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量科技雲計算事業部負責人蔡超:站在雲原生的風口看未來

2020-12-14 極客公園

雲原生的話題近幾年異常火熱,2011年網景創始人馬克·安德森曾說,軟體正在吞噬世界,而後續開源、雲計算技術的發展,也正在吞噬著之前的技術成果。雲計算之後,業界公認的下一個時代,是「雲原生」的舞臺。

 根據CNCF對雲原生的定義,他的本質是充分利用雲計算的優點來構建和運行應用的方法。他的主要特徵包括微服務、容器技術Devops和持續交付。對比傳統軟體開發方法開發出來的應用,雲原生應用可謂是底層邏輯的顛覆式創新,也是未來大勢所趨。

 其實雲原生的理念並不算新,矽谷科技企業發展的歷程中都能看到雲原生的影子,例如微軟、甲骨文的轉型,和SaaS公司Salesforce的興起。之所以雲原生在國內科技網際網路行業受到追捧,也是因為雲計算的浪潮下很多企業已經完成了或者正在經歷「上雲」的過程。但上雲之後企業一定會面臨「用好雲」的問題,基於雲原生開發的一系列應用,就是為大家解決「用好雲」的問題。

 技術的進化總有資本的推波助瀾,資本市場對於雲原生技術的興起 「春江水暖鴨先知」。就在今年,基於雲原生開發的美國雲資料庫公司Snowflake就受到資本瘋狂追捧,連「在過去54年來從未參與過新股發售」的股神巴菲特也以發行價購買了Snowflake價值7.3億美元的股票。而Snowflake 9月16日在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飆升111%,達到約253.93美元,估值也從330億美元增至700多億美元,一舉成為美國有史以來IPO規模最大的一家軟體公司。

 Snowflake市值暴增的背後,是資本對雲原生的押注。不同於傳統的雲服務,Snowflake提出了> 與Snowflake相似,港股上市公司匯量科技雲事業部旗下品牌SpotMax也應用了雲原生相關的技術和理念,幫助客戶實現極致的雲成本優化。同等算力下,SpotMax最高可為企業節省90%的用雲成本,而在相同的預算內,則可以將企業享受的算力提升10倍。

 據悉,匯量科技是一家全球性技術平臺,於 2013 年在中國廣州成立,並於 2018 年12 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01860.HK)。匯量科技連接全球廣告主和移動應用媒體,為移動應用開發者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移動廣告服務和數據統計分析服務,以助力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增長。

 日前,匯量科技將雲計算相關業務升級為與程序化廣告業務並行的核心業務,並進行架構調整,成立雲計算及基礎架構業務中心(雲事業部),由技術副總裁及首席工程架構師蔡超負責,直接向聯合創始人及總裁曹曉歡匯報。

蔡超

 匯量科技雲計算及基礎架構業務中心負責人蔡超近日和和訊網一起就雲原生及SpotMax等相關話題進行了探討。

 蔡超介紹,SpotMax旨在幫助⽤戶使⽤雲平臺提供的彈性資源,在保證系統可⽤性,甚⾄幫助客戶獲得更⾼可⽤性的前提下,實現成本的最大化節省。目前SpotMax已對外商業化,並與全球市場兩大雲商阿里雲及AWS建立了合作關係,是中國使⽤競價實例最多的公司,管理5000+競價實例,服務的客戶涉及遊戲發行、程序化廣告、實時分析引擎、遊戲數據分析平臺等不同領域。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超3000億美元,達到3556億美元,增長16.4%。雲計算產業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從全球來看,2020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將超4000億美元。

 在蔡超看來,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使得用戶能夠快速啟動自己的創新想法,並且通過雲scale on demand(按需獲取)的特性,徹底擺脫了資源的束縛。接下來用戶就會著眼於更加高效地使用雲,包括進一步加快應用的交付,提高資源利用率。這些就會推動像雲原生技術去幫助用戶更好地利用雲的相關技術和服務的快速發展,雲原生也必將成為雲計算市場的下一個增長點。

 對話實錄如下:

 和訊網:蔡總,您好!我第一個問題是SpotMax是個什麼樣的產品,能為客戶解決什麼問題,核心優勢是什麼?

 蔡超:您好,SpotMax簡言之就是一套雲成本優化的解決方案,為客戶實現用雲過程中極致的成本管理。我簡單解釋一下:SpotMax的服務和產品幫助客戶的系統充分發揮雲計算基礎設施的特點,甚至是定價特點,來提供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例如,企業上雲過程一定會用到雲商的伺服器資源,通常雲商有三種收費模式:按需實例、預留實例與Spot實例,三種模式的費用從高到低。 "SpotMax的其中一個產品MaxGroup就是讓企業用戶更放心地使用費用最低的Spot實例降低成本,而無需擔心穩定性受影響。"

 要同時實現「低價」和「穩定」並不容易。Spot實例其實是雲商的閒置資源,價格便宜但供應不穩定,容易中斷,而一旦中斷對於企業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SpotMax會統計過去中斷的歷史數據和實時分析目前的市場供需情況,來預測不穩定的Spot實例,做到對各個可用區中的各種類型的實例機型進行市場評分和中斷管理。根據用戶集群的特點,SpotMax可以自動化地在雲商全球各地的數據中心調度那些最便宜和最不可能被中斷的實例機型為業務所用,根據客戶業務的特徵來平衡「低價」和「穩定」。

 和訊網:從貴公司財報可以看到,程序化業務目前是匯量科技的核心增長引擎,2020年上半年,佔了公司總收入了71.9%。那將雲計算升級到與程序化廣告並行的核心業務之後,我們對收益的預期是什麼?

 蔡超:我想這個問題是這樣來看的。首先,進入雲計算相關的,也是符合匯量科技為開發者打造工具生態的長期戰略考慮的。產品和產業的生命周期通常要經歷一個投入大低產出的引入期,尤其是匯量科技自己程序化業務的發展就已經說明了這個規律:前期產業的投入非常大才換來了後期的快速的發展。

 匯量雲計算相關業務目前處於一個非常初期的孕育階段。市場和用戶需求也是瞬息萬變的。在這個階段,我個人認為比考慮收益預期更加重要的問題是考慮真正的客戶價值。至於收益,我更加相信稻盛和夫的觀點「錢不是賺來的,越想賺錢的人,越賺不到錢,錢是幫助他人解決問題後,給你的回報。什麼時候你明白這句話,你就開始賺錢了。」

 和訊網:看阿里發的財報,阿里雲依舊沒有打破虧損的魔咒,沒有實現盈利。包括頂著「雲計算第一股」在科創版上市的ucloud淨利也大幅下滑,您如何看待「雲計算一直在虧錢」這個問題?破局之道在哪裡?

 蔡超:這個問題提的很好,雲計算業務不能一概而論,我們跟雲商也不能混為一談。

 首先來說,至少在目前我們不是雲商,雲商提供的是雲計算的基礎設施。而我們的使命是填平客戶的應用系統和雲計算基礎設施之間的鴻溝。我們的願景是讓雲計算的使用變得更加簡單和高效。所以我們其實是一個銜接、橋梁的作用。我們是要幫助雲商,幫助像阿里雲這樣的雲商能夠在未來被更好和更廣泛的使用,那這樣在未來也許我們能幫助他們不虧錢。

 其實破局之道,是要真正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這個不僅僅是我們的破局之道或者是雲商的破局之道。你有價值,能幫人解決問題,破局是自然而然的。我在上面已經引用稻盛和夫的觀點來來說明了。

 和訊網:好的。下一個問題,我想問一下匯量在雲事業部這塊的投入目前是怎樣的,相關的投入主要用於哪些方面?

 蔡超:目前來說,匯量創建這個雲事業部是從集團層面的一個戰略考量吧。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是以「為開發者構建完善的工具生態」為戰略。目前公司把雲事業部放在與核心業務程序化廣告放在並行的位置,可見我們的決心和信心。相匹配的投入也會是不遺餘力的。投入主要會用於人才招聘、技術研發,因為我們還是一個技術型的公司,非常強調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這樣一個業務。基礎設施和伺服器資源的採購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我們會對我們的用戶提供服務。

 和訊網:您剛才提到了在美股上市的Snowflake,他們上市首日是漲了100%+,包括現在的阿里雲、AWS這些,我們匯量目前的產品和我以上提到的這些公司有些什麼關係嗎?和他們有直接的一些競爭嗎?

 蔡超:上一個問題我已經解釋了我們跟雲商之間的關係。我們來看一下Snowflake,隨著雲商、雲計算快速大規模的發展,下一步我們看好的就是像雲原生這樣的技術,而這些技術是推動雲計算更好更廣泛地被使用,是幫助大家能夠更好地利用雲基礎設施的特性的。Snowflake和SpotMax在這一點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都是應用了相關的雲原生的技術和理念,都是為了幫助客戶更好更簡單更有效地去使用雲,以及通過雲計算來簡化我們的工作。

 無論是像Snowflake那樣去構建數據倉庫、大型的數據分析,還是像SpotMax這樣利用雲端的彈性計算資源,對彈性計算資源進行自動的調度優化,這些都是在企業完成了上雲之後,去幫助企業更好地使用雲。這些自然就是在上雲之後、雲計算大規模發展之後的很自然的新的熱點,這也就是為什麼Snowflake這樣的公司能夠在美股上市有這麼好的表現。

 和訊網:好的,我最後還有個問題。您從專業人士的角度如何看待雲計算未來的市場的發展?

 蔡超:我覺得雲計算一定是未來發展的趨勢。當然它可能以多種形式去存在,並不是說所有的系統完全要都在公有雲上,可能是與混合雲、完全公有雲也可能會是以多雲的形態存在,但是它未來一定是一個發展的趨勢,因為它符合我們說的Infrastructure(基礎設施)逐漸由低層抽象向高層抽象去發展的整體形勢。

 最早你需要去構建自己的Infrastructure,雲市場的發展幫你構建了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這樣的一個平臺,提高了你的抽象層次。其實我想說的是,隨著雲計算的發展,真正接下來的發展熱點是雲原生相關的技術。雲原生相關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大家如何去利用好雲、更高效地使用雲相關的技術。正因為我們看到了這一個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也覺得這個發展方向更加符合匯量科技「為開發者打造我們的工具生態」的遠期戰略,所以我們成立了這個雲計算事業部。

相關焦點

  • 匯量科技宣布成立雲事業部 首席工程架構師蔡超負責
    匯量科技(Mobvista)於11月30日發布公告,將彈性雲計算團隊及工程運維團隊合併為雲計算及基礎架構業務中心(簡稱:雲事業部),成為與公司廣告技術事業部並列的第二大事業部。
  • 阿里雲資料庫李飛飛:雲計算推動資料庫向雲原生快速演進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資料庫事業部總裁李飛飛表示,雲計算正在推動資料庫向雲原生快速演進,阿里雲資料庫已全面布局雲原生。  深耕11年10萬餘客戶   2020年11月,「完美日記「上市了。迅速崛起的「完美日記」,從2017年的全新品牌,到如今的 「國貨之光」,成為今年創投圈的現象級案例。  快速的業務發展背後,是高壓力的系統挑戰。
  • 2020,來「盤」|雲計算市場「馬太效應」加劇,雲原生異軍突起
    回顧是為了更好的出發,沒有未來不可抵達。2021年即將撲面而至,ICT行業已準備好直面5G大發展的新機遇,牢牢把握這一機遇,必將迎來一片嶄新天地!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雲辦公、雲課堂、雲演出、雲展覽……「雲化」生活極大方便了足不出戶的大眾,雲行業也再次走上了風口。
  • CNCF/VMware/PingCAP/網易數帆/阿里雲聯合出品雲原生...
    「雲原生(Cloud Native)」這個詞在2020年刷屏了。在企業積極進行數位化轉型,全面提升效率的今天,雲原生被認為是雲計算的「下一個時代」。12月16日、12月17日,來自CNCF、VMware、PingCAP、網易數帆、阿里雲的15位嘉賓將共同分享雲原生的技術理念和實踐。網易數帆在很早期即已使用雲原生技術。早在2016年,網易數帆基於Kubernetes和Docker的Serverless容器的技術已經成熟,並在實際大規模生產中應用。
  • 共話實戰 深剖企業那些年為何如此青睞雲原生
    隨著雲計算的快速發展和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自己的核心系統向雲上遷移,從而享受雲計算帶來的紅利。學霸君基於容器ACK的微服務架構設計,通過雲原生技術的優勢提升教學支撐效率,成為在線教育行業落地雲原生的樣本,也成為推動「教育+科技」融合應用的標杆。
  • 2021雲計算「奇點」將迎二次爆發,五大新趨勢凸顯
    當時間的指針指向2021年,雲已經成為業務轉型和IT基礎設施現代化的支撐,而新冠的發生進一步催化了推動雲轉型的現有因素,有望助推全球雲計算實現二次爆發,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業務運營和遠程工作將更加依賴雲計算,更多企業將會採用基於雲的商業模式,使企業運營更高效,並與形勢相適應,而不必依賴於一個系統。站在2021年的起點,我們展望雲計算市場的五大新趨勢。
  • 深信服收漲3.37% 雲計算風口下獲騰訊、高毅等資本大佬追捧
    發行對象最終確定為4家,分別為上海高毅資產管理合夥企業、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公告顯示,募集資金投向聚焦於公司主業,分別為雲化環境下的安全產品和解決方案升級項目、網絡信息安全服務與產品研發基地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金額分別為2.82億元、6.06億元。
  • ZStack十二月刊 | 榮獲雲計算標準大會雙項殊榮、與超越科技戰略...
    雲原生的技術探索與落地實踐 | 研究報告》,著重闡述了對雲原生技術生態的深刻觀察,包括梳理了雲原生的技術發展脈絡、剖析商業創新模式、洞悉行業實踐紅利,對於加深了解當下整個雲原生全景生態,有著重大參考價值。
  • 「架構師專題」雲原生時代,架構師需具備的十大核心能力(下)
    自從 2009 年入職百度以來,已經經歷了 11 年了,我自己從一線研發工程師開始,也逐步成長成為了帶領複雜技術方向的技術負責人。10 年多的工作歷程,讓我有幸經歷了大範圍的技術演變,特別是雲計算和雲原生技術從朦朧到普及,對工程師和架構師的要求也發生了不少變化。
  • 雲原生、存算一體、持久化,阿里雲內存資料庫Tair出世不凡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資料庫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高級研究員李飛飛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資料庫產品事業部總經理、高級研究員李飛飛雲原生加持的內存資料庫Tair阿里雲推出的雲原生內存資料庫Tair是阿里自研的一個完全兼容Redis協議的 KVS 緩存系統。
  • 雲原生時代的業務管理,一站式的「交鑰匙」服務
    就在前段時間大家安享十一國慶假期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國召開了一年一度的VMworld 2020大會,推出了新的超融合、雲計算、存儲以及數據保護與最新那麼恭喜你,你可能與未來的雲環境無緣了。其實自2014年發展至今,Kubernetes已經成為了市場佔有率最高、發展最快的容器平臺。
  • 揭秘雲原生優秀實踐:星環科技&運營商容器化大數據能力開放平臺
    容器化大數據能力開放平臺此前,星環科技助力某運營商建設的容器化大數據能力開放平臺,獲得了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頒發的「雲原生十大優秀案例」。該容器化大數據能力開放平臺可實現跨數據中心的異構計算資源管理和調度,構築了大數據及雲計算創新空間,賦能各類合作夥伴的應用孵化和創新探索。
  • 邊緣計算:是流行詞還是未來?
    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推進,邊緣計算正式站上了市場的風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技術趨勢。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邊緣計算的高增長,有可能會在計算領域上演「中心走向邊緣,邊緣走向中心」的一幕。誠然,這樣的論斷並非「空穴來風」。
  • 騰訊安全董志強:用雲原生安全鑄造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堅實底座
    12月19日,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在北京舉辦,騰訊雲首席安全官董志強出席並發表了以《用雲原生安全鑄造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堅實底座》為主題的演講。他表示,雲計算已成為產業網際網路和未來數位化變革的主要載體,而雲上的安全服務也應該像雲一樣,讓客戶能夠開箱即用、按需索取、按量付費。
  • EMCM官網:蘋果強勢入局雲計算
    K8s 有點像雲計算的保姆,負責管理容器在哪個機器上運行,監控容器是否存在問題,控制容器和外界通信等。谷歌挖掘雲計算人才的想法早已有之。2018 年曾表示過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1000 億美元在美國數據中心上,並於2019 年加入了託管Kubernete 和容器的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 時代在召喚雲原生
    我們已經進入雲計算下半場,不再像上半場在糾結要不要上雲,而是討論怎麼上雲?才能把雲計算的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如何把雲計算與不同的業務場景深度結合?如何讓技術真正作用於企業?如何節省企業IT部署成本?誰也不知道答案,直到「雲原生」來了。◆◆雲原生是什麼◆◆雲原生是什麼?
  • 2019年雲計算發展狀態 - 雲計算_CIO時代網 - CIO時代—新技術、新...
    行業專家指出,「一切都與雲計算有關。即使是一些與雲計算關係不大的大型科技公司似乎也致力於將自己的業務與雲計算聯繫在一起,因為雲計算的應用已經包羅萬象。」 關鍵詞: 雲計算   有些人對當前技術新趨勢缺乏了解而感到擔憂和沮喪。行業專家指出,「一切都與雲計算有關。
  • 大咖論道雲原生 七牛雲 Tech Meetup 深圳站啟航
    本次分享中,來自 CVTE DevOps 技術負責人劉創招、荔枝 IaaS 平臺負責人餘程、他趣技術負責人張嵩、七牛雲資深研發工程師況永巧以及七牛雲架構師敖文武,分別從雲原生 DevOps、全球化、Serverless、微服務、Kubernetes 五個方面同參會者進行了分享與交流。
  • 青雲科技:雲計算業務連年虧損 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揮之不去
    ,促進信息技術升級的雲計算正在快速發展,也正在成為大型科技公司爭搶的領域。北京青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青雲科技」)便是這樣一家具有廣義雲計算服務能力的平臺級混合雲 ICT 廠商和服務商,以軟體定義為核心,可為企業用戶提供雲計算產品與服務。 新興的雲計算領域,目前還是個投入不等於能有產出的行業,擬在科創板上市的青雲科技近幾年的發展著實很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