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動畫片裡的女團「偶像練習生」到底能不能染髮?
摘要:我們應該提供給孩子什麼樣的文藝作品,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通過這些作品來塑造自己的世界?
少女喬可星進入世界一流的偶像學校——菲夢學院,與隊友宋詩語、楊松兒結成組合美樂蒂,共同訓練、共同成長。通過艱苦的體能測試、意外頻出的廣告拍攝、競爭激烈的最終選拔測試等種種難關之後,美樂蒂逐漸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偶像組合,正式向真正的偶像出發。
光看這段介紹,把主角名字換成當下任何一檔火熱的女團選秀節目中的選手,一點也不違和。這其實是動畫片《菲夢少女》的劇情。翻翻網友評論,不少人直接稱其為動畫版「創造101」。
《菲夢少女2》劇照
最近,這部播出至第二季的動畫片遭到投訴,一位網友指其「價值導向有問題」,理由是「動畫人物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穿得花裡胡哨還在舞臺上表演換裝」。對此,湖南省廣播電視局官網回復表示,該片主要講述一群有音樂夢想的少女團結合作、歷經考驗、努力奮鬥、共同成長的故事,向觀眾傳達迎難而上、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正能量,其內容沒有導向方面問題。至於「染髮」,由於該片動漫人物較多,為幫助觀眾快速分辨動漫角色,製作公司將人物頭髮設計成不同顏色以提高角色辨識度,並非提倡染髮;同時由於該片有音樂舞臺表演環節,所以出現日常服裝和舞臺服裝的切換場景,忽略了動畫片對未成年人潛移默化的影響,未在情節細節上做仔細推敲。為此,播出頻道在第一時間停播了《菲夢少女2》,並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
湖南省廣播電視局官網截圖
只因動畫人物染髮而被投訴停播,一時引起各方聲音,不少網友對此感到難以理解。「櫻木花道(日本動漫《灌籃高手》中的人物)不能是紅頭髮了?」「小時候看《美少女戰士》,長大也沒對染髮有執念啊?」
動畫人物染髮與否,實際上並非問題的核心。動畫是高度假定性的藝術,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教授吳冠英、中國電影評論協會動漫遊戲專業委員會理事孫世前等專家學者在接受採訪時都表示,為角色設計包括不同發色在內的顯著特徵並無不妥。有關部門的回覆中,還舉出了另一部國產動畫《我為歌狂》為例,這部拍攝於新世紀初的青春動漫裡的主角發色頗為繽紛。今年,暌違近20年的《我為歌狂》將推出第二部,從目前公布的角色造型來看,還是第一部的風格。
《我為歌狂》中的人物
既然染髮與否不成問題,這則投訴與圍繞投訴產生的餘波何以引發關注?動畫人物能不能染髮的背後,關係著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提供給孩子什麼樣的文藝作品、精神產品?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通過這些作品和產品,理解並塑造自己的世界?
除了動畫片,近來受到關注的還有兒童文學寫作的邊界話題。哪些是給孩子看的作品中不應觸碰的「禁區」,引發各界討論。對此,不妨聽聽兒童文學作家殷健靈的看法:孩子面對的是真實的世界,優秀的兒童文學讓孩子在認識鮮花和荊棘、白天和黑夜、美好與醜惡的同時,依然能以歡喜之心面對未來與這個五味雜陳的世界。所謂兒童文學,不該因為前面冠以「兒童」二字,就可以在藝術標準上降格以求,更不因讀者的年齡大小,而潦草了成人作家需要在其中表達的人生要義。當然,兒童文學按照讀者對象分為低幼文學、兒童文學、少年文學、成長文學等,有著不同的敘述尺度和審美準則。這個標準同樣適用於動畫作品。
《菲夢少女》中的人物設定,幾個作為「偶像練習生」的女孩是13歲到15歲的年紀。這部動畫的主要受眾群體,應該也是現實中與這些動畫人物差不多乃至更低齡的少男少女。
女團、選秀、偶像,是當下流行的實情。對這部動畫片提出異議者,擔心的可能不僅是頭髮染成什麼顏色,而是這般年紀的孩子把夢幻當成了夢想,用選秀替代了生活和學習的主流。只是,停播一部動畫片,恐怕並不能排解其憂心。相反,假如可以借一部表現選秀與偶像的動畫片,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談談新的職業、新的產業,談談如何發揮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如何以當下的準備展開對未來的想像,不失為一種教育之道。
B站UP主對《菲夢少女》的吐槽
舞臺是五彩斑斕的,但舞臺背後的複雜,未必是「菲夢少女」們所承載與表現的。比起動畫人物的頭髮是什麼顏色,這可能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責編:嚴遠、韓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