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諸侯之間為了爭奪天下徵伐不斷,而在亂世期間出現了很多至今仍為我們熟知的英雄,比如關羽和張飛,他們的忠義與正直令人佩服。
不過正如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所描述的那樣,世間很多事物是相生相對的。這世界不僅難易相成長短相形,就連美醜善惡也都相生相對,同樣的,戰亂紛紛的年代有好人就也有壞人。
三國時期就有這麼一個人,他不僅屢次見風使舵背叛主公,甚至殘忍地害了和自己同朝的將臣。那麼這樣一個卑劣無恥的人物,到底是誰呢?
圖片:關羽和張飛劇照
一、孟達絕然叛主出走
這個人就是孟達,孟達是扶風郡郿人,三國時期的人物。建安初年,天下正在鬧饑荒。在這樣艱難的光景裡孟達生活同樣潦倒,如果他什麼都不做最後肯定會被餓死。當時天下分裂,各路王侯數量不少,孟達為了生存,左思右想之後決定暫時先攀上一個高枝,於是他帶著法正一同前去投靠劉璋。
劉璋也沒有讓他們失望,給了他們較高的職位,不管怎麼說,也算是幫他們從窮困和飢餓中解脫出來了。不過孟達和他的同伴可沒有思考如何回報恩人的幫助,反而從一開始就抱著骯髒的想法,想要背叛劉璋另謀高就。說白了,孟達只不過是把劉璋當作一塊免費利用的跳板。
圖片:劉璋劇照
後來劉備進入蜀地,劉璋派遣他前去接應。他一見到劉備就發現此人談吐和一般人明顯不一樣,而且志向遠大,覺得劉備比他現在的主子更有做大事的潛力。
這樣的大腿孟達豈能錯過,於是他當即決定投奔劉備,把劉璋對他的恩情一股腦的全拋到了九霄雲外,這是孟達的第一次反叛,劉備當時接受了他,甚至還讓他擔任宜都太守。不過孟達後來所做的事,可能會讓劉備後悔當初做的這個決定。
圖片:孟達劇照
二、叛蜀投魏
可能劉備萬萬沒想到,自己當初做的一個決定,不僅會間接害死結拜兄弟關羽,甚至還讓蜀國損失大量兵將,而造成這一切的人就是孟達。
公元219年,孟達率領部隊從秭歸向北攻打房陵,孟達的部下不僅將房陵太守殺了,在攻下房陵後又去攻打上庸,劉備擔心孟達一個人撐不下來,就派劉封去幫他。但是在戰場上,將士想要提升軍階都是要靠軍功的。孟達自己剛打了一場大勝仗,劉封就跑來分功勞,孟達心中對此十分不快。
據《三國演義》所述,後來關羽作戰失利被困樊襄時,曾向孟、劉發出求救信號希望獲得支援,但是孟達卻勸說劉封不要去。可誰又能想到,正是由於他們沒有出兵救援,一向如戰神一般的關羽竟然兵敗身亡了。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孟達錯誤的判斷戰場形勢,拒絕出兵救援間接害死了關羽,他的錯誤做法不僅害死了關羽,也害了自己。要知道關羽不只是蜀國的大將,他還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孟達的一時糊塗造成如此慘重後果,劉備無論是從軍法還是人情來說,都不會放過他。為了保全性命,孟達只能帶領手下四千多人背叛蜀國,投靠了魏國。
圖片:孟達投靠曹操後劇照
其實關羽在麥城受困時,孟達勸阻劉封不救只是《三國演義》的說法。這個事情說起來很複雜,也有說法認為,當時劉封和孟達接到關羽的求援信後,他們兩人都不同意出兵,並不是孟達慫恿劉封的結果。
那麼,劉封和孟達又為什麼不發兵救援關羽呢?據《三國志·劉封傳》的記載:關羽向劉封、孟達求救時,是在他圍攻樊城、襄陽的時候,並非敗走麥城的時候,這個差別是很大的。
我們都知道,關羽出兵圍攻樊襄的時候是打了勝仗的,他要求劉封、孟達出兵,只是要他們幫助自己擴大戰果,而並非是救自己的命。這也就可以回答問題了,劉封、孟達不出兵,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二人認為沒有必要出兵。他們哪能料到後來事情竟然急轉直下,關羽最後會戰敗身亡。
不過無論具體的細微經過是怎樣,他們二人沒能及時給予救援和關羽敗亡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他們註定要面對劉備的嚴厲懲罰。在這樣的背景下,孟達只能背叛蜀國逃跑保命。
圖片:關羽在麥城受困劇照
三、叛魏投蜀
我們不得不佩服,孟達的確是一個挺能折騰的人。叛蜀投魏折騰一趟後,竟然又叛魏投蜀。雖然說出色的禽鳥會選擇理想的樹木作為自己棲息的地方,出類拔萃的人才應該選擇能發揮自己才能的明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一個人可以突破道德底線一次次的出走背叛。而孟達的反覆反叛,最終將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孟達第三次背叛的是曹叡,他是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二任皇帝,也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子。說起來曹丕對孟達也算不錯了,在孟達背叛蜀國投靠魏國後,曹丕不僅沒有鄙視反而十分重用他。
既然曹丕對他不薄,那麼為什麼孟達再一次選擇做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呢?可能孟達本來就是一個騷動的人吧。曹丕曾經讓他擔任新城太守,本來可以在魏國大有作為,但是在諸葛亮的誘惑下,他又想背叛魏國投靠蜀國,像他這種思想不堅定之人,早就有人看不順眼了。
魏興太守申儀與孟達有過節,在得知孟達要造反的消息後,立刻寫信向司馬懿舉報了孟達。司馬懿一邊寫信給孟達使其放鬆警惕,另一邊快馬加鞭集合大軍趕往討伐。
圖片:司馬懿與申儀集合大軍趕往討伐孟達劇照
星夜兼程之下,司馬懿的大軍比原計劃提前多日到達目的地。孟達隨後被殺得措手不及,儘管他拼盡全力抵抗,但堅持十六天之後還是城破人亡了。
孟達身死之後,諸葛亮原本打算和孟達聯手北伐的計劃也隨之泡湯,諸葛亮十分無奈,最終只能率領大軍撤回漢中。孟達這次背叛不僅毀了自己,也毀了諸葛亮興復漢室的願望。
《三國志》中,司馬懿也認為孟達這種見風使舵,毫無底線的背叛行為十分出格,他的身死絲毫不值得同情。不過這個觀點也不絕對,隨著文學史籍的大量發現,也有人為孟達正了名,甚至有人覺得他比呂布要強上百倍,對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