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緣起自動物的病毒偷襲?警惕「人畜共患病」!

2020-12-24 中國青年網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地球上持續蔓延,而關於新冠病毒的緣起,科學界普遍認為,它最早來自動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蝙蝠很有可能是本次疫情的源頭。病原體從動物「跨越物種界限」傳染給人類,這類疾病被稱為「人畜共患疾病」。7月6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國際牲畜研究所聯合發布報告稱:過去20年,人畜共患疾病的暴發愈發頻繁,對人類的威脅越來越大。新冠肺炎不是第一次源自動物的病毒偷襲,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1997年8月,印度尼西亞,山火蔓延。800萬公頃土地被燒焦,生活在雨林裡的動物紛紛逃命。山火產生的煙霧像一張厚棉被蓋在這片土地上,陽光無法穿透,沒有降雨,樹葉漸黃,花果不長。

雨林中的果蝠難以飽腹,只得遷移尋找新的棲息地。

一群果蝠飛到了與印尼隔海相望的馬來西亞,熱帶果園裡香甜的水果成了它們的食物。果子上留下了果蝠的唾液,有些殘渣掉落在附近的豬圈裡。

豬將地上的果實殘渣舔舐乾淨,不久,一些豬出現了抽搐或急性高燒的症狀,之後,養豬場的工人也開始出現、神志不清和抽搐等症狀。

1997年初,許多農場工人都得了奇怪的病。至少有20個工人連續發燒,而且持續了很長時間。

當時,五名重症患者入院治療,被診斷為病毒性腦炎,其中一人死亡。一年後,1998年秋天,這一怪病再次在豬場工人中出現,半年時間有265人被確診感染,其中105人死亡,死亡率高達40%。 又過了一年,1999年,馬來西亞大學醫學院的科研人員最終分離並識別出了引發疾病的病毒,源自果蝠,並將該病毒命名為:尼帕病毒。

轉眼23年過去了,如今對全球造成健康威脅的新冠病毒,與尼帕病毒也有一個共同點。

這種源自動物、跨物種傳染給人類的傳染病稱為人畜共患病。早在人類最為古老的文化搖籃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遺留的碑文中,就有對人畜共患病的記載。

如今已是公元後2千年,人畜共患病對人類造成的威脅沒有減少,還在不斷加劇。

7月6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國際牲畜研究所聯合發布名為《預防下一次大流行病:人畜共患疾病以及如何阻斷傳播鏈》的報告,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有200萬人死於人畜共患疾病,大多數病亡者居住在中低收入國家。

2013年,西非幾內亞一個偏僻的小村莊,一名一歲半男孩在自家院後的空心樹下玩耍,回家後不久便出現發燒、嘔吐,排便發黑等症狀,兩天後,小男孩死亡。

小男孩感染的是致死率極高、傳染性極強的伊波拉病毒。

這一病毒同樣源自果蝠。由於人類過度砍伐森林,果蝠開始向人類聚集地轉移,空心樹上倒掛的蝙蝠成了致死疫情的源頭。

之後,2013到2016年間,蔓延開的西非伊波拉疫情導致11000多人死亡。

據「全球森林監察」系統的統計,2019年,全球平均每分鐘就失去71400平方米的熱帶森林,面積相當於10個足球場。地球上80%的物種生活在森林裡,森林的急劇減少迫使野生生物進入人類生活圈。而且,人畜共患病並不只發生在經濟落後的農業區。

2014年,被女性雜誌《Bustle》譽為「朋克音樂皇后」的美國歌手艾薇兒,患上了萊姆病。

萊姆病也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病原體為一種螺旋體,來自這種不起眼的蜱蟲,被蜱蟲叮咬的脊椎動物,比如鹿和松鼠就會被傳染,並成為螺旋體的宿主。

2019年,美國疾控中心發布報告稱:美國東北部郊區擴張,導致蜱蟲和其它宿主動物與人的接觸增多,萊姆病發病率增高。由於早期症狀與普通感冒或多發性硬化相似,萊姆病也不易確診。

另據美國疾控中心2019年公布的報告,同樣由蜱蟲傳播的玻瓦桑病毒的感染人數也在逐年增多。玻瓦桑病毒會引起腦組織炎症,死亡率高達10%,且目前沒有治療藥物及疫苗。

因此,人類、家畜或野生動植物的健康不能再單獨看待了,它們應該是『一體健康』。

2300多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就曾在《天論篇》中道出這一樸素的道理。

歷史和科學也一再證明,人類,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無法高高在上或獨善其身,只有和自然環境、和其它生物形成良好的聯結與互動,才可能擁有真正可持續的「一體健康」。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新冠緣起自動物的病毒偷襲?病毒如何從動物傳播至人類,警惕「人畜...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地球上持續蔓延,而關於新冠病毒的緣起,科學界普遍認為,它最早來自動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蝙蝠很有可能是本次疫情的源頭。病原體從動物「跨越物種界限」傳染給人類,這類疾病被稱為「人畜共患疾病」。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非人為操縱或實驗室合成
    ,文中再度強調新冠病毒的起源問題。報告稱,2019年12月武漢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後,病毒經1月初鑑定,1月11日至12日,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對外公布並共享。從早期人類感染病例中獲得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以及世界各地獲得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均表明,新冠病毒的生態起源可追溯至蝙蝠種群。
  • 美國新冠肺炎病例超過328萬例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的夫人米歇爾11日通過社交媒體表示,她與兩位女兒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目前,已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博索納羅仍在總統官邸隔離治療,他正在服用未經驗證的藥物羥氯喹。此前,與博索納羅有接觸的13名巴西內閣部長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也呈陰性。不過,巴西總統府有108名員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其中77名已痊癒。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1月26日1時40分左右,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6000萬例,達60037735例。圖片來源:攝圖網據海外網11月25日消息,11月23日,世衛組織在其官網上發布了當天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的視頻,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在發布會上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在很早時候,就在世界不同的地點和時間感染了一批人。
  • 一文讀懂 | 新冠病毒「貂傳人」,目前我們知道這些
    11月5日晚,丹麥衛生大臣馬格努斯·霍伊尼克說,衛生部門獲知新冠病毒從貂傳給人已有一段時間,國家血清研究所調查發現丹麥首例「貂傳人」病例可追溯至今年8月。所幸,已確認被貂傳染這個新冠病毒變種的12人中,沒有出現嚴重症狀。11月6日,世衛組織專家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正與有關各方合作,以完成對丹麥此次新冠病毒「貂傳人」事件的首次風險評估。
  • 孕婦進行的優生四項病原體檢查,包括新冠病毒嗎?
    疫情來襲,極少數產婦和嬰兒也不幸染上病毒,有研究表明,不排除胎兒在子宮內被傳染的可能,這讓很多孕婦心驚肉跳。希望有一些檢測手段。能夠提前檢測出病毒。 還有些孕婦詢問,在備孕時進行的優生四項病原體檢測,是不是包括新冠病毒呢?
  • 警惕| 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40%-70%!
    當地時間22日,世衛組織發布英國上報的有關變異新冠病毒的相關信息。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通過病毒基因測序發現一種新的新冠病毒變體。初步分析表明,該變體更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估計傳染性增加40%-70%,傳播指數增加0.4在1.5-1.7之間。
  • 日本蝙蝠身上也發現類似新冠的病毒,相似度達81%
    但論文也指出,由於該病毒不會感染人類的細胞,村上認為「這種病毒並非新冠病毒的直接源頭」,但為了日本不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有必要詳細調查野生動物帶有怎樣的病毒,是否可能傳染給人類」。目前,這種病毒的基因測序還未完全完成,因此《自然》稱,這使得這種病毒對新冠病毒溯源的意義「尚不清楚」。同時,來自中國浙江大學的病毒學家阿隆·歐文(Aaron Irving)也表示,新病毒需要至少和新冠病毒有99%的相似度,才能成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
  • 貓咪得了新冠!?寵物到底會不會將病毒傳染給人類?
    》3月27日報導,比利時列日市的一隻寵物貓在主人確診新冠肺炎後,他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也顯示為陽性。這是全世界首例已知的貓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紐約郵報》還稱,這是首例已知的貓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此前在中國香港有兩隻狗病在接受毒檢測後呈陽性,其中第一例是一隻17歲的博美犬,它在結束隔離回家後死亡。
  • 新冠病毒將會終結人類?舒蘭聚集感染的背後讓人細思極恐
    直到新冠肺炎疫情在新澤西州暴發,麥可·梅爾赫姆才突然驚覺:「我以前也患過流感,但症狀從未如此嚴重」。他堅持去做了血液抗體檢測,結果是已有新冠病毒抗體,而且是IgG抗體,其持續時間比通常感染後約一周產生的IgM抗體的壽命更長。梅爾赫姆還回想起,身邊的朋友也曾在去年11月、12月生病,這些人也許早已被新冠病毒感染。
  • 新冠病毒與菊頭蝠有關聯 果然是這樣
    隨著疫情的發展,大家對病毒的病原體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並且在疫情的初期就已經挖掘出蝙蝠或是攜帶病毒的動物,蝙蝠那麼可愛,為什麼要這樣對它~~~就在幾日前,世界衛生組織2月11日疫情報告顯示,世衛組織將此次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命名為COVID
  • 警惕!有關冒充疾控中心發布「新冠疫苗免費預約接種」的木馬病毒...
    警惕!有關冒充疾控中心發布「新冠疫苗免費預約接種」的木馬病毒信息!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期,多省市已發生冒充疾控中心發布新冠疫苗信息引誘群眾點擊含木馬網址的詐騙
  • 鍾南山: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警惕,又一地升為中風險!
    鍾南山最新提醒: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冠病毒)原來是人傳人,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課題,環境傳人。」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新冠病毒可通過泳池傳播嗎?FoxNews:可能存在其他感染途徑
    在2019年的年底,本應是舉國歡慶新年的日子就要來臨,卻被一場新冠疫情徹底打亂!全年都進入了抗擊疫情的狀態,終於疫情逐漸趨於平穩,生活和工作都漸漸步入了正軌。但新冠疫情仍然沒有到放鬆階段,仍需努力防控。
  • 穿山甲與新冠病毒有關
    據了解,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以上結果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新冠病毒正式官方名字COVID-19,命名原理是什麼?
    原標題:WHO給新冠病毒起了正式官方名字COVID-19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已經擴散至25個國家,確診4萬多人後,它終於有了一個正式的官方名字——COVID-19。2019-nCoV: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新病毒臨時名稱,「2019」代表首次出現的年份,「n」意為新發,「CoV」代表冠狀病毒;WHO還建議將該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命名「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
  • 蝙蝠病毒為何如此致命?新冠病毒、SARS、Ebola絕非偶然!
    近年來,世界上爆發了幾次比較嚴重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包括SARS病毒、MERS病毒、Ebola(伊波拉)病毒、Marburg(馬爾堡)病毒以及新出現的2019-nCoV
  • 警惕:多省檢測出進口冷凍肉攜帶新冠病毒,病毒大軍試圖捲土重來
    這段時間還是少吃點了,因為冬天到了,氣溫下降,病毒明顯變得更加活躍,很多地方出現冷凍肉攜帶病毒事件。12月剛剛開始,短短7天內,據不完全統計,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案例已經涉及湖北、浙江、山東、河南、山西、安徽、遼寧、黑龍江等多個省份。
  • 警惕新症狀!有地區約15%新冠患者這兩個感官失靈
    韓聯社3月25日報導,一項大邱市醫生的電話調查顯示,韓國大邱市3191名新冠肺炎患者中,15.3%的人透露自己(患病期間)失去了嗅覺或味覺。韓國國家醫學中心傳染病學教授金本植(Jin Beom-sik)說,感染者的嗅覺喪失很普遍,因為呼吸道病毒會破壞嗅覺的能力。報導表示,感染呼吸道病毒的病人出現這種症狀並不罕見。
  • 毒株變異、愈後復陽,殺死78萬人的新冠病毒變得更危險?
    原標題:毒株變異、愈後復陽,殺死78萬人的新冠病毒變得更危險? 逾2200萬人確診!超78萬人死亡!數月來,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肆虐,驚人「殺傷力」令人擔憂。尤其近期,在馬來西亞、韓國等地又發現這一病毒變異毒株的消息,進一步「挑動」人們的敏感神經。 新冠病毒變異後是否傳播更快、更致命?患者愈後為何會出現「復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