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時期,日軍在海外部署了三大主力集團,即中國派遣軍、關東軍及南方軍。這三個軍事集團在級別上都是「總軍」級別,都是日軍陸軍的最高編制。其中中國派遣軍用於山海關以內的中國戰場;關東軍部署於中國東北地區,準備伺機執行北進計劃,進攻蘇聯遠東地區;南方軍部署於南洋地區與英、美、荷聯軍作戰。
日本這三個軍事集團都對世界人民特別是亞洲人民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覆滅,這三個軍事集團也隨即灰飛煙滅。那麼,在這三個軍事集團中,哪一個最終的下場是最好的呢?
關東軍
日俄戰爭後,日本攫取了俄國侵略者在中國東北南部地區的一切特權。1904年9月,日本在金州設立關東守備司令部及軍政署,對金州及其他佔領區實施軍事統治,這就是關東軍的起源。
1919年4月,日本將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將原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升格為「關東軍司令部」,從此,關東軍正式誕生。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僅僅3個月之後,東北三省就全部落入日本關東軍之手,此後東北的一切軍政大權落入關東軍之手。
1931年-1939年,為防備蘇聯,日軍大本營持續增強關東軍兵力,從最早的3個師團逐步增加到數十個師團,其中有大量甲類師團被編入關東軍戰鬥序列。
二戰爆發以後,眼看德國屢屢得手,關東軍也躍躍欲試,積極準備北進蘇聯,佔領蘇聯遠東地區。1941年,日本關東軍開展「關特演」軍事行動,作為北上進攻蘇聯的大演習。此時關東軍達到鼎盛時期,在編31個師團,總兵力達到85萬人。但是,由於德國在莫斯科會戰之中敗北,日軍企圖趁火打劫的軍事計劃被迫取消。
1942年關東軍被升級為總軍,下轄兩個方面軍及若干獨立部隊。雖然級別上升,但此時關東軍的作用主要是充當日軍的戰略預備隊,為其他戰場提供部隊。到1943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形勢急轉直下,關東軍大量精銳師團被抽調加入南方軍與盟軍進行島嶼爭奪戰,很多番號不大於20的精銳師團都被殲滅或餓死在南洋的熱帶雨林之中。
1945年,為了防備蘇聯進攻,關東軍大力擴軍,使總兵力接近70萬。然而此時的關東軍早已徒有其表、不堪一擊了,關東軍在編師團絕大部分都是編號在100開外的乙類師團,戰鬥力非常差。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蘇軍150萬大軍越過東北邊境大舉進攻關東軍,關東軍一敗塗地,僅僅一周時間,便被徹底摧毀。是役,關東軍陣亡8.3萬人,59.4萬人被蘇軍俘虜。
戰後,很多日軍俘虜被押至西伯利亞做苦力,遭受了痛苦的折磨,有數萬人死於寒冷、飢餓與虐待。惡貫滿盈的關東軍也算是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中國派遣軍
1937年7月7日,日本「中國駐屯軍」挑起「七七事變」,正式拉開了日軍全面侵華的戰爭序幕。日軍的侵略戰爭在南北兩線同時展開,在華北的侵略軍被統一整編為華北方面軍,在中國上海地區的日軍被編為華中派遣軍。
1939年,為了便於統一指揮在中國的龐大兵力,日本大本營發布命令,決定編組中國派遣軍,以西尾壽造為首任司令官,板垣徵四郎為總參謀長,司令部設於中國南京。此時,中國派遣軍下轄華北方面軍、第十一軍、第十三軍、第二十一軍及第三飛行集團等,共有二十三個師團又十七個旅團,兵力八十五萬。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中國派遣軍大批兵力被轉隸南方軍,參加南洋對英美的作戰,中國派遣軍的實力受到很大削弱,到1944年6月,中國派遣軍的總兵力僅剩56萬左右,其中還包括不少新建師團。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派遣軍還是執行了瘋狂的一號作戰計劃,打通了貫通中國南北的大陸交通線。
在日本投降前夕,中國派遣軍統轄華北方面軍、第六方面軍、第十三軍、第六軍,第二十三軍和日本海軍中國方面艦隊,總兵力達100餘萬人。由於中國軍隊反擊的力度有限,中國派遣軍絕大多數兵力都得以完整保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中國派遣軍在總司令官岡村寧次的率領下向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投降,100多萬放下武器的日軍士兵被中國政府陸續遣送回國。
南方軍
日本不斷擴大的侵略戰爭,嚴重損害了英美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利益,英美對於日本的侵略行徑越來越難以容忍,開始不斷加碼對日本的物資禁運,到了1941年,日美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尖銳。
為擺脫被動局面,日本大本營決定進攻南洋地區,以奪取那裡豐富的橡膠、石油等資源。1941年11月5日,日本天皇正式批准了"南方綜合作戰計劃"。6日,日軍大本營即發布了南方作戰部隊戰鬥序列,正式成立南方軍,寺內壽一大將被任命為總司令官。
日本南方軍的主要作戰方向是南洋地區,主要包括東南亞地區和太平洋地區,主要的作戰對象是美國。為加強南方軍實力,日本從關東軍及中國派遣軍抽調大量甲種師團編入南方軍,在開戰時,南方軍統轄第十四軍、第十五軍、第十六軍及第二十五軍,總兵力40餘萬。
戰爭初期,日軍迅速席捲了南洋地區,取得了巨大戰果,在半年之內以極其輕微的代價攻佔了10倍於日本本土,擁有富饒資源和1.5億人口的廣大地區。
但是好景不長,以美軍為主的盟軍很快就開始了反攻。中途島海戰之後,為了確保南洋不失,日軍大本營大力增強南方軍兵力,先後組建了緬甸方面軍、第七方面軍、第十四方面軍、第十八方面軍,總兵力擴充至一百餘萬人。
1945年初,菲律賓戰役以日本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至此南方軍與日本本土的聯繫被徹底切斷。南方軍開始收縮兵力,力求確保重點區域。
日本投降以後, 南方軍各部隨即停止了抵抗。1945年9月12日,第七方面軍司令官板垣徵四郎代表南方軍尚存的74萬官兵,在新加坡正式籤訂了投降書。此時的南方軍各部被困於南洋的各個地區,嚴重缺乏補給,飽受飢餓、毒蟲、傳染病的折磨,很多士兵到投降時已經被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了。
不得不提的是,對中國人民犯下最嚴重罪行的日軍第五、第六、第十六師團均在南洋戰場幾乎全軍覆沒。其中第六、第十六師團是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元兇部隊。
總結
與日本海軍的命運不同,日本陸軍在戰爭中雖然遭受了重創,但是基本兵力尚存,特別是中國派遣軍,幾乎毫髮無損。相比之下,日本海軍的結局要悲慘得多,幾乎是全軍覆沒。
對比二戰日本海外三大主力的最終結局,中國派遣軍無疑是最好的。這支專門侵略中國的罪惡軍隊,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數千萬人的傷亡及難以計數的經濟損失,其中的罪惡罄竹難書,而其最終結局卻幾乎是全身而退,這種結果無疑很難讓中國人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