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郭歌 李宗寬 通訊員 劉嘉儀
9月15日,記者從洛陽市漢魏故城遺址管理處獲悉,日前,考古人員首次發掘內城西明門內大街遺址,不僅讓漢魏洛陽故城的一條東西向主幹道得以再現,還直觀展現了500餘年的朝代更替。
漢魏洛陽故城遺址是中國歷經朝代最多、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遺址,由宮城、內城、外郭城三個城圈組成。西明門內大街是內城最南側的一條東西向道路,寬約34米、長約2.5公裡,連接著內城西城牆的西明門和東城牆的清陽門。如今的位置處於偃師市首陽山街道龍虎灘村村西。
據了解,考古人員經過前期勘探選取了5個解剖發掘點,通過「以點連線」的方式開展研究。
記者在這些解剖發掘點看到,道路剖面呈現多期路土疊壓痕跡。在其中一處解剖發掘點,北魏時期的路土表面有明顯的車轍痕跡。
「500多年的都城史被濃縮在了剖面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工作隊副研究員郭曉濤介紹,通過分析路土中夾帶的陶片,已經確定這多期路土上至漢代、下至北魏,與歷史文獻中漢魏洛陽故城主要作為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朝都城的記載相吻合。
在一處解剖發掘點的最下方,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磚結構的給排水設施。郭曉濤表示,其歷史屬性、結構功能等信息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洛陽市漢魏故城遺址管理處處長呂勁松介紹:「西明門內大街的發掘成果將被納入漢魏洛陽故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未來,這條道路的格局將被模擬重現,部分發掘現場將原址展示。」