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此前邀請了多位影評人選出他們心中21世紀以來的最佳影片,經過統計,構成了下文要發布的21世紀百佳電影榜單。
首先說說大家最關心的華語影片,只有三部入榜:王家衛導演的《花樣年華》,楊德昌導演的《一一》和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
巧合的是,這三部作品都是在2000年坎城電影節做的首映,那屆坎城也至今被國內影迷津津樂道,《花樣年華》為梁朝偉加冕了影帝桂冠,杜可風拿到了技術大獎,楊德昌憑藉《一一》斬獲最佳導演,《臥虎藏龍》則在特別展映單元大放異彩,還有缺席榜單的姜文,憑藉《鬼子來了》一舉拿下評審團大獎。
而三年前BBC發布的21世紀百佳電影榜單中,《花樣年華》《一一》《臥虎藏龍》也佔有一席之地,《花樣年華》更是高居第二位,三年過去,這三部影片的排名均有所下滑,而侯導的《刺客聶隱娘》遺憾落榜。
整體來看,百佳電影出自92名導演之手,女性導演僅佔據20個席位(《我在伊朗長大》實則是瑪嘉·莎塔琵與文森特·帕蘭德合導的作品),其中,喬安娜·霍格與安德裡亞·阿諾德均有兩部作品上榜,兩位都是當今創作力十分旺盛的英國獨立導演,還都是從電視行業出道,進而在電影上嶄露頭角。
喬安娜·霍格(中)/安德裡亞·阿諾德(右)
男性影人中梅開二度的有科恩兄弟、韋斯·安德森、史蒂文·索德伯格、理察·林克萊特、阿方索·卡隆、麥可·哈內克。這些名字都是各大電影節及奧斯卡的常客,想必也都如雷貫耳了,其中只有韋斯·安德森和理察·林克萊特沒拿過歐洲三大電影節及奧斯卡的最高獎,不過兩人極其風格化的影片序列無疑招攬了一大批擁躉。
說到「三大」,百佳電影中「坎城系」豪攬46個席位,其中有八部金棕櫚大作:《小偷家族》《白絲帶》《生命之樹》《孩子》《四月三周兩天》《兒子的房間》《風吹麥浪》《華氏911》,麥可·哈內克、達內兄弟和肯·洛奇都是雙金棕櫚俱樂部成員,不過《隱藏攝像機》頂替了《愛》的位置,《羅塞塔》是1999年的影片,《我是布萊克》則遺憾落選。
看看你能認出幾個
威尼斯和柏林幾乎平分秋色,分別拿下了12和11個位置,其中《斷背山》和《羅馬》問鼎了金獅獎,《海上火焰》《一次別離》和《千與千尋》則擒得金熊,不過斬獲了柏林最佳導演獎的《血色將至》和《少年時代》分別位列狀元和探花的高位,也算是讓柏林扳回一城。
至於奧斯卡,榜單中有五部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角鬥士》《拆彈部隊》《老無所依》《月光男孩》和《為奴十二年》。
作為能與歐洲電影節系統抗衡的好萊塢盛宴,奧斯卡不免有大量的提名影片都與三大電影節重疊,或者說,在電影節能取得佳績的許多電影就穩穩握住了入圍奧斯卡的砝碼,例如獲得金熊獎的《一次別離》和《千與千尋》,後來分別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動畫長片。
迄今為止,《千與千尋》仍然是唯一一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動畫片
不過作為能夠獨步天下的製片體系,好萊塢也為電影節輸送了不少大作,尤其是越來越被看重為奧斯卡前哨戰的威尼斯,近三年的最高獎作品分別是《小丑》《羅馬》《水形物語》,不禁讓人驚呼好萊塢(網飛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六大」了)佔領威尼斯,再往前翻,《愛樂之城》《聚焦》也都是在威尼斯先聲奪人。
《小丑》能否稱霸奧斯卡呢?
此外,《衛報》還邀請了16位榮獲榜單提名的導演選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新世紀最佳影片,既有位居榜單之中的公認佳作,也有鮮為人知的冷門。
《寂靜之光》和《無醫可靠》均被兩次提及,前者的導演卡洛斯·雷加達斯可能是知名度僅次於「墨西哥三傑」的墨西哥當代電影大師,後者的導演克利斯提·普優則是羅馬尼亞新浪潮的旗手之一。
卡洛斯·雷加達斯(中)/ 克利斯提·普優(右二)
更有趣的是,對類型片駕輕就熟的史蒂夫·麥奎因選擇了侯孝賢導演的《咖啡時光》,本就冷門的麥可·溫特伯頓選擇了一部更冷門的紀錄片《活過的西奧》,盧奎西亞·馬特爾選擇了愛徒的導演處女作《覆沒家庭》,而拍了《殺戮演繹》《沉默之像》等極具衝擊力的約書亞·奧本海默選了五部風格迥異的作品,令人摸不著頭腦。
當然,所有榜單最大的意義並不是蓋棺定論,而是可以激發大家關於電影的討論和對優秀電影的發現,所以如果你心中的最佳電影成為了遺珠,可以在評論區踴躍發言噢!
最後想說最關鍵的一句,這些影片中的部分重磅,註定將出現在近期電影資料館和明年北影節的片單中,敬請大家期待,讓我們相逢在大銀幕。
以下是兩份榜單的完整名單:
100《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蒂諾,2019)
99《明亮的星》(簡·坎皮恩,2009)
98《蝙蝠俠:黑暗騎士》(克里斯多福·諾蘭,2008)
97《華氏911》(麥可·摩爾,2004)
96《私人生活》(塔瑪拉·詹金斯,2018)
95《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盧卡·瓜達尼諾,2017)
94《角鬥士》(雷德利·斯科特,2000)
93《你還活著》(羅伊·安德松,2007)
92《拆彈部隊》(凱薩琳·畢格羅,2008)
91《山村猶有讀書聲》(尼古拉·菲利伯特,2002)
90《伊甸園》(米婭·漢森-洛夫,2014)
89《自私的巨人》(克裡歐·巴納德,2013)
88《格莫拉》(馬提歐·加洛尼,2008)
87《風吹麥浪》(肯·洛奇,2006)
86《老無所依》(科恩兄弟,2007)
85《燃燒》(李滄東,2018)
84《熱帶疾病》(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2004)
83《兒子的房間》(南尼·莫萊蒂,2001)
82《我們講述的故事》(薩拉·波莉,2012)
81《魚缸》(安德裡亞·阿諾德,2009)
80《夢之安魂曲》(達倫·阿倫諾夫斯基,2000)
79《我在伊朗長大》(文森特·帕蘭德/瑪嘉·莎塔琵,2007)
78《十一羅漢》(史蒂文·索德伯格,2001)
77《迷失東京》(索菲亞·科波拉,2003)
76《十段生命的律動》(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2002)
75《菲洛梅娜》(史蒂芬·弗雷斯,2013)
74《預言者》(雅克·歐迪亞,2009)
73《愛情與友誼》(惠特·斯蒂爾曼,2016)
72《和巴什爾跳華爾茲》(阿里·福爾曼,2008)
71《何以為家》(娜丁·拉巴基,2018)
70《王牌播音員》(亞當·麥凱,2004)
69《帕丁頓熊2》(保羅·金,2017)
68《透納先生》(邁克·李,2014)
67《狗牙》(歐格斯·蘭斯莫斯,2009)
66《斷背山》(李安,2005)
65《幸福的拉扎羅》(阿莉切·羅爾瓦赫爾,2018)
64《超人總動員》(布拉德·伯德,2004)
63《凱文怎麼了》(琳恩·拉姆塞,2011)
62《期待幸福》(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2002)
61《紀念品:第一部分》(喬安娜·霍格,2019)
60《泰迪熊》(塞思·麥克法蘭,2012)
59《瓦塞浦黑幫》(阿努拉格·卡施亞普,2012)
58《呼嘯山莊》(安德裡亞·阿諾德,2011)
57《不留痕跡》(黛布拉·格蘭尼克,2018)
56《燭臺背後》(史蒂文·索德伯格,2013)
55《俄羅斯方舟》(亞歷山大·索科洛夫,2002)
54《社交網絡》(大衛·芬奇,2010)
53《海上火焰》(吉安弗蘭科·羅西,2016)
52《愛情是狗娘》(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2000)
51《臥虎藏龍》(李安,2000)
50《愛在日落黃昏時》(理察·林克萊特,2004)
49《24小時狂歡派對》(麥可·溫特伯頓,2002)
48《歡樂之家》(特倫斯·戴維斯,2000)
47《瑪格麗特》(肯尼思·洛納根,2011)
46《回歸》(佩德羅·阿莫多瓦,2006)
45《第十三修正案》(艾娃·德約列,2016)
44《託尼·厄德曼》(瑪倫·阿德,2016)
43《華爾街之狼》(馬丁·斯科塞斯,2013)
42《四月三周兩天》(克裡斯蒂安·蒙吉,2007)
41《小姐》(樸贊鬱,2016)
40《與我無關》(喬安娜·霍格,2007)
39《米克的近路》(凱莉·雷查德,2010)
38《小亞細亞往事》(努裡·比格·錫蘭,2011)
37《狗鎮》(拉斯·馮·提爾,2003)
36《一次別離》(阿斯哈·法哈蒂,2011)
35《45周年》(安德魯·海格,2015)
34《孩子》(達內兄弟,2005)
33《天才一族》(韋斯·安德森,2002)
32《地心引力》(阿方索·卡隆,2013)
31《失常》(查理·考夫曼/杜克·詹森,2015)
30《利維坦》(安德烈·薩金塞夫,2014)
29《內布拉斯加》(亞歷山大·佩恩,2013)
28《生命之樹》(泰倫斯·馬力克,2011)
27《布達佩斯大飯店》(韋斯·安德森,2014)
26《一一》(楊德昌,2000)
25《逃出絕命鎮》(喬丹·皮爾,2017)
24《修女艾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2013)
23《波拉特》(拉裡·查爾斯,2006)
22《千與千尋》(宮崎駿,2001)
21《白絲帶》(麥可·哈內克,2009)
20《羅馬》(阿方索·卡隆,2018)
19《林肯》(史蒂文·史匹柏,2012)
18《嚴肅的男人》(科恩兄弟,2009)
17《絕美之城》(保羅·索倫蒂諾,2013)
16《殺戮演繹》(約書亞·奧本海默,2012)
15《小偷家族》(是枝裕和,2018)
14《白色物質》(克萊爾·德尼,2009)
13《遠離天堂》(託德·海因斯,2002)
12《索爾之子》(拉斯洛·奈邁施,2015)
11《穆赫蘭道》(大衛·林奇,2001)
10《美國戰隊:世界警察》(崔·帕克/馬特·斯通,2004)
9《扎馬》(盧奎西亞·馬特爾,2017)
8《月光男孩》(巴裡·詹金斯,2016)
7《紐約提喻法》(查理·考夫曼,2008)
6《隱藏攝像機》(麥可·哈內克,2005)
5《花樣年華》(王家衛,2000)
4《皮囊之下》(喬納森·格雷澤,2013)
3《少年時代》(理察·林克萊特,2014)
2《為奴十二年》(史蒂夫·麥奎因,2013)
1《血色將至》(保羅·託馬斯·安德森,2007)
巴裡·詹金斯
《寂靜之光》(卡洛斯·雷加達斯,2007)
安德魯·海格
《遠方》(努裡·比格·錫蘭,2002)
是枝裕和
《密陽》(李滄東,2007)
喬安娜·霍格
《瑪格麗特》(肯尼思·洛納根,2011)
邁克·李
《無醫可靠》(克利斯提·普優,2005)
理察·林克萊特
《生命之樹》(泰倫斯·馬力克,2011)
肯尼思·洛納根
《對她說》(佩德羅·阿莫多瓦,2002)
盧奎西亞·馬特爾
《覆沒家庭》(瑪莉亞·艾科,2018)
史蒂夫·麥奎因
《咖啡時光》(侯孝賢,2003)
約書亞·奧本海默
《巴黎浮世繪》(麥可·哈內克,2000)
《狗牙》(歐格斯·蘭斯莫斯,2009)
《幸福的拉扎羅》(阿莉切·羅爾瓦赫爾,2018)
《進出口》(尤裡西·塞德爾,2007)
《無人知曉》(是枝裕和,2004)
拉斯洛·奈邁施
《米克的近路》(凱莉·雷查德,2010)
崔·帕克/馬特·斯通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喬治·米勒,2015)
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
《沼澤》(盧奎西亞·馬特爾,2001)
《無醫可靠》(克利斯提·普優,2005)
《你還活著》(羅伊·安德松,2007)
《寂靜之光》(卡洛斯·雷加達斯,2007)
《小亞細亞往事》(努裡·比格·錫蘭,2011)
《蛇之擁抱》(西羅·格拉,2015)
薩拉·波莉
《隱秘的生活》(泰倫斯·馬力克,2019)
保羅·索倫蒂諾
《華爾街之狼》(馬丁·斯科塞斯,2013)
麥可·溫特伯頓
《活過的西奧》(大衛·西斯格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