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黨政代表團赴長三角四市考察學習,取得哪些「真經」?

2020-12-17 中山網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確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中山落地落實,11月16日至20日,市委書記賴澤華率中山市黨政代表團赴江蘇省蘇州市、南通市、南京市和安徽省合肥市,考察學習四市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等經驗做法,與各市就協同對接國家戰略深化交流合作。

5天半的時間,行程滿滿,收穫滿滿。代表團考察了蘇州高新區、南通創新區、南京江北新區、安徽創新館等30多個具有代表性的點位,腳步遍及產業園區、科技企業、政務中心、規劃展館、歷史街區、生態示範區等,同四市黨政領導及職能部門、產業園區負責同志、企業家等深入交流懇談,對標先進、拓展視野、解放思想、創新理念,為下一步工作凝聚信心、動力和智慧。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韓立明,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凌雲等四市有關領導會見我市代表團一行或陪同考察活動。中山市領導陳文鋒、歐陽貴有、楊文龍、李長春、雷嶽龍、葉紅光,部分市直部門、鎮街主要負責同志參加考察學習。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會見中山市黨政代表團。

堅定戰略抉擇:

以大視野融入區域一體化

改革開放以來,生產要素在全國區域城市間流動,不斷促進生產力發展,形成了以產業鏈、供應鏈聚集為主要特點的區域協同發展格局。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就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三大增長極,經濟總量佔全國的近一半。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和增長極,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南京眼步行橋是長江上首座觀光步行橋。

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潮,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進一步加劇了外部發展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為破解這一發展面臨的中長期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決策,強調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國內經濟、暢通國內大循環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帶動世界經濟復甦。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在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上,長三角各個城市都唯恐落後。

蘇州加快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接軌上海新格局,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全力推進滬蘇同城化;

南通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以滬蘇跨江融合試驗區為依託,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引擎;

南京加快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爭做長三角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的重要引擎、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門戶樞紐;


合肥與上海、南京、杭州等市攜手奮進,高質量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和支撐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城市的跨越發展,無不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應勢而起。

以南通為例,2008年蘇通大橋正式通車,開啟了南通跨江聯動、對接蘇滬、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新進程,原本受長江天塹阻隔的「南不通」,由此進入江海通途的廣闊時代。

大橋通車前,南通經濟增速在江蘇13市中位居中下遊,大橋通車後穩居全省前三位。GDP從2008年的2500億元一路狂飆,到2019年達到9383億元,成為「萬億俱樂部」準成員。

中山與深圳、廣州的區位關係,與南通和上海、蘇州的關係非常相似。正在建設中的深中通道,就是我們實現跨越發展的底氣;南通為迎接「黃金通道」所作的準備,也是我們要借鑑的重要路徑。

▲中山市黨政代表團在南通市考察學習。

對於中山而言,「雙區驅動」國家戰略深入實施,「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建設深度推進,這些歷史機遇在時空上交匯、戰略上對接,既賦予我們重大使命,也為未來發展開闢無限空間。立足大時代、搶抓大機遇、實現大發展,首先要有大視野。

正如賴澤華所指出,「起點決定終點,起步決定終步,開局註定結局」。我們要學習長三角先進城市搶抓機遇的敏銳性、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起而行之的執行力,以「開眼看世界」的眼界、「敢為天下先」的膽識、「不走回頭路」的魄力,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掙脫束縛、邁開腳步,在融入國家戰略中站高望遠,在對標先進中奮發圖強,這樣才能在高起點上代表大灣區「國家隊」參與未來全球競爭。

抓牢發展主線:

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引領

蘇皖之行印象最深是什麼?代表團成員的答案一致——創新。

南京

南京在2018年提出「創新名城」口號,連續三年將新年的「第一會」和市委「一號文件」聚焦創新,今年又高規格成立市委創新委,立起創新「風向標」。

▲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韓立明會見中山市黨政代表團。

該市充分發揮高校、大學生等科教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以人才持大股、市場化運作、職業經理人管理為特徵的新型研發機構,激勵調動高校院所、科研人員面向市場需求進行創新,打通科技轉移轉化的「最後一公裡」。


▲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韓立明陪同中山市黨政代表團考察。

目前,南京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超6000家,創造專利總數近7000個。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南京綜合排名由2017年的全球第94位躍升到第21位。


▲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

合肥

合肥在創新方面同樣當仁不讓。過去15年,合肥GDP增速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一,從一個不顯山露水的城市,躍居新一線城市行列,其「逆襲」路徑,就是創新。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與中山黨政代表團一行交流。

近年來,合肥通過大拆違建、大手招商、大力融資,帶動一批企業植根成長,先後吸引了京東方、長鑫半導體、蔚來汽車等風口企業,孵化了科大訊飛等創新型企業,撐起現象級的產業地標。

2008年,該市在全年財政收入只有300億的情況下,拿出百億級的超大手筆引進顯示屏龍頭企業京東方,由此「無中生有」形成千億級的全產業鏈集群。合肥總結的一條經驗是:對於創新的事,我們並不緊盯著「掙錢」,也不圖一味「省錢」,只要是「值錢」的,我們都捨得「花錢」。

▲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凌雲陪同中山市黨政代表團考察。

▲中山市黨政代表團在合肥市考察學習。

與上述城市相比,中山在創新發展平臺引領帶動能力、企業創新主體支撐作用、高端創新人才吸引力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

必須切實增強走創新發展之路的信心決心,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大力強化重大平臺、核心載體、企業主體、產業集群、高端人才、創新生態等支撐,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加快補上創新這一課。

找準主攻方向:

堅定製造業立市不動搖

認清產業主攻方向,才不會在發展上走彎路,甚至走死路。此次考察進一步廓清了思路、明晰了方向。

幾個城市無一例外都把製造業視為立市之本。以人文著稱的蘇州,也是不折不扣的工業強市,與上海、深圳並居全國工業城市三強。今年上半年,蘇州依靠醫藥製造業的井噴,一度登頂全國「第一工業大市」。7月份召開的蘇州市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大會提出,過去蘇州依靠製造業成為了全國「標兵城市」,現在要依靠「新蘇州製造」,做高質量發展的「標杆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在產業細分方面做到極致,光一個生物醫藥,就形成了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崑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吳中診斷檢測及醫藥加速基地、太倉醫藥生產性服務業基地等15個不同特色定位的產業集聚區。通過強大的「鏈式粘合」,在本已不低的海拔上,造出「永遠不會淹沒」的產業高峰。堅信「大樹底下能種碧螺春」,蘇州這個「什麼都不是」的地級市,用結結實實的一磚一瓦,在上海金融和貿易中心周邊,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製造業長城。

再說合肥引以為傲的「芯屏器合」。「芯」是晶片產業,「屏」是平板顯示產業,「器」是裝備製造及工業機器人產業,「合」則是人工智慧和製造業融合。合肥在「以新帶舊」方面頗有心得,近年來,在技術工藝革新、信息技術融合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引導下,合肥製造業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挺進,將家電、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等三個傳統產業培育成了千億級產業,真正實現了「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並舉。

放眼整個長三角,腹地廣闊,精兵環伺,眾多製造強市你追我趕,未來區域競爭力不可估量。

灣區時代,中山要依靠產業突圍贏得地位尊嚴,與周邊兩棵「蒼天大樹」和一片「茂密森林」一起,撐起區域一體化發展大局。

當務之急,就是全力擁抱深圳、廣州,找準定位、錯位發展,久久為功夯實製造業基本盤,聚周邊有利要素為我所用,不斷把「長板」鍛得更長,今天當好超級城市的「配角」,未來爭當高質量發展的「主角」。特別是中山以傳統製造業為主,要學習合肥經驗,加快數位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家電、家具、五金、燈飾等產業走好「傳統製造—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數位化轉型之路,培育傳統產業競爭新優勢。

把握前沿趨勢:

打造吸引人才的制度環境

考察中,一個現象很有意思——各個城市的產業園區,都沒有傳統工業園區那種喧囂嘈雜、冰冷生硬的感覺。

蘇州城市分布呈現為一體兩翼:

■中間的古城,假山假水城中園;

■西邊的高新區與東邊的工業園區,真山真水園中城。

蘇州高新區是最早的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科創實力方面絕對「硬核」,卻用山水風光和非遺元素,裝點出一座不折不扣的生態科技城。

17平方公裡的南通創新區,從一片小散亂汙的荒蕪地,到初具規模的示範創新區,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這裡「把最好的生態環境留給創新」,整個園區碧湖棧道、花草世界環繞,別致新穎美不勝收。首屈一指的園區環境,遠勝於很多公園、景點。

▲南通市創新區。

一般的開發區、工業園區難以滿足創新人才對品質生活的要求,於是南京依託玄武、秦淮、鼓樓等中心城區,探索建設「城市矽巷」,把優質的創新載體融入到城市高品質生活裡。憑藉此舉,不僅得以築巢引鳳,還通過有機更新,實現了向存量空間要增量價值。

▲中山市黨政代表團到南京市「秦淮矽巷」考察。

合肥的合柴1972是一個舊區改造項目,以修舊如舊的手法,確保建築的完整性和藝術感,同時以科技、文化、藝術產業為核心,打造先鋒文化創意區。不斷有年輕人慕名前來「打卡」,不盡的創意、商機在這裡孕育成型。

除了統籌生產、生態、生活環境,營商環境的建設也至關重要,長三角城市極為注重從制度層面入手,推動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

●比如蘇州打造「蘇州最舒心」營商服務品牌,決心用像汽車4S店一樣公開透明、五星級酒店一樣標準可靠的「至高服務」,贏得「投資中國、首選蘇州」的口碑。

●南京的「寧滿意」工程,從企業和群眾關注熱點出發,圍繞基礎性支撐、個人辦事和企業辦事三個維度,提出「十個一」具體任務換取「您滿意」。

●還有南通的「不見面審批」,合肥的「創優營商環境3.0版」……

這些城市深知,如果制度環境跟不上,再好的空間也吸引不了人才和企業落戶;只有盡善盡美、精益求精的政務服務,才能讓優質資源奔湧而來。

「過去搞園區,廠房建好,流水線一上,人就來了。但現在,人才跟著產業和資本走的時代或已過去,變成產業和資本跟著人才走,人才跟著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走。」研究者對長三角引才模式的點評,可謂恰如其分。

激發闖勁幹勁:

行動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有句話說,「比你優秀的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這幾個城市很好地詮釋了這股「愈強愈拼、愈拼愈強」的精氣神。

蘇州崑山作為中國百強縣的領頭羊,在走出了「崑山之路」之後,又提出了「敢於爭第一、勇於創唯一」和「勇闖無人區」。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外貿普遍下行,而「外向」的崑山卻更加「外向」,新設外資項目222個,新增註冊外資同比增長147.2%,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05.8%。

南通以「地處長江下遊、工作勇爭上遊」為擔當和追求,喊出「狼山腳下呼喚『狼性』幹部」,發現、培養、激勵起一大批品質忠誠、意志堅韌、有血性、有團隊精神的「狼性」幹部衝鋒陷陣。

項目「上午拿地下午必須動工」,幹部「把烏紗帽系在褲腰帶上」,一切不唯結果說話的行為,在這裡都沒有市場。今年上半年,南通新開工、籤約2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11個,其中百億元以上項目24個。

南京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率先提倡「摘口罩」,領導幹部在3月初即帶頭「下館子」,在確保疫情控得住的前提上,實現經濟社會秩序放得開。

敢「拼」才會「贏」,前三季度,南京GDP增長3.3%,首次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

合肥提出「努力做最好的,不是最好就學習最好的」。

駐外招商團隊全是「空中飛人」,挨著上下遊產業鏈挖,直到全產業鏈打通;市場需要什麼企業,政府就去談什麼企業。

江蘇的一位領導介紹說,客商一旦被他們的幹部「粘上」,想「跑」也「跑」不掉……同樣是人,同樣幹事,意志力和執行力不同,結果定然大相逕庭。

南京行程,我市黨政代表團首站拜謁中山陵,既是代表中山人民向孫中山先生表達敬仰之情,也是以此銘刻偉人故裡重振虎威之志。

100多年前,少年孫中山隨母遠渡重洋,"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今天我市代表團到長三角考察,同樣有天寬地廣、茅塞頓開之悟。

「行動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賴澤華勉勵代表團成員,要用心消化、汲取此次考察學習的營養,以「他山之玉」破解「中山之困」,按照市委十四屆九次全會定下的目標,更好地思考、謀劃、破局,高標準推動各項工作。

賴澤華說南通、合肥等城市,用十年時間實現了GDP從3000億級到萬億級的跨越。中山要多少年才能達到5000億級、萬億級?這就是對全體中山幹部的時代命題,就是我們要矢志攀登、不懈追求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奮進意識,切實看到自身存在的巨大差距,清醒認識我們要經歷的將是一個快步追趕、刻不容歇的長期過程。既不能目光短淺、固步自封,做「井底之蛙」;也不能小進則滿、貪圖安逸,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

要樹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識,為了改變一個地方的命運,為了中山老百姓的福祉,每一個人都要咬緊牙關拼命幹、卯足勁頭往前衝。

要爭當「出頭鳥」、凡事「我先上」,善於抓住一切機會,防止瞻前顧後、患得患失,最終貽誤良機。

要在展望、謀劃未來的同時,堅持腳踏實地,一年一年做、逐月逐月做、每天每天做,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要識大體、顧大局,講團結、講擔當,真正做到「一家人一條心一起幹」。

要適應嚴的要求,一切從公心出發,依法、民主、科學決策,在從嚴管理下更加擔當有為。

要加強廉潔自律,以包公「不持一硯歸」的精神自勉,慎獨慎微、善始善終。

相關焦點

  • 範中傑呂玉印率市黨政代表團赴中山學習考察:聚焦中山所長肇慶所優...
    6月28日至29日,肇慶市委書記範中傑、市長呂玉印率市黨政代表團赴中山市學習考察,召開兩市對口幫扶工作聯席會議,研究部署對口幫扶工作。中山市委書記賴澤華、市長危偉漢參加有關活動。△6月29日,2020年中山—肇慶對口幫扶工作聯席會議。
  • 安慶市黨政代表團赴杭州學習考察數字經濟發展
    4月25日,市黨政代表團赴杭州學習考察數字經濟發展活動正式啟動,為期5天。市領導章松、張君毅、華克思、胡紅兵、周東明、黃杰、花家紅、劉飛躍、王愛武參加考察。學習考察期間,通過走進現場、聆聽授課、分組討論等方式,代表團一行將全面充分學習考察杭州等地的數字政府(智慧醫療、智慧旅遊、智慧應急、智慧社會治理、智慧政務)建設、工業網際網路、5G應用實際案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措施等,借鑑先發地區經驗做法,大力推進創新發展,進一步提升數字經濟發展領域幹部的實戰能力和工作水平。
  • 興化市黨政代表團赴東臺考察學習
    7月16日上午,興化市委書記葉冬華,市委副書記、市長方捷率領該市黨政代表團赴東臺市考察,學習借鑑兄弟縣市發展經驗,推動興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東臺市委書記楊雪峰等東臺市四套班子領導及相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陪同考察。
  • 萬年縣黨政代表團赴三地開展考察學習
    12月19日至20日,萬年縣委書記吳樹儉、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朱振華、縣政協主席江俊率黨政代表團「走出去」開啟「取經之旅」,利用2天時間赴樟樹市、高安市、南昌縣三地「取經」學習,為萬年高質量發展「蓄力」。
  • 相城區黨政代表團赴安吉、吳江考察學習,關鍵詞:綠色發展!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深入推進,相城主動出擊,不斷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交流合作,對標先進,比學趕超。7月15日至17日,相城區黨政代表團先後赴南通港閘區、上海張江高新區及臨港新片區、湖州安吉縣、吳江震澤考察學習。
  • 萬年縣黨政代表團來我市考察學習
    萬年縣黨政代表團來我市考察學習 2020-12-20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位對標丨我區黨政代表團赴南通、東臺考察
    高位對標丨我區黨政代表團赴南通、東臺考察 2020-08-11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黨政代表團來鎮考察學習
    13日至14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黨委書記、政委謝強率領黨政代表團來鎮考察學習,其間,召開鎮江——第四師可克達拉市對口支援座談會。市委書記馬明龍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徐曙海陪同考察。
  • 劍瓷和燒餅 嘉興黨政代表團赴麗水為何考察了這些?
    12月18日,嘉興市委書記張兵率嘉興黨政代表團繼續在麗水市學習考察。代表團一行先後赴麗水市龍泉和縉雲兩地,學習考察麗水市劍瓷、燒餅產業發展和兩地鄉村振興示範點山海協作項目建設情況等。劍瓷和燒餅產業發展因何吸引代表團的關注?嘉興代表團從這兩大「知名」產業發展中取得怎樣的「真經」?加強「唯實惟先、善作善成」團隊建設部署會後的首次學習考察之行,讓代表團成員有哪些收穫?
  • 市政府常務會傳達學習省黨政代表團赴浙江省考察學習精神
    12月11日,市長張德華主持召開五屆市人民政府第57次常務會議。傳達學習雲南省黨政代表團赴浙江省考察學習有關精神,研究我市產業發展「三百」工程、調整相關行政權力事項和政務服務事項等內容。玉溪城市風光 潘泉 攝會議指出:要學習借鑑浙江在改革開放、產業轉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營商環境、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務實推動合作。要加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對接協調,主動承接浙江產業轉移,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
  • 中共榆林市橫山區黨政代表團一行蒞臨揚州北大科技園考察學習
    中共榆林市橫山區黨政代表團一行蒞臨揚州北大科技園考察學習 2020-09-09 15:54:00來源:東方網
  • 天津市黨政代表團到河北考察
    12月12日,天津市黨政代表團到我省唐山市考察。這是代表團在唐山市曹妃甸區規劃展廳實地考察。河北日報記者趙威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四建磊)12月12日,天津市黨政代表團到我省唐山市考察。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廖國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段春華,市政協主席盛茂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省政協主席葉冬松等參加活動。
  • 市政府代表團赴北京市通州區學習考察
    市政府代表團赴北京市通州區學習考察 2020-12-14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溫泉縣黨政代表團來宜昌考察交流
    新疆溫泉縣黨政代表團來宜昌考察交流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9日 18:54 來源:三峽日報   三峽日報訊(通訊員張雙全)12月14日至16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黨政代表來宜考察對接援疆工作。
  • 撫州市黨政代表團來萍考察調研
    11月12日下午,省政協副主席、撫州市委書記肖毅,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鴻星率撫州市黨政代表團來萍考察調研。,值得撫州學習和借鑑。當撫州市黨政代表團聽到江口村幾個月前還只是一個閉塞的小山村,短短100天就完成了華麗轉身,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紛紛對萍鄉速度表示驚嘆,對我市大幹實幹快幹交出的亮麗答卷給予肯定。
  • 銅仁市黨政代表團來長考察
    2021年1月6日至7日,貴州省銅仁市黨政代表團來長考察。銅仁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少榮率隊到湖南省長沙市考察數字經濟、教育合作等工作。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會見考察組一行。銅仁市領導閆曉青、劉嵐,長沙市副市長李蔚、劉明理、長沙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郭力夫等陪同考察。
  • 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在京考察 蔡奇陳吉寧李偉與王國生尹弘座談
    原標題: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在京考察 深化京豫對口協作 推動兩地合作發展蔡奇陳吉寧李偉與王國生尹弘座談 本報訊(記者 劉菲菲 武紅利)昨天,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在京考察,兩地籤署京豫戰略合作協議。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與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生,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弘座談。
  • 保山市黨政代表團考察雲南海誠集團項目
    本網訊 為進一步推進與雲南海誠集團的合作,按照市委主要領導安排,3月28日至31日,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靜,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董禮書率保山市黨政代表團赴玉溪、西雙版納對雲南海誠集團進行了全面考察了解。
  • 顏偉 陳一清率南岸區黨政代表團赴石柱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攜手打...
    顏偉 陳一清率南岸區黨政代表團赴石柱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攜手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共同在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本報訊(記者 熊一帆)5月26日,區委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兼)顏偉,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重慶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兼)陳一清率南岸區黨政代表團赴石柱縣考察對口幫扶工作
  • 溫泉縣黨政代表團與宜昌市黨政領導交流對接援溫工作
    12月14日至16日,溫泉縣黨委書記蘇卡率溫泉縣黨政代表一行赴湖北省宜昌市考察對接援疆工作,進一步深化兩地交流合作,推動落實對口援疆工作任務。宜昌市市委書記周霽,宜昌市市委副書記、宜昌市市長張家勝會見了代表團一行。考察期間,溫泉縣黨政代表團與相關部門進行了深入交流,全面對接了智力援疆、教育援疆、醫療援疆及產業援疆有關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