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黑與白,不同種族之間

2020-12-25 霸絕千古

小悠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一份高評分的電影,豆瓣9.1評分的——《綠皮書》

其實,小悠一直聽過這個電影,但是一直沒有時間來得及看,昨日,這才仔細來看了看

看到電影的名稱,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是因為一本書而引起的故事,沒想到這其中倒是有很多的深意。

故事的開始,銀屏是從一個歌舞廳開始,隨著劇情的漸漸深入,所描述的也逐漸展現了出來。因為生活所迫,託尼去當了唐的司機。唐,是一名著名的音樂家。兩個不同種族之間的故事也就開始了。他們開始在美國各地巡演,在一路南下的過程中,兩人因為各自不同的意見,產生爭吵,卻又和好,最後跨越種族,成為了朋友。

小悠覺得,這部電影對兩位主人公的背景設定,倒是顛覆了傳統意義上觀念,兩個階層上的差異,但在這其中卻又出現了很多的笑點與溫暖的事情。

託尼,生活在社會的基層,沒有受過高等教育,而他本身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但是為了生存,他卻選擇了去當這位黑人音樂家的司機。這其中本就讓人感覺到深意

唐,一名出色的音樂家,受過高等教育,卻是一名黑人,儘管那些人很尊敬他,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與他們的言行不相符

而且託尼雖是一名白人,卻依舊遭到白人們的歧視

其中有一個片段。讓小悠深有感觸。在一個下雨的夜晚中,託尼和唐在路上的時候被警察阻攔下來,後來警察又因為唐是黑人而難為他們。接著警察知道託尼是義大利裔時,他說「難怪,這就是為什麼是你載著他,你自己就是半個黑人。」

託尼一拳打在他的臉上,然後他們兩個被關在了牢裡面,關了一夜。之後,在託尼和唐脫離險境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託尼真正在害怕什麼,而且也說出了在他的生命中究竟遭受到了多少的不公。這其中,有誰能明白唐的心酸與其中的艱辛

這個時候託尼才明白,儘管自己是白皮膚的人,卻依舊受到那些白人們的歧視

若不是他跟著唐出來,或許他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原來也是受到歧視的那一個人。這其中的感同身受就比較的耐人尋味

看到最後,小悠才明白,電影標題的《綠皮書》所代表的含義——綠皮書,是一本專為黑人所寫的書,這其中包含了他們可以去的餐廳、旅館,因為有些地方,黑人是不被允許進的。他所包含的不僅僅只是一本書而已

其實很多這樣種族歧視的電影裡,都有一些正能量的含義在裡面。

其實小悠覺得種族歧視本就是開始人們所帶來的那種觀念,思想的不同。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但卻因為上個世紀的問題而持續到現在。就比如電影中所說,託尼雖是白人卻依舊受到白人們的歧視。但是像現在在更多的地方,不僅僅只是種族上的歧視

對於種族歧視這一詞的含義,恐怕道不明

不知道你們對於這一詞語又有什麼樣的見解呢,歡迎留下你們的評論。

相關焦點

  • 雙形象分析神奇黑人不黑,白人救世主不白,生活不需要《綠皮書》
    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還不夠男人,那你告訴我,我到底是什麼?"——《綠皮書》 豆瓣評分8.9的《綠皮書》是由彼得·法雷利執導的電影,時長130分鐘內容,一經上映,便斬獲了"金球獎最佳影片"、"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諸多大獎。而這部電影以黑人音樂節謝利博士和白人司機託尼的旅程為主要內容的影片,深刻的揭露了種族歧視的黑暗,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關注。
  • 疫情加劇種族問題?政治正確的《綠皮書》掩蓋了現實的殘酷真相
    這些現象背後的本質是美國社會中黑人在教育、經濟、工作、醫療、法律等資源分配的不平等待遇,困擾了美國幾百年的種族不平等問題在今年全面爆發,越演越烈。縱觀美國歷史, 南北戰爭後廢除了奴隸制度,1964年立法通過了平權法案, 全面取消了種族分離。此後,為黑人發聲,倡導種族和解的電影屢見不鮮。
  • 《綠皮書》:一段路途,兩個種族,兩種人生,卻相互改變相互治癒
    慶幸自己生活在種族平權的國度,能夠擁有一顆包容、尊重所有種族的心才是進階的人類文明。對《綠皮書》的推薦,大概就是想讓你們都去看,一個從膚色,區域,社會地位,三觀天壤之別的兩個人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到最後改變兩個人互相對對方不滿意到成為朋友。託尼對黑人的態度從電影開始扔杯子,到後面南下發生的故事,以及看到別人對唐的態度感到不滿,去維護改變了對黑人的歧視。
  • 網友自製海報 觀《綠皮書》啟示: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網友看《綠皮書》後自製有色眼鏡海報傳達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上映28天,影片《綠皮書》的票房依然十分堅挺,目前已收穫4.6億票房,成為同檔期影片中發力最久的電影。近日,有網友自製有色眼鏡海報,透過鏡片,五光十色的景象變成了單調的黑白色,一如文案中所說:「打破偏見,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摘下有色眼鏡,你會看到一個更美麗的世界。
  • 《綠皮書》奧斯卡得獎影片,白與黑的旅程,一路碰撞,一路驚喜
    在路上《綠皮書》第91屆奧斯卡,《綠皮書》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等獎項。博士的出場《綠皮書》改編自真人真事,影片講述了一個黑人博士要去種族歧視的南方進行巡演,僱傭了一個白人託尼當司機兼保安,一路上的碰撞與磨合,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友誼的故事。
  • 《綠皮書》黑與白的碰撞,一個人的修養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這是一部關於黑人和白人跨越種族,放下偏見成為好友的電影。黑人鋼琴家唐·雪利是一個舉止優雅,談吐不凡的紳士。家境富裕的唐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生活在上流社會,致力於通過音樂消除種族歧視和隔閡。白人託尼是一個善於處理各種矛盾的老司機。
  • 種族歧視?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高雅黑人和低俗白人的故事
    「如果我不夠白、又不夠黑、又不夠男人,那麼我到底是誰呢?」暴雨中你也能感覺到他臉上炙熱的淚,爆裂有聲。《綠皮書》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四平八穩的片子,精緻的套路,一路都是能想到的通俗劇情,基本沒有什麼大的起伏,主要看演員,明知道是屢試不爽的美式套路,你還會微微感動,也許這就是好萊塢的能量所在,接下來就帶大家一同走進《綠皮書》的世界!
  • 《綠皮書》:黑與白你怎麼看?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於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1];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
  • 天堂影院丨《綠皮書/Green Book》解讀黑與白的界限
    (臺) / 綠書<完整版電影在本文下方>《綠皮書》簡介 「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那麼我是誰?」這是電影《綠皮書》裡最扎心的點,也呈現出男主最核心的痛苦。故事情節很簡單,黑人演奏家Don要去南方巡迴演出,需要一位靠譜的司機。白人Tony所在的酒吧整頓,他暫時失業了,為了賺錢養家,原本對黑人很歧視的Tony接受了這份工作。Tony是那種煙不離嘴、一言不合就上拳頭,屬於底層社會的粗野之人,但他講理,看重尊嚴,也尊重雪利。
  • 《綠皮書》:故事縱然感人,種族歧視不得解決,也難得到黑人認同
    在目前這樣的黑人運動下,讓我想起了一部主題是反種族歧視的電影——《綠皮書》。真實故事背景下的種族歧視《綠皮書》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除了片中講述的反歧視的政治意圖,還力圖描述出一個偉大卻也溫馨的故事。《綠皮書》的故事是有真實歷史人物原型的,影片的時代背景就在上世紀黑人運動前夕,那是美國的種族歧視浪潮翻湧的最嚴重的時期。
  • 以敘事手法、情感表達、對比方式分析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
    《綠皮書》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優秀爵士鋼琴家唐謝利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兩人之間開啟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2019年2月25日,影片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 《綠皮書》:傳統的故事也可以有非凡的表現
    《綠皮書》,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故事。黑人音樂家唐·雪利,僱傭白人暴徒託尼·利普當司機,自己去美國南巡。不同的性格和經歷使兩人在旅途中不斷摩擦,在經歷了起伏之後,他們終於生產了友誼。荒謬的種族歧視背景:美國種族歧視仍然十分嚴重,黑人被白人視為劣等種族,許多公共設施和娛樂場所被禁止黑人。「黑人出行綠皮書」是黑人的旅行指南,表示城市允許黑人進入酒店和餐廳。然而在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下,《綠皮書》卻給出了相反的人設。
  • 綠皮書電影經典臺詞中英文對照 扎心對白勵志句子匯總
    近日,在好萊塢劇院收穫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男配角三大獎項的電影《綠皮書》,即將在國內上映,迅速掀起了一陣觀影狂潮。據悉,影片主要講述上個世紀50年代發生在美國的一段跨越階層、膚色的友誼,化解了當時尖銳的種族矛盾的故事。影片中,對角色人物塑造完整,細節豐富精彩,劇作和表演敲到好處,被認為是最2018年具有意義的影片。
  • 《綠皮書》:如何解讀如教科書般經典的眾多象徵手法?
    深層次解讀這部影片的視角很多,因人而異,但產出的結果可能差別不大,殊途同歸,畢竟反種族歧視、反種族主義是這部電影顯而易見的主題。從綠皮書角度審視,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綠皮書為美國黑人出行提供方便,遵照綠皮書的指引,他們就不會被白人拒之門外;反之,超出綠皮書劃定的範圍,他們很可能受到種族歧視的對待。
  • 他被稱為黑人魯迅,拿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卻怒懟《綠皮書》
    他們認為,《綠皮書》過於美化和簡化了黑人在過去漫長的時間中與傲慢的白人間的殘酷與血腥的鬥爭。獲獎登臺的斯派克·李有些「失控」,拿出兩頁紙開始讀獲獎感言,並提前告訴頒獎嘉賓「一會兒別TM掐斷我獲獎感言!」。
  • 推薦電影:《綠皮書》
    《綠皮書》這部電影已經不是我第一次看了,但是呢,我覺得它有些地方仍然很打動我,所以我又看了一遍。同時呢,也想跟你們說一下我對於它的看法,希望喜歡聽我分享日常的你也能喜歡。今天,我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好看的電影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綠皮書》。
  • 《綠皮書》的真實度到底有多高
    從被主流媒體嘲笑白人不夠「白」,黑人不夠「黑」,到Don Shirley家族形容影片是「謊言交響曲」,再到黑人文化領袖們對其價值意識形態的集體鞭笞。直至拿到最佳影片後,在推特、臉書上一浪高過一浪的聲討「白人救世主」的固化觀念,仿佛嘲弄「政治不正確」,才是堅持「政治正確」的核心。
  • 沒有特效的《綠皮書》,為何會收穫大片人心,斬獲多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講述了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古典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這是一部拋棄了特效但能暖進你的心裡的影片,讓人看著十分的舒服,近乎完美的劇情設計,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了種族歧視這一沉重的主題。
  • 豆瓣評分8.9,看懂了《綠皮書》,也就看懂了當下的美國
    放眼歷史長河,種族歧視問題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幾百年來,這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成為了幾乎是無法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而此類問題也被導演們搬上了熒幕。2019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影片《綠皮書》脫穎而出,成了最大的贏家,在掌聲與榮譽籠罩的光環之下,很多觀眾也被其所打動。
  • 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3個層面解讀《綠皮書》的魅力
    文/花生說起公路電影,不得不提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該片以公路電影為載體,將種族與膚色、身份與階級之間的矛盾演繹地非常透徹,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多項大獎。02 鏡頭語言:溫和的敘事之下,用畫面與色彩展現矛盾與衝突《綠皮書》雖然是一部以種族衝突為背景的電影,但在敘事上卻非常溫和,沒有用非常震撼的大場面或者大衝突來講述歷史,而是更多了一份喜劇的元素。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影片在鏡頭中蘊藏了豐富的細節來補充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