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劍
十大名劍是指軒轅、湛盧、赤霄、太阿、龍泉劍、幹將、莫邪、魚腸、純鈞、承影。十大名劍的記載多見於古籍或上古傳說,如《史記》、《越絕書》、《列子》、《吳越春秋》等。
在十大名劍中,有些是真實存在而有些僅僅是傳說或文學渲染的產物。
今日來介紹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中的後三把劍,也就是承影、純鈞與魚腸。
十大名劍 第十名 承影
中國人取名字有講究,這把劍為何叫承影?因為這把劍有影無形,你一眼望去只能望見它的劍柄卻望不見他的劍身,只有晝夜交替之時才能望見淡淡的一道影子。
關於承影的故事被記載於《列子 湯問》中
魏黑卵因私怨殺死了丘邴章,丘邴章的兒子來丹準備為父親報仇。來丹的氣勢非常勇猛,但形體卻十分羸弱,數著米粒兒吃飯,順著風才能走路。雖然憤怒,卻不能舉起武器去報復。又不願意借用別人的力量,發誓要親手用劍殺死黑卵。魏黑卵志氣強悍超過了所有的人,力量也能抗擊一百個敵手,筋骨皮肉,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擋的。他伸長頸項迎接刀砍,敞開胸脯接受箭擊,刀劍的鋒刃被損壞彎曲,他的身體卻沒有一點被擊過的痕跡。依仗著自己的本領和力氣,把來丹看作是一隻剛出殼的小鳥。來丹的朋友申對他說:「你怨恨黑卵到了極點,黑卵小瞧你也太過分了,你打算怎麼辦呢?」來丹流著眼淚說:「希望你替我想想辦法。」申他說:「我聽說衛國孔周的祖先得到了殷代天子的寶劍,一個小孩佩帶著它,打退了三軍的官兵,為什麼不去求他呢?」
於是來丹去了衛國,見到了孔周,行奴僕的大禮,請求把妻子兒女抵押給他,再談要求什麼。孔周說:「我有三把劍,任由你去選擇,但都殺不死人。姑且先說說它們的情況。一把劍叫含光,看它看不見,用它不覺得它存在。它觸碰到物體,你完全感覺不到物體有實體,它從體內經過也沒有感覺。另一把劍叫承影,在清晨天將亮的時候,或傍晚天將暗的時候,面向北觀察它,淡淡地似乎有件東西存在著,但看不清它的形狀。它觸碰到物體,清清楚楚有點聲音,它從體內經過,卻不覺得疼痛。再一把劍叫宵練,白天能看見它的影子但看不到亮光,夜間能看見它的亮光,但看不見它的形狀。它觸碰到身體,咔嚓一下就過去了,一過去就又合起來,雖然能感覺到疼痛,但刀刃上卻沒有沾上一絲血跡。這三把寶劍,已經傳了十三代了,也沒有使用過,放在匣子裡珍藏著,從未打開。」
來丹說:「即使是這樣,我還是要借用最次的一把。」於是孔周把他的妻子兒女還給了他,同他一起齋戒七天,在一個半晴半陰的天氣,跪著拿給他最次的劍,來丹兩次拜謝後接受了劍返回家中。
從此來丹便拿著劍跟蹤黑卵,一天黑卵喝醉了酒躺在窗下,來丹從頸項到腰間斬了黑卵三刀,黑卵也沒有覺察。來丹以為黑卵死了,急忙離開,在門口卻碰上了黑卵的兒子,於是又用劍砍了他三下,好像是砍到了虛空一樣。黑卵的兒子這才笑著說:「你傻乎乎地向我三次招手幹什麼?」來丹明白這劍真的殺不死人了,哀嘆著回了家。黑卵醒來後,向他妻子發火說:「你趁我喝醉時脫光了我的衣服,使我咽喉堵塞,腰也疼痛了。」他兒子說:「剛才來丹來過,在門口碰上了我,三次向我招手,也使我身體疼痛,四肢麻木。他難道是用什麼法術來制服我們嗎?」
古代傳說中的名劍。曾被春秋時期衛人孔周所藏。《列子·湯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二曰承影,味爽之交,日夕昏有之際,北面察之,淡炎焉若有物存,莫有其狀。其觸物也,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見。」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 第九名 純鈞
這是越王允常的寶劍之一(後在勾踐手中),打造這把劍的人也大有來歷,名為歐冶子,十把名劍,五把出自他之手。
純鈞是一把尊貴無雙之劍。春秋時期,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經過數年臥薪嘗膽終於擊敗吳王的越王勾踐,睡了一個甜美的午覺醒了過來,心情非常舒暢。飲了一壺上好的龍井新茶後,勾踐興致勃勃地派手下去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薛燭。薛燭是秦國人,此時正在越國遊歷。薛燭雖然年紀輕輕,但卻已經名動列國,被人稱為天下第一相劍大師。不大一會兒,眉清目秀文質彬彬的薛燭就趕來了。賓主一番客套寒暄之後,就帶著隨從來到室外寬闊的露臺之上。
越王勾踐酷愛刀劍,這個露臺高達數丈,氣勢舒張,光線充沛,專門用來看劍賞刀。落座之後,勾踐掃了一眼身邊的薛燭,心想這個年輕人雖然年紀輕輕但卻閱劍無數,一般刀劍肯定難入他的法眼,於是,勾踐一開口就叫手下取來了自己頗為得意的寶劍:哪知薛燭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隨便地說了一句:「這兩把劍都有缺點,毫曹和巨闕。哪知,薛燭對二者並無佳評:「這兩把劍都有缺點,毫曹光華散淡,巨闕質地趨粗,不能算寶劍。」
勾踐頗感意外,覺得很沒面子,他想了一想,一咬牙,俯在一個貼身侍從耳邊吩咐了幾句,過了一會兒,侍從率領幾百個鐵甲武士護送一把寶劍來到臺下。薛燭感到好笑,問道:「大王這麼興師動眾,拿來的是什麼劍啊?」勾踐對薛燭的態度有一絲不快,他沒好氣地吐出了兩個字:「純鈞」。只聽見「桄榔」一聲,薛燭從座位上仰面摔倒,束髮的金釵掉在地上,一頭長髮披散下來,面色突然凝住、呆滯。好大一會兒,才突然驚醒,只見他腳尖點地幾個縱躍掠下臺階,來到劍前,深深一躬,然後又表情肅然地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從侍者手中接過寶劍,小心翼翼地敲了幾敲掂了幾掂之後方才將劍從鞘中緩緩拔出。只見一團光華綻放而出宛如出水的芙蓉雍容而清冽,劍柄上的雕飾如星宿運行閃出深邃的光芒,劍身、陽光渾然一體象清水漫過池塘從容而舒緩,而劍刃就象壁立千丈的斷崖崇高而巍峨……過了好久,薛燭才用顫抖的聲音問道:「這就是純鈞嗎?!」勾踐點了點頭:「是,」他得意地接著說道:「有人要用千匹駿馬三處富鄉兩座大城來換這把寶劍,你看行嗎?」薛燭連忙說道:「不能換。」勾踐做作地皺了一下眉頭問道:「為什麼?你說說道理。」薛燭激動地大聲對道:「因為這把劍是天人共鑄的不二之作。為鑄這把劍,千年赤堇山山破而出錫,萬載若耶江江水乾涸而出銅。鑄劍之時,雷公打鐵,雨娘淋水,蛟龍捧爐,天帝裝炭。鑄劍大師歐冶子承天之命嘔心瀝血與眾神鑄磨十載此劍方成。劍成之後,眾神歸天,赤堇山閉合如初,若耶江波濤再起,歐冶子也力盡神竭而亡,這把劍已成絕唱,區區駿馬城池何足道哉……」勾踐滿意地頻頻點頭:「說得有理,既是無價之寶,我就永遠把它珍藏吧。
故事見於《越絕書》。
中國十大名劍 第八名 魚腸
近來上映的熱播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其中有一女子取名為魚腸令人印象深刻。
這魚腸劍是怎麼來的,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歐冶子所造,
魚腸劍,也稱魚藏劍,據傳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經雨灑雷擊,得天地精華,製成了五口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
魚腸劍既成,善於相劍的薛燭被請來為它看相,薛燭的相劍本領猶如通靈一般,他感受到魚腸劍中所蘊藏的信息,因此回答道:魚腸劍「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原來這把劍生就是逆理悖序的,是用來弒君殺父的,真是太可怕了。後來越國進獻寶物給吳國闔閭,這柄劍因此由越而入吳。相傳吳王,也就是公子光,曾得到過這五口寶劍其中的三口,即勝邪(磐郢)、魚腸和湛盧。
第二種說法是這魚腸劍只是把小匕首
專諸置匕首於魚腹中,以刺殺吳王僚,故稱魚腸劍,是為勇絕之劍。該典故出自《史記·刺客列傳》。
闔閭以魚腸之劍刺吳王僚。《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說些後話
這三把劍,當屬承影最邪乎也最華而不實。這世間真有這些劍俺也沒見過俺也不好妄自定論啊,但上世紀挖出越王勾踐劍的時候,一名開採隊員拿劍時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試其鋒芒,稍一用力,便將16層白紙劃破。這隔了兩千多年鋒利度還是沒有絲毫退減,我又怎麼敢說這些劍只會出現在書中呢。
明日再整理幹將莫邪與龍泉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