,《妙手仁心》排第三,張嘉譯的醫生角色太經典
    《醫者仁心》豆瓣評分:8.6這部劇當初的宣傳口號是「我國第一部全景式反應醫生職業生活的醫療劇」,這部劇在2010年播出,尤勇、陳瑾、謝君豪等人是這部劇的主演。《妙手仁心》豆瓣評分:8.5TVB在職業劇方面很有優勢,也拍過很多經典的港式醫療劇。1998年開播的《妙手仁心》,由吳啟華、林保怡、蔡少芬、陳慧珊等人主演,這一陣容也是相當豪華。
  • 「蜘蛛俠」送錦旗 南華附一胸心血管外科團隊的「妙手仁心」助康復
    紅網時刻衡陽1月7日訊(通訊員 李夠雄 記者 譚倩)近日,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心血管外科接受第二次大血管置換術的「蜘蛛俠」康復出院了,出院之前,他及其家屬親自將一面寫著「妙手仁醫,醫術精湛」的錦旗送到醫護人員手中,並激動地連聲道謝。為何這名患者被稱為「蜘蛛俠」呢?因為他是一名馬方症候群患者,而且是一名短短3年時間內經過兩次大血管置換術後的馬方症候群患者。
  • 《醫者仁心——中國醫學界院士口述訪談》:詮釋醫者仁心的大愛
    《醫者仁心——中國醫學界院士口述訪談》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一場席捲全球的瘟疫,向人類敲響了警鐘,我們要敬畏自然,保護自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適時推出的《醫者仁心——中國醫學界院士口述訪談》一書,秉承「為科學家立傳,為科學研究立言,為倡導科學精神立德」的宗旨,以口述史和訪談錄的方式,為我國醫學、生物學界作出重大貢獻的頂級院士們記錄影像和文字,從他們口中還原老一輩中國醫學界專家為國家現代醫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
  • 妙手施針,醫者仁心!王永青的二三事
    "學醫既是初心,也是母親的心願。"初見王永青是在醫院的診室裡。他留著乾淨利落的短髮,穿著一身白大褂,身形略微消瘦,正在給患者看病,說話間面帶笑容,態度溫和。王永青是我仙居縣下各鎮仙東村後坑自然村人。"我從小體弱多病,人也比較瘦小。"
  • 《妙手小村醫》漫畫上線 極光動漫阿里文學打造IP
    阿里文學籤約作者了了一生的最新小說《妙手小村醫》漫畫版日前已在全網上線,此次《妙手小村醫》漫畫版是由極光動漫製作發行,這也是極光動漫與阿里文學首次聯合打造IP作品。阿里文學總編輯周運表示,《妙手小村醫》是知名網絡大神作者了了一生與阿里文學合作的第一部小說作品,阿里文學一直嘗試與不同領域的合作夥伴一同培育IP,這次與極光動漫的合作就是一次跨界合作。
  • 「安徽好人」黃希松:紮根鄉村三十餘載 醫者仁心情系民生
    在三面環山的黃村鎮,黃希松不畏艱苦,三十餘年來譜寫了一段充滿醫者仁心的不平凡故事。2019年榮獲涇縣第一屆「鄉村名中醫」榮譽稱號。2020年10月份入選「安徽好人」。 ……  三面環山的黃村鎮,生活條件艱苦,黃希松三十餘年來譜寫了一段充滿醫者仁心的不平凡故事。在黃村鎮衛生院,四處可見來自國內各地患者送來的感謝錦旗,書寫了黃希松懸壺濟世的醫德和醫術。
  • 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抗「疫」歌曲《無悔的選擇》 致敬最美逆行者
    為向白衣天使致敬,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正式出品抗「疫」英雄歌曲《無悔的選擇》由晉銘作詞,曉弘作曲,呼倫貝爾民族歌舞劇院歌唱家演唱,維拉傳媒協同製作。《無悔的選擇》用雄壯的歌詞與旋律,詮釋奮戰在抗「疫」一線英雄的英勇擔當與無怨無悔的高尚情操!
  • 妙手小醫仙 吳東 雲汐(全部,已結局)閱讀
    妙手小醫仙小說 主角:吳東 雲汐 全文完整在線讀,妙手小醫仙 吳東 雲汐(全部,已結局)閱讀,妙手小醫仙 吳東 雲汐完結{免費/全集
  • 濟南章丘有位年輕的女中醫,用大醫精誠詮釋醫者仁心,你認識她嗎
    圖文/鄭中運濟南章丘雙山醫院新世紀社區服務站中醫科門診室裡,懸掛著一幅字畫,上邊寫著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大醫精誠。這幅字畫是一位患者贈送給中醫科主治醫師、女中醫苗燕的。據苗燕講,送這幅字畫的是患者楊某。
  • 妙手仁心,性命相託!你們在身邊,從未走遠
    感謝你們的守護而他們的守護也讓收到援助的人們萬分感動感謝你們珍藏半個多世紀的報紙,是滿滿的感謝五十多年前,唐飛榮的弟弟唐和平右手拇指被打斷,送醫救治。因為當年技術條件的限制,斷指再植屬於高難度手術。  作為兒子他盡了自己能盡的孝作為醫生他堅守醫者仁心之道許向東說每個醫生都會這麼做向每一個舍己紓困的醫務工作者致敬!
  • 「身邊感動」妙手仁心去病痛,患者錦旗致謝意
    [身邊感動]妙手仁心去病痛,患者錦旗致謝意12月6號,康復醫學科一區的宋女士拿著一面「心懷百姓醫德雋,笑暖黎民天使情」錦旗送到王玲科護士長手中,表達對劉豔萍醫生、韓丹護士及全體醫護人員的感謝之情。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敬佑生命·榮耀醫者」活動,也只是拉開了「尊醫重衛」大幕的一角,要在社會上呈燎原之勢,還需要我們獲獎的優秀醫生能夠帶動整個醫學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懈怠、持續奮戰,以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優良醫風,繼續當好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中國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作為傳播者,人民日報、生命時報還需要繼續為健康中國建設鼓與呼,為提升醫患關係做出更大努力,讓尊重與關愛播散於社會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