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簡報第24期介紹了清華大學推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相關舉措。
其中提到,清華大學修訂研究生獎助工作辦法,健全成本分擔機制,明確獲得資助學生需承擔以助研為主的「三助」崗位,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
清華大學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推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
——「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系列之二
教育部簡報〔2020〕第24期
近年來,清華大學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為核心,改進選錄機制,優化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加大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加強質量管理,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實現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
優化招生方式,把好選拔錄取入口關。根據碩士生和博士生、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國內學生和國際學生的不同培養目標,採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方式,做好研究生招錄工作。自2017年起,充分發揮院系、學科、導師的自主權,全面推行「申請—考核」制,制定《學術人才選拔參考指南》《學術人才素質及測量方法關係表》等文件,為科學選拔招錄研究生提供依據。側重招收具有學術志趣的博士生,根據項目定位精心組織工程管理、會計、賽事管理等專業碩士項目,以及創新領軍工程博士、思政課骨幹教師提升計劃教育博士等專業博士項目的招生考試,更加突出專業性和職業性,促進專業學位教育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完善育人體系,把好教育培養過程關。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鼓勵課程改革創新,完善課程評優機制,發揮精品課程的示範引領作用。重視學習成效反饋,不斷豐富公共課的課程內容,設立學術與職業能力提升項目,拓展學術技能和職業發展能力。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自2016年起每年舉辦「博士生指導教師研修班」,幫助新任導師強化職責、熟知規則,不斷提升指導能力。建立多學科交叉培養項目,完善交叉學科培養機制,理順學位審議機制。設立博士生國際化培養基金,近兩年來每年資助2500萬元,為900餘名博士生赴國外一流大學訪學研修和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提供支持。修訂研究生獎助工作辦法,健全成本分擔機制,明確獲得資助學生需承擔以助研為主的「三助」崗位,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於5.1萬元。
面向國家戰略,把好專業學位質量關。突破傳統研究生「師徒制」培養方式,積極探索「基於需求設計項目、實現跨院系資源整合」的專業學位「項目制」運行管理模式,整合27個院系資源新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項目31個,招收培養研究生(含工程博士)1225名。組建由行業專家參與的專業學位培養指導委員會,設立校級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心、專業學位教育辦公室、工程管理碩士教育中心,開發「創新領軍工程博士項目」等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特色項目,並大力推進實踐類課程建設、專業實踐基地建設,著力培養造就具有國際視野、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創新性人才。
突出價值引領,把好青年成長思想關。加強協同聯動,建立立體化、全覆蓋的研究生思政教育體系。構建「學校—院系」兩級新生教育體系,由校長講授「開學第一課」,校黨委書記作成才輔導報告,院長、系主任開展學風教育,院系黨委書記講授專題黨課,全方位引導新生適應角色轉變。創新導學思政工作體系,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導師與研究生互動全程,在學術科研、校園生活與職業發展中強化價值認同。建設多層次、多維度的學術交流平臺,邀請國內外專家舉辦「學術人生」系列講壇,邀請優秀學術朋輩榜樣舉辦「學術之路」系列講座,激勵研究生勇攀學術高峰;聚焦國際前沿熱點舉辦各類國際學術論壇,引導研究生在國際比較中堅定「中國道路」。開展學風建設活動,舉辦「學風大討論」專題微沙龍、高校研究生學風建設論壇,大力傳承弘揚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氛圍。
改革學位評定,把好學術評價導向關。以修訂研究生學位評定標準為契機,推動建立新的學位評定標準體系,著力破除研究生培養中的「五唯」傾向。2019年修訂《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不再統一對博士生在讀期間發表論文提出數量上的硬性指標要求,激勵博士生勇於挑戰前沿性、跨學科的研究課題,力爭取得原創性成果。2020年發布《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標準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全過程管理的意見》,破除對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等相關指標的過度追求,進一步明確學位論文是學位評定的主要依據,並提出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要求和舉措。引導樹立新的學術質量觀,促進產出更高質量的學術成果。
注重就業引導,把好畢業選擇出口關。積極引導研究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幹大事業」,構建博士生必修實踐、啟航就業實踐、公共部門基層實踐、學期中實踐、校企開放日等就業實踐體系,每年參加畢業生萬餘人次。通過「一對一」諮詢、職業生涯教練計劃、校友導師計劃等開展職業輔導,每年覆蓋畢業生2萬餘人次。2009年在全國高校率先開展定向選調工作,十年來赴基層就業畢業生超過2000人。輸送學生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開發計劃署、糧農組織以及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30餘個國際組織實習任職。設立「勵業基金」「畢業生就業啟航獎」,累計獎勵畢業生近3000人。近年來,碩士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在98%以上,超過80%的畢業生奔赴重點地區重點單位,到北京以外地區就業畢業生連續7年超過50%,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來源:教育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