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9-07-31 17:38:29
DIY FM發射器原理圖
FM發射器如何工作?
電路有三個主要階段,輸入級,調製級和輸出。輸入級由電容器C3和C1以及電阻器R1組成。進入FM發射器的輸入信號必須不包含DC分量,因為它會對調製/振蕩級產生不利影響(通過使電晶體飽和),因此不會產生FM信號。 C3用於耦合輸入信號,因此沒有DC分量饋入發射機。 R1通過向基極饋入少量電流(防止電晶體關斷)為電晶體提供偏置。
下一階段是調製/振蕩階段,它提供載波信號,然後由輸入信號調製。振蕩器由C2,L1,C4和R2組成,振蕩頻率僅由C2和L1決定。當電路通電時,電流會流過電感。這種電流衝擊也將通過電容耦合通過C4,這將導致電流流過R2。流過R2的電流將導致R2上的電壓降,並且由於R2連接到Q1的發射極,因此Q1的發射極上將存在相同的電壓。因此,發射極上的電壓增加導致較小的Vbe值,並且Vbe的這種減小減小了Q1的導通。當C4開始充電時,流過C4的電流量減少,這導致流過R2的電流減少。當發生這種情況時,R2上的電壓降低,這增加了Vbe的大小,因此增加了Q1的導通。這種傳導的增加導致C4放電並且整個循環再次開始。
由於BJT電晶體固有的寄生電容,實現了調製。在基極 - 發射極,基極 - 集電極和集電極 - 基極之間是寄生電容,其電容值取決於基極電流。通過改變基極電流,這些值也會發生變化,並且由於電路中的振蕩取決於LC槽中的所有電容器和電感器,因此寄生電容也會影響振蕩頻率。因此,通過改變基極電流,可以改變振蕩頻率,即FM(調頻)信號的產生方式。
發射FM信號由AE1完成,這是一根長線。調製信號被饋入天線,有助於傳輸電流在振蕩時產生的電磁波。
我的PCB布局
施工
構建電路非常簡單,可以使用條形板,麵包板,甚至是PCB。電感器L1由使用粗銅線(直徑約1mm)均勻間隔的6匝組成,其中電感器的總直徑為6mm。
我完成的FM發射器!
使用FM發射器
使用FM發射器相當容易外接FM接收器可用。首先選擇空閒無線電上的FM頻率(以確保您的發射器不會干擾其他電臺)。然後,將信號饋入FM發射器,例如MP3播放器或駐極體麥克風電路的音頻輸出。使用塑料或其他非導電工具,慢慢調諧C2,直到可以在收音機上聽到送入發射器的信號。此時,發射機正在無線電上選擇的頻率上進行廣播,信號應該可以在20米之外檢測到。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