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一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報導 | 公眾號 AI4Auto
中國悽いなぁ
日本があまりにも保守的なのであっという間に置いてかれましたね〜
見た目かわいいけどなかなかイカついホイール
……
就在最近,一位旅居上海的日本網友發推,引發了日本網友各種感嘆,甚至還驚動了汽車和技術媒體報導。
沒錯,KFC肯德基賣餐送餐,但用的是完全無人駕駛技術。
一眾日本網友紛紛感嘆:中國真是太強了,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
肯德基無人車上海商用
事情源起,來自這位日本網友プーアル(音:普阿魯),七龍珠裡面的一個喵星人角色。
就姑且稱為貓一郎吧。
他旅居上海,最近發現地鐵口開始出行KFC零售餐車——無人值守,無人零售。
他進一步觀察還發現,這車還是自己動的那種,因為只出現在送餐尖峰時間,上下班或中午其他時間就沒有。
二維碼掃碼支付,付款完成側面車門就會自動打開取餐。
好像這種模式在中國也不算新鮮吧?
萬萬沒想到,貓一郎這樣一個隨手拍,竟然引發日本網友各種關注和感慨。
6千多轉發,2萬8點讚……
還驚動了CNET等技術媒體報導。
日本網友看呆了
中國好厲害啊……
這是最熱、最多的感慨。
日本太保守,很快就要掉隊了吧。
也有不少網友見賢思齊反躬自省,覺得日本要改變才行。
日本城市便利店很多,所以這種無人零售可能發展不起來。
還有網友進一步分析原因。
手機支付,不涉及找零錢,隨手買東西更方便。
如果城管來了,他們會逃跑嗎?(狗頭)
也有看起來比較關注中國,抖機靈的評論。
另外,卡哇伊國度看啥都卡哇伊,評論裡還有一堆討論這車外觀可愛,甚至照片中小姐姐可愛的……
總之,全球知名KFC+中國自動駕駛黑科技+落地速度,著實讓日本網友驚呆了。
哪裡在用?誰的車?
這些信息也很快被扒出來了。
慧眼如炬的上海網友中文回覆:
張江金科路地鐵站門口。
還有其他網友補充,車是一家名叫neolix的公司搞的。
Neolix,稍微熟悉中國自動駕駛的人不陌生,中文名就是新石器。
沒錯,理想汽車參與投資的那個新石器,百度Apollo生態裡的那個新石器。
而且早在月前,福布斯還報導過,KFC在中國的母公司百勝餐飲,正在與新石器展開合作,利用無人車來實現食物配送和零售。
雖然當時,也沒說會率先配送漢堡炸雞腿,還是披薩意面……
但現在上海張江地鐵口的意外走紅來看,漢堡炸雞腿的優先級,可能更高一些。
不過問題也來了,為啥餐飲巨頭的自動駕駛商用,選擇的是新石器。
這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誰是新石器?
其實是一家2010年就創辦的公司,創始人&CEO餘恩源,一開始也並非自動駕駛方向。
其前身新石器龍碼,早在2010年就開始物流行業的科技創新,2011年還研發出智能快遞櫃,是速遞易和豐巢的技術原型提供者,擁有智能快遞櫃的發明專利。
新石器的自動駕駛開拓啟動於2015年,與一位來自百度無人車團隊成員加入有關。
到2018年,新石器發布了首款L4級無人車,據稱配備自主可控的車規級線控底盤、獨家設計研發的三重自動駕駛安全系統及智能車聯網AI平臺。
另外,在這過程中,李想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理想ONE之前,李想當時的「車和家」一開始希望做的是SEV,即兩人座的「老年代步車」,連工廠產線都已經在推進。
但後來由於SEV在上路法規等方面的原因,最終迫使李想重新定位,而當初SEV的產線,加持到了如今新石器的產線和產品中。
此前理想為SEV打造而建的常州工廠產線,現在就成了新石器量產無人車的產線。
這也是為什麼在2019年,新石器就官宣建立起了全球首條L4級無人車生產線。
按照新石器披露的資料,自2018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以來,截至目前,已交付150臺L4級無人車。旗下擁有四個產品類型:零售型,快遞型,運輸型,安防型。
但目前,一輛車的成本實際也不低,據之前採訪透露,目前一輛車的價格在40萬元左右。
而也是憑藉量產+商用落地的故事,新石器完成了多輪融資。
最新一輪融資官宣於2020年3月,A+輪,2億元,由理想汽車和毅達資本共同投資,老股東雲啟資本和耀途資本跟投。
L4無人駕駛最快規模化商用方向?
而且新石器也還不是全球範圍內,該種模式最受資本追捧的那一個。
新石器所處賽道上,開創者和領跑者,是一家名叫Nuro的華人工程師創辦的公司。
2016年,由前Google無人車團隊首席軟體工程師朱佳俊,以及Google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負責人、首席工程師Dave Ferguson攜手,創辦了Nuro。
而且當時不少谷歌無人車核心成員,也都追隨加入了Nuro。
其中,朱佳俊可謂是Google無人車團隊最早的成員之一,也是Google無人車團隊最早的華人面孔。
他2005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兩年後從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期間在Google街景團隊實習,搞出「click-to-go」的新想法,並獲得專利。
2008年,朱佳俊正式加入Google,其後又進入Google無人車團隊,直至成為軟體方向的負責人,其所領導的小組,後來還打造了已載入無人車發展史冊的Google「螢火蟲」無人車。
但人才和團隊之外,Nuro之前最受熱議的,還在於自動駕駛的落地模式。
雖然出身於谷歌無人車,但Nuro從第一天開始,就定位清晰:
專注於自動駕駛汽車運送貨物的機器人公司。
而且區別於卡車貨運、幹線物流和港口等場景,Nuro的無人車運送從披薩到藥品在內的各類商品。
拿今年時髦的話來說,是用無人車做社區團購業務。
或者更直接的類比,是用無人駕駛,補充替代外賣小哥和快遞員。
為此Nuro還專門設計打造了完全自動駕駛的無人車,沒有方向盤、沒有剎車,也沒有駕駛員位置,外觀像一輛小麵包車,產品設計也為生鮮等配送而生。
雖然據稱該車造價不菲,但Nuro的整體邏輯和模式,在美國大獲認可。
資本方面,Nuro自創辦以來就是最受追捧的無人車公司,累計融資已超過15億美元,吸金力在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中,無人能出其右。
合作方面,「地廣人稀」的美國,Nuro的模式契合了人力成本高昂的特點,迅速與CVS、沃爾瑪、達美樂披薩、Kroger等在內的大零售品牌達成合作。
甚至在政策開放的亞利桑那,Nuro與Kroger超市,在2018年年底就開始了商業化試運營。
當地居民在線下單,自動駕駛配送,下單當天或次日交貨,一周7天無休。沒有最低消費要求,運費一律5.95美元——41元人民幣。
雖然「41元」的配送費中國人民聽起來不便宜,但在美國體系裡,6美元的配送,比人力卻划算得多。
Nuro也就此成為了全球最快落地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的公司。
今年2月,Nuro還獲得美國政策許可,可以部署沒有側視鏡和方向盤等人工控制裝置的無人送貨車。
至此,Nuro算是完成了自動駕駛落地中技術之外的最大挑戰,可以完全衝刺規模化商用了。
所以最近Nuro又官宣了新一輪5億美元的新融資。
雖然本輪投後估值未公布,不過上一輪軟銀願景9.4億美元融資後,Nuro估值就已超過27億美元。
在Nuro的早期股東中,真格、高榕以及網易創始人丁磊均在列。
Nuro所代表的模式,因為速度、場景和商用閉環的歡迎,也被認為是L4級以上自動駕駛最快商用的方向。
不過,目前該賽道上的同類型中國公司,與Nuro所受的待遇還不一樣。
無論融資進展,還是商用落地,都還在試運營階段。
好在這次KFC和新石器,包括在海外引發的熱議,或許能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
對了,除了新石器,同賽道內還有兩家初創公司。
一家是2019年創辦的白犀牛。兩位核心創始人,CEO朱磊和CTO夏添,均有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履歷。朱磊還參與過新石器自動駕駛的創立進程。
另一家是2020年啟動的智梭,目前公開資料還不多,總部位於上海,擁有自動駕駛和車廠背景,據說很快就完成了量產車型和生產線打造。
加之阿里自動駕駛今年落地的小蠻驢,美團和京東希望以平臺生態來展開……
這條賽道在中國的爆發,可能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