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特別的悠長假期,一個真切地感受著家是安全堡壘的假期,我們等來了六六的《安家》,哪怕隔著口罩,站在小區門口也要聊上幾句劇中的故事,感慨無非是像極了或者超級不像我們的經歷。這又有何妨,即便我們總是祈求風調雨順,然而有牽手有吵鬧有歡喜有不安,才是一條通往家的路,因為路的遠處有一道光,破曉的光,讓我們不再孤單。讓《安家》這部劇登上收視榜首的,也許正是因為我們方向一致,只是坎坷不一而已。
這部劇名為《安家》,其中的主線還是以幾位房產中介展開,涉及到房產買賣的故事。中介,對於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他們每天穿著西裝坐在小區樓下的小電驢上;他們在我們電話那頭賠著笑臉,來不及推薦著上風上水童叟無欺的房源,就聽到了電話無情掛斷的聲音……安家的路上,他們必不可少,可是乍一看又似乎不太討人歡喜。
去年,該劇的出品方耀客傳媒就曾提起過這部劇,當時,這部劇的名字還不叫《安家》,叫做《賣房子的人》——還是《安家》更好,更讓人安心,該劇編劇六六也覺得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與原版的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就差一個字,畢竟,在大家的樓下和電話那頭,賣房子的又怎麼可能只有女人。
賣房子和買房子的人,目標其實也是一致的,希望生活更好,有時候讓人不耐煩的,只不過是相處的方式而已。好像小時候聽到爸爸媽媽叫我們好好學習,我們不願意聽,現在輪到我們當父母了,居然從嘴裡脫口而出的還是當年爸媽的那一套。《安家》的男主角羅晉去了中介公司體驗了生活之後,跟賣房子的中介一起去跑單,一起發傳單,他知道了一個房產中介如何維護手上的房源,如何開發一個房源。他和中介們也一起聊過這個戲,中介一直問羅晉,「你們這個戲裡面有沒有穿著西裝,蹲在馬路上吃盒飯,有沒有行業衝突……」幸運的是,這個戲裡面都有。感受到了中介不知道的辛酸和辛苦,羅晉於是感概道,「真的很不容易。我們真的要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坐下來耐心地多聽別人說一句話。」不奢望明天早起你和樓下的中介互致問候,至少這部戲帶來了人與人之間更多的理解萬歲!
看上去,這部劇在講房產中介,事實上,相對於原版《賣房子的女人》有些獵奇和誇張地去展示房地產中介這個行業,經過本土化的《安家》的範疇早就超過了買房賣房。這個戲,男主是羅晉,女主是孫儷,另外還有海清、郝平、奚美娟……兵強馬壯。可是在中國,誰依然搶不了「房子」的戲,像「房產證該不該加兒媳婦名字」這樣的話題不斷衝上熱搜,熱度持續不退。話說距離上一次六六寫房子的戲引起轟動,已經11年了。她也想看看,也想讓大家看看,如今「安家」有些什麼變化。「10年了,中國社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房價的狀況、人們的生活表達,我想寫一部這樣的戲。」
於是,和當年為了寫《心術》蹲點華山醫院一樣,這個喜歡走進生活裡去體驗的六六,一頭扎進了中介公司,從公司董事長,到普通業務員,再到購房客戶……她接觸了一千起真實的案例,悲喜交加。所以,《安家》不但網友誇讚「真實」,也得到房產中介業內人的點讚。當然,也有人說「不真實」。譬如有人問,「經紀人應不應該穿正裝上班?王自健整天穿得跟Tony老師一樣,居然能做銷冠?」還有人問,「有沒有985學歷的經紀人」?
「真的有人像房似錦一樣,自掏腰包裝修房賣給客戶?」「真的有中介門店要照看客戶的孩子和狗?」……那天,六六其實有些懶得回應,但還是說了幾句,畢竟「大部分人一生只會購買一兩次房」。
安家的路,遠比我們想像得要坎坷、曲折。這種不能互相理解的局面,倒挺像我們和中介的關係,也像好萊塢寫不出中國「家事」。但,這卻值得書寫,有人說,中國人對房子對家太執著,試問娑婆世界誰不執著於此?安家的故事,是一道破曉的光,我們攜手相望,即使無言也都懂,更能灑向遠方。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