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人類歷史上,我們見證過很多災難的發生,隨著科學的發展,我們對災難的發生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能夠通過科學計算,使我們不用親身經歷一場大災難,就能夠知道知道不同的災害對人類以及地球的影響有多大。
比如:如果地球發生10級以上的大地震,將會對人類以及地球有什麼影響。
地震震級
地震的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釋放出的能量大小來決定的。雖然是同一個地震,但由於距離震中遠近的不同,地震等級也不同,一般標準的地震震級是按照震中以及標準地震儀的記錄。
地震震級越大,能量也越大,其中震級每相差1級,能量會相差大約32倍。每相差2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
也就是說,一個2級地震相當於32個1級地震,3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比1級地震大1000倍,從目前的記錄來看,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震級為9.5級。
其中地震震級在2.5以下的屬於無感地震,人類和動物感覺不到,只有精密的地震儀才能記錄到。
高於2.5等級但低於5級的地震屬於有感地震,雖然人們能夠感覺到,但只要震源不是特別淺,幾乎不會對地面建築造成破壞。
以上這些小地震比較多,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上百次,大部分不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
大於5級的地震但小於7級的地震被叫做中等地震,會對地球表面造成破壞,但是破壞的嚴重性視震源,當地建築等而定。
防震措施做得比較好的城市,即使發生5級地震,也不會造成房子大面積倒塌等問題。但在防震措施不好的其他國家,可能會造成建築物被破壞。
高於7級以上的地震被稱之為大地震,高於8級以上的屬於巨大地震。這兩種地震會對地球表面造成嚴重的影響,使得房屋倒塌,路面被毀,山體崩塌形成堰塞湖,甚至還會引起巨大海嘯等。
雖然我們人類歷史上還沒有記載過10級以上大地震爆發時的樣子,但通過理論分析我們可以得知,10級大地震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汶川地震的1000倍,可想而知對地球的破壞程度。
10級地震的破壞程度
其實,地震的震級越大,對地球的影響就越大,影響時間也越持久。
首先,規模如此巨大的地震,影響的範圍也較大,如果地球上真的爆發一場10級大地震,那麼可能會造成5000-6000km左右的巖層斷裂,而受地震影響的範圍更廣,將會造成大規模的建築倒塌,土地開裂,山體崩塌等。
當10級大地震發生後,當地的交通將可能會癱瘓,原來的公路會被破壞,此時外界的人們很難進去救援,所以黃金救援時間可能會被耽擱,而這也會造成大量原本有希望存活的傷者被壓在建築物底下而失去生命。
除此之外,大地震還可能會改變當地的地形,嚴重時甚至會改變整個文明的進程。
我國科學家在青海省發現了一個距今4000年左右的遺址,根據地名命名為喇家遺址。喇家遺址中有25具人類化石,通過它們的姿勢可以看出它們是在一瞬間死亡的,造成它們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地震。
然而科學家還發現,這次大地震之後當地又經歷了一場大洪水,研究發現,這場大洪水的由來是由於地震改變了當地的地形,山體滑坡阻礙了河流的流向,以至於在喇家遺址上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
久而久之,堰塞湖中攔截了上遊大量河水,當河水水位不斷上升淹沒堰塞湖時,此時堰塞湖決堤了,大量洪水奔湧而來使得高出黃河水位21米的喇家遺址淹沒在大洪水之中。
科學家通過分析這次大洪水的時間,以及大洪水的影響範圍,推測出這可能是大禹治水的大洪水,而這份研究也發表在了《Nature》上。
如果地球發生一次10級大地震,那麼地震也將會導致堰塞湖形成,如果不及時疏通堰塞湖,一旦堰塞湖崩塌,下遊人們將可能被淹沒在洪水中。
除了堰塞湖外,世界各國都修建了很多大壩,雖然大型大壩能夠抵抗10級以上大地震,但是中小型大壩會在10級大地震中被破壞,使得水庫中的水像決堤一樣衝向下遊,威脅下遊人們的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大地震還會導致海洋產生巨大海嘯。如果震中位於沿海地區,那麼地震產生的巨大能量將會導致沿海地區全部淹沒在洪水中。
1960年智利曾經發生了震級9.5級的大地震,大地震導致距離震中1萬千米的地方出現了10.7米高的海浪,並且波及到了日本和菲律賓。
倖存的人類還要面對不斷的餘震,糧食短缺等問題,如果人們沒有提前做好應對大地震的準備,那麼對人類造成的危害是無法估計的。
不過,即使地球發生10級地震也不會散架,受到地震影響的只是地球生物,而不是地球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