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為什麼說南師比較文學2020這一屆是噩夢難度?——九月份換書,專業一外國文學部分書目更改為馬工程版外國文學史,專業二除此之外還增加了一本《20世紀歐美文學》。
保研名單出來後,發現統招名額只剩下五個(到最後增加了一個名額是6個,還是基本少於往年統招)。分數出來後的神仙打架的局面,400分的分數線,更別說全文學院底線的複試時間6月10號,調劑系統很少能再有學校了。
介紹一下我的情況:我是二戰的本專業考生,本科畢業於某211學校,不過不要因為這個而先入為主地覺得211的學生一定很強,每一年我的本科考南師文學的都能坐滿一整個教室,最終能上線的至多也只有兩三個。
我今年的初試總成績是400分(政治71分,英語81分,專業一文學基礎122分,專業二外國文學史126分),排名第八(沒錯,就是名額外最後一名),最後總排名第三成功逆襲。
不過這並不是「初試倒數第一的逆襲攻略」,事實上也並沒有什麼攻略,這兩年的學習裡,有個很樸素的真理那就是:幸福只會伴著汗水而來。
二、兩年給我帶來了什麼
第一年我最後和複試線差了17分落榜。當心情平復過來後,我是能意識到,我確實沒有儘自己的最大的力量。有沒有盡力,自己是能感覺到的。真的盡力的話,才能去放手一搏,對結果才不會有遺憾。
這兩年總結出的幾個經驗主要如下:
(1)南師考研一定要研究真題進行分析,可以自己去考研幫收集,篤學公眾號裡也是展示了近五年的南師真題的,如果想要更久的話報篤學的全程班會有配套十幾年的真題集和參考答案解析。
南師的真題重複率很高,例如20年的《離騷》藝術成就,古文運動的基本內容幾乎都是原題復刻,就算沒有原題復刻的考點也是出現過好幾次的,例如魯迅的立人主張、《神曲》的但丁思想的矛盾之處、文學意境的特徵這幾道。總之這種高復刻率和這種一點都不偏的正統考點,是一定要把真題研究透的。
(2)要去劃分重點和次重點,分層次進行背誦掌握。高復刻率和考點不偏並不意味著別的可以不看。重點畫出來不是說明只背這些,而是說明重點內容一定要形成肉體記憶的那種熟練程度,而非重點內容如果考了不至於沒話說。
(3)要總結經驗進行反思。就比如在產生「感覺自己好像什麼都沒背會」的想法後就反思一下,哪裡出了問題,是看書的時候沒有理解嗎?有沒有付出足夠的時間?如果是方法的問題就去調整,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和背書方法,有人適合出聲(註:出聲不是指拿著一本手從頭念到尾),有人適合默背。
總之,有沒有去分析真題把它們理好掌握,有沒有分層次畫出四科的重點,有沒有定期去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態,這些反映著的就是那個人人都知道但又說得太多以至於有點抽象的詞:努力。
三、公共課
政治的關鍵是選擇,尤其是多選。大題的話幾乎全國人都背的肖四,注意字跡和術語的話不會丟太多分。從六月份開始的大多數工作都是為了這些選擇題。
政治我是在6月底回到家後開始的,買了肖秀榮的精講精練和1000題,每天一個章節(或半個,視章節長度情況而定),看完書後做相應的題。做完一遍後,我找了PDF版本去做了第二遍,每天30題。真題部分我買的是徐濤的,政治真題有時候也會有復刻。最後肖八的大題看了一下,背的是肖四的大題(這兩個的選擇題考點也一定要掌握)。
英語真題非常重要,可以買張劍老師的黃皮書,不要一整套一整套做,我是暑假開始做的閱讀,然後慢慢再把新題型完型做完。
很多同學(包括我)可能都買過紅寶書,結局是從abandon背到abandon,背單詞書背不下去是正常現象,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用APP了。
在APP上背單詞有個好處就是可以把選錯的單詞重新滾動,我用的是凱旋門的打卡軟體,這個軟體每個月需要把一百八十塊錢押進去然後每天背夠自己設定數量的單詞才能提出來,非常適合鞭策自己。
我的閱讀、作文和新題型課用的是何凱文的,我覺得何凱文的閱讀講得還是很醍醐灌頂的,會讓你慢慢增加對哪種選項是錯誤的熟悉感。作文的話他會給出一些話題考試範圍基本出不來這些話題(比如今年的圖就可以繼續套去年的perseverance)他也會給很多句子,自己去背一些就可以解決作文了。
注意,政治英語的選擇題會做錯甚至錯一大片,不要難過,因為確實有時候會這樣,錯了就去對著答案解析去整理思考這道題為什麼這麼選,這次錯意味著你考試時遇到類似的不會再錯。
四、專業課
一戰的時候我的專業一成績是80分,專業二和今年考的不是同一個專業就不比較了,其實還是那句:有沒有盡力,自己是知道的。那年我沒有去整理真題,沒去梳理筆記,古代文學書甚至都沒看完,更別說分析答題技巧和方法了。
我今年是報名了新祥旭考研的一對一課程,確實可以少走彎路,不用自己去收集資料,老師會發很清楚的筆記和思維導圖,先是基礎知識的講解,幫我快速構建起了完整的知識體系。然後是對於考點和重難點的解析,實現了查缺補漏。
最後主要是講真題,還有課前作業和模擬考,用來衝刺高分。不過拿著筆記直接背也不行,需要自己把書完整地看完再一邊看書一邊把筆記補充好,必須用你自己的思路把筆記順下來。
這裡就不分科目一一分析了,簡單介紹一下怎麼看書怎麼背書:
我是在3月份開始看的書,到6月中旬看完了第一遍。看書的目的是理解,這對後面背書有很大幫助。我在看書時除了勾勾畫畫以外,還會把簡單的框架和例子理出來記在空白處幫助理解,這個還是看個人習慣尋找適合的方法,像我就不喜歡再拿個本子另記。
對我自己的專業我要求比較嚴,就自己理了非常詳細的框架來背,拿鄭克魯版本的文學史進行了補充,像當時王立新版沒有但真題考過的《安娜卡列尼娜》就補充了一下。
背書的話,必須知道我們在背什麼。考試時候呈現給我們的是題,那我們背書的時候,看著一整片的知識點的時候,就要去思考這裡能出什麼題。
這裡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例,這一整章的內容,首先要知道整個古希臘的脈絡框架,一些名詞解釋,包括「十全十美的悲劇」、「命運悲劇」、「奧林匹斯神系」等;幾道論述,包括荷馬史詩思想和藝術特徵、《埃涅阿斯紀》和荷馬史詩的對比分析、還有古希臘悲劇家命運觀以及《俄狄浦斯王》的相關內容。
這是比較基礎的重要考點,其他還有古希臘文學對後世影響等。總之這樣一遍背下來,雖然也會遺忘,但對出題方向的思考,讓我們並不至於覺得仿佛什麼都沒有背會。
當然我們不太可能押得到完完整整的出題方式,但基礎知識掌握的話不會出大問題。就比如今年古代文學部分出了《紅樓夢》的「詩體」小說特徵,乍一看是沒有出現過的,但我們背了紅樓夢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的話,就可以去尋找符合「詩體」的來作答。現當代的魯迅「立人」主張也是第一次用這種考法,但背過魯迅的經典作品的內容和特色,就可以作答。
五、結語
1、不要問學姐或者你的研友幾點起床學多久來決定你的。每個人適合的學習時間是不一樣的,不需要追隨別人的標準,根據自習室、學校圖書館、室友狀況,你的狀態等條件靈活調整,保證每天8、9小時的有效學習。
注意,是有效學習,不用的時候手機鎖起來鎖起來~有的考研的同學為了多學一會就吃個麵包在圖書館當午餐還一邊背書,精神可嘉但真的沒必要的,還是要在你力所能及不影響學習的範圍內保證自己的營養和快樂。
休閒不是不可以有,只是不能擠佔你的有效學習時間和計劃,你在學習的時候也必須更專心。
2、一定要制定計劃,分為長期計劃和單日計劃,一方面是這樣比較清晰,一方面是計劃完成後會切實感覺到自己獲得了收穫。計劃也要像學習方法一樣慢慢調整到你適合的。
例如最開始我想分科來背,但後來發現分科的話就會跟不上篤學的暑期強化班,就基本上四科並行地進行複習了。
3、沒必要補充太多課外的書,前期可以看一些作品(不過如今已經6月了建議看作品選或者百度梗概),後期背書階段可以四科一科弄一本習題集進行補充。
我用的外國文學習題集是唐紅梅版本的小紅本,文學理論的是同款小紅本,古代文學用的是袁行霈版本配套的習題集,現當代用的是考研直通車。習題集大多數還是大同小異的,就是作為一個補充。
4、選擇大於努力是考研界經常說的話,大多數的擇校經驗帖也不會建議我們報東南地區的211。南師初試不壓分,複試不歧視本科,不歧視跨考。難點是學霸多,報考人數也多。
南師考研確實很難,但如今已經6月,相信大家看到了這裡,就是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考南師了。如果確定選擇了這個學校,就不要再去想有多難,別人有多強。去盡最大可能讓自己變強,最好是南師不收你是他的損失的那種強度。
5、不要關注太負面的信息和內容。和室友要是有爭執就:你說得對,我改。上知乎看經驗帖也不要點進會讓你更沉重的東西。
6、相信自己,這條路很苦,但走過之後,會看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