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資之父」約翰·鄧普頓曾經說,過去100年裡,樂觀主義者帶領著美國的股市走到了今天。
投資中的樂觀主義不僅是一種態度,還是一種信仰。廣發競爭優勢基金經理苗宇對待投資永遠是樂觀飽滿的狀態。在一次路演當中,有投資者問到了消費行業的天花板問題,擔心需求下降會對企業帶來衝擊,苗宇是這麼回答的。
「長期來看,真得不用擔心,我永遠相信一點,即人類社會發展從低級到高級螺旋式上升,收入也一樣,生活品質也一樣,這是投權益的信仰。如果連這個信仰都沒有的話,就不要做股票了,意味著你是悲觀主義者。」
廣發競爭優勢基金經理 苗宇
作為一名樂觀主義者,在長期主義的跑道上,苗宇從不放棄的,就是尋找偉大的公司,並與之一起成為時間的「真朋友」。
苗宇2008年以數學博士的背景加入了廣發基金,做過周期行業研究員,後致力於成長股的研究,並憑藉優秀的表現在2015年擔綱基金經理。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20日,他管理的廣發競爭優勢5年多來任職回報率達到196.34%,年化回報為20.74%。
作為一名長期主義的堅實擁躉,苗宇在研究和投資的道路上也在不斷地進化,在採訪的過程中,苗宇向筆者詳細闡述了自己是如何做研究,他獨特的選股思路。其中,對於看好的股票重倉出擊、堅定持有的行動,則是他在長期主義這一投資跑道上的最好寫照。
尋找產品PLUS型和平臺型公司
問:你管理廣發競爭優勢5年多來,年化回報率達到20.74%,你的投資方法論是什麼?
苗宇:從股票價格的決定因素來看,買股票其實就是買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翻譯成會計學或者金融學的語言,企業的價值則是等於該企業在未來所產生的全部現金流的折現值總和。
仔細分析這些因子,我發現,從基金經理的角度,有些東西是不可研究的,比如折現率,它更多涉及到宏觀的因素,而我們能夠研究和把握的,則是企業的自由現金流,所以,產業和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基金經理應該重點研究的。
我用的也是比較傳統的研究手段,我更願意把自己定位成研究企業和公司的手藝人,我們的方法論就是,通過報表分析,挖掘企業的競爭優勢,對標的進行持續跟蹤,通過這種方法尋找到可持續、可增長、可預期的現金流。
問:具體而言,你如何找到重點研究的公司?
苗宇:現在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想把每個公司都研究透徹根本不可能,研究工作也需要我們化簡為繁。根據行業和公司的發展階段,我們把公司分為產品型、產品PLUS和平臺型三類。我的持倉主要是後兩類公司。
這些公司有什麼好處?產品PLUS型公司的特點是,在某些領域具有根據地市場,並且具有完善產品線規劃。平臺型公司則是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市場掌控能力的企業,業務條線沒有明顯短板,並且最終能夠實現企業、上下遊的共贏。
總體而言,產品型和平臺型公司可以尋找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實現持續穩定增長的現金流,這些公司普遍是時間友好型公司。找到這種類型的公司,我們會動員各種專家庫的資源和研究支持,對它們進行持續跟蹤,找到企業動態護城河。
問:這個提法非常新鮮,你剛才說到,A股大部分的公司都是產品型公司,產品型公司也可以盈利,為什麼不考慮呢?
苗宇:對於產品型公司而言,從現金流的曲線來看,短期有可能會衝高,達到某個峰值之後就會逐漸衰退,因為本質上是利潤率平均化的過程。但如果公司能不斷地擴充產品線,搭建一個平臺管道,不斷尋找發展的第二曲線,就能夠把現金流的導向、方向往上拉正拉直,這樣的曲線才會更平穩。
對於這些產品PLUS型、平臺型、生態型的公司,哪怕短期估值貴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種企業增長的持續性會會遠超大家的預期。
深度研究下的重倉底氣
問:從廣發競爭優勢的持倉來看,你前十大重倉股的集中度比較高,今年三季報的數據中,前十大股票佔比就達到66.83%,你更傾向於集中投資?
苗宇:投資集中度高跟我個人的投資思路是息息相關的。我做了5年的權益投資,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論,不會看到一個熱點就去追,我情願慢一些,先沉下心來把研究做得很深入。
我的十大重倉股基本上都是自己一路研究、跟蹤下來的,一定是非常看好和有信心的公司才會買入,既然這樣,為什麼不重倉呢,如果持倉很分散,跟做量化有什麼區別?在深度研究的基礎上做出重倉的決策,這樣就能保證組合裡面不會出現爛股票,這也從源頭上控制整體組合的回撤。
問:哪一類的公司是你會重倉的?
苗宇:在具體股票的研究中,我特別關注供給結構、核心競爭力,至於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需要不斷總結、不斷看。
我的組合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競爭結構足夠好的公司,才會成為我的重倉股,這類公司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力不斷提升,當然能力可以體現為淨利潤,也可以體現為收入、現金流或者管理能力等。。
具體而言,企業能力的不斷提升,就是公司的終端產品一定要不斷提升,只有這樣,在價值鏈的分配中才能搶到比較好的位置,可以分配的東西更多,最終實現上下遊共贏。
問:對於這樣的公司,是否就像查理·芒格說的,碰到好機會就下重注?
苗宇:是的,比如在一個行業做投資,我肯定先把最優秀的股票買夠了。
二級市場其實特別有意思。打個比方,如果你是一名學生,在考試的時候,老師告訴你這道題答案是A,那你一定會選A。但到了二級市場,很多人明明知道買某龍頭公司能賺錢,但偏偏覺得龍頭貴了要去買二線、三線公司,覺得它們能帶來更多超額收益,其實這種思路是不對的。
問:好生意也需要有好價格,很多消費龍頭股去年以來已經漲了很多,應該怎麼去把握它們的估值和空間呢?
苗宇:我們可以用更高的維度去看這個問題,跳出 A股,看英國股市、美國股市、法國股市,有什麼東西創新高了?事實上,各個國家那一批最具核心競爭力的股票表現都差不多,即使流動性條件變差,這些公司跌的也比普通公司跌得少一些。在流動性比較寬鬆的情況下,稀缺的東西最值錢,美國是亞馬遜、英偉達、谷歌、蘋果最值錢,中國各個行業的龍頭最值錢,當然消費行業也不例外,也就是大家說的核心資產。
從經營的維度分析,這些大公司的毛病肯定也比小股票要少一點,至少業績增長是不用特別擔心的。
問:你也非常提倡投資中的長期主義,有一些高端白酒的持股周期已經超過了36個月以上,你是怎麼看待「時間」在投資中的意義?
苗宇:我把自己的投資理念概括為十二個字:長期主義、估值保護和適度多元。對於長期主義,大家都在說要做時間的朋友,我認為,我們應該要做時間的「真朋友」,用更長期的視角去分析企業、分析公司,並且在看好的基礎上長期陪伴好公司的成長。
客觀來說,中國市場儘管現在機構投資者的佔比有所提升,但動蕩效應和羊群效應還是非常明顯,我們只需要在正確的路上持續不斷地走下去,就能夠收穫比較好的、長期穩定的收益。
聚焦消費、醫藥、科技三大能力圈
問:從你的持倉可以看出,消費、醫藥和科技類公司是你重點配置的方向,能談談你為什麼聚焦這幾個行業嗎?
苗宇:這些行業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第一,歷史上,這幾個行業的長期價值都被證明過,國內外都出現過很多優秀的公司。其二,這些企業財務表現很好,能帶來長期穩定的複合股東回報。第三,從更長期的角度來說,中國的消費、醫藥和科技行業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問:在消費行業的投資中,你具體是如何做的?
苗宇:投資消費品講兩個邏輯,第一個邏輯是集中度提升,第二個邏輯是消費升級,在具體分析的過程中,我們比較關注競爭格局和產品本質。
長期來看,中國的消費行業真得不用擔心,我永遠相信一點,即人類社會發展從低級到高級螺旋式上升,收入也一樣,生活品質也一樣,這是投權益的信仰。如果連這個信仰都沒有的話,就不要做股票了,意味著你是悲觀主義者。
問:我們觀察到你近年也投資了科技類股票,能不能講一下這方面的拓展?
苗宇:我們希望企業能有第二成長曲線,其實基金經理也一樣。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可以一元化,但是投資的範圍不能一元化,基金經理需要不斷學習進化,拓展自己的能力圈,這樣才不會被時代的車輪碾壓。
從經營的角度來看,所有生意的本質都一樣,要想做好、做大都需要良性的產品流、現金流的循環。換個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承認不同行業的屬性有差別,也需要理解不同行業的投資方法不同,不能生搬硬套。
我們擴展了自己的能力圈,但是對於公司的質地要求一樣嚴格。我們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和部分優質製造業,這些公司普遍具備很強的平臺能力,同時具備強大的進化能力,這些公司就是我們所說的平臺型公司,是非常好的投資標的。
基金經理簡介:
苗宇,理學博士,超12年證券從業經歷,5年公募基金管理經驗。現任廣發基金有限公司策略投資部基金經理,擔任廣發競爭優勢、廣發大盤、廣發優質生活等產品的基金經理。其中,廣發競爭優勢獲海通證券和銀河證券三年期、五年期五星評級。(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